自然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9 11:09:07

自然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标已由传统的注重阅读与语法转换为以听说为主的教学模式。自然教学法注重语言的沟通与交流功能。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面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我们应吸收自然教学法之长,结合中国教学实际,扬长避短,以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探索更有效、更符合我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法。

【关键词】自然教学法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习得与学习”

1977年,美国加州一位教西班牙语的教师,Tracy Terrell根据自己教授西班牙语的经验,提出了一套新的外语教学方法,命名为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此后,他与其他教师把自然法用于西班牙语和其它语言的教学中,均取得良好效果。接着,他又与南加州的运用语言学家Stephen Ashen连手,利用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影响,对自然法从理论上加以阐述,于1983年出版了《自然法》一书。在该书中,他们着重论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阐述了自然法的教学过程及其方法。

1.自然法的概念

自然法产生于美国七十年代.它是从直接法(natural method)演变而来的,它保留了直接法的主要假定和信条,并借用了直接法的基本理论,即“幼儿学语论”,也就是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的基本过程来设计外语教学过程,它也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教学要用目的语而不用学生的母语。

Ashen 和 Ferrel 指出,学习第一语言对于幼儿来说,既是生存的需要,又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儿童出生以后,生活在一个富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之中,在日常生活和与父母的交流中,自然“习得”第一语言。“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校里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侧重于语音、语法、句型训练和听写、造句等等。

Ashen 和 Ferrel 认为,在学习英语中,用习得的方式比学习的效果好得多。因此,课堂环境应该尽量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利用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设计和学生文化相近、便于他们理解的教学活动。在介绍新词汇、引进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周围实际环境。

2.我国高职学院英语教学的现状

2.1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对象。

英语教学作为学校办学水平和培养新的复合型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一直受到各类高职高专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高职高专学校教育、教学的声誉和培养学生质量;关系着能否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要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现代人才。因此,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的探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

2.2.1 学习基础: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差、底子薄弱,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很多学生想学,却无从下手,从心理上惧怕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大、口语表达能力差。

2.2.2 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学生经过应试教育的洗礼,缺乏主动性;进入高职院校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和方向,他们更是把惰性发挥到了极点。

2.2.3 学习目标: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表现在他们对未来的迷茫,没有近期目标和与远期目标,而且对自己认识不清,不能正确自我定位,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

2.3 英语教学基础设施和英语教师队伍现状以及英语教学模式。

2.3.1 英语教学基础设施:目前有很多高职高专学校是由中专、中技或其他中等学校升格的, 升格后投入的资金不足和重视的程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语音设备简陋、落后,资料缺乏等问题,导致英语教学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新的办学理念的需求,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3.2 教材方面:当前已有不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但在当前的各教材中,词汇量、阅读量普遍偏多,学习量过大。课后练习词汇、完型、翻译、句式、问题、写作等也比较难。由于学生生源复杂、知识结构多层次、掌握的知识参差不齐,英语基础薄弱。

2.3.3 师资方面: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师资队伍无法完成现有的英语教学任务。我国高职高专学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在普通高职院校中,特别是在开设有英语专业的高职高专学校中,普遍存在一个英语教师既担任英语专业的各门英语课程、非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和各种跨学科的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总之,目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改变此现状,需从多方面入手,其中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自然教学法的优势,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3.自然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自然法的基本理论借用了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它的五条本原则与克氏的假说理论完全一致,下面加以简要说明。

3.1 语言习得与学得假说。 这一假说认为提高第二语言或外语能力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即语言习得和学得。语言习得为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目的语,它通过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使语言能力在自然情况下提高,类似幼儿学习母语.而语言学得是指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学习语言不可能导致语言习得。 按照这一假设,自然法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进行有利于语言习得的活动。虽然学习语言的操练在某些情况下是重要的,但它只是起辅助作用。

3.2 自然阶段假说。这一假说认为语言习得存在一种“自然的”习得顺序。初学阶段,在无监测语言行为下的错误在所难免,是语言习得道路上的自然阶段,甚至是必须阶段。因此,自然法允许学习者在某一阶段出某一语法错误,对策不是纠错,而是提供更多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3.3 监测假说。该假说揭示了习得与学得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习只能作为一种检测或校订手段。因此,自然法要求学习者适时地使用“监测”,即要求学习者做书面练习,准备发言稿时有意识地运用语法规则,而在课堂上的口语活动中则不要有意识地运用语法规则,以免影响说话的流利程度。

3.4 输入假说。该假说认为,流利的说话能力不能直接教会,而只能让学习者通过很好地理解略高于他们现有语言能力的语言材料来提高语言能力,即i+1 (i表示学习者现有水平,1为略高于i的水平)。学习者通过语境、超语言信息(extralinguistic information):指在语言交流中所用的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以及他们所具有的社会知识来理解输入的语言。

因此,自然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把语言输入放到中心位置。课堂是对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入的好地方,他们在此获得可理解的语言材料,从而达到语言习得。

Ashen 把实施自然教学法的过程分成 4 个阶段: ( 1 ) Pre-Production ;( 2 ) Early Production ;( 3 ) Speech Emergence 和( 4 ) Intermediate Fluency .

在第一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自然地谈话,使用基本的词汇和句型,并且突出。重复重点词汇。教师通过身体动作和视觉提示,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只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和执行简短的英语指令,做出非语言性的反应。许多学生开口之前要经过一个“沉默”的阶段,这是正常的。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有耐心,不要多催逼。 第二阶段,教师自然地和学生谈话,选择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继续注意学生是否能够对简单的英语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此外,教师可以使用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以及 Ah- 起首的特殊疑问句进行提问,要求学生用一、两个单词或短语回答问题。学生应能听懂这些问题,并做出回答。第三阶段,教师使用自然、简单的语言和学生谈话,用 How 起首的特殊疑问句提问,要求学生用短语或完整的句子作解释,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表达思想,与人交流。 第四阶段,教师可以继续使用直观教具,强化重点词汇。同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题目或要求描绘一个情景,引导学生使用英语。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能用英语随意交谈,广泛参加社交活动,并能在学术会议上,用流利的英语答辩和讨论问题。

Ashen 和 Ferrel 强调,在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教师都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纠正错误上面。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出现种种错误是很正常的。教师不要急于讲究精确的语音、语法,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不必常常为自己的错误紧张担心的学习环境。

4.小结

自教学法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和许多别的教学法都有关联,它的意义在于阐述了“习得”的理论,解释了“习得”和“学习”的区别,说明了英语教学循序渐进的阶段。其重点在于创造一个与儿童学习第一语言相近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然“习得”,提高英语的流利程度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Ashen, S.D. & Terrell, T.D. 1983. 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 London: Prentice Hall Europe.

[2] Ashen, S.D.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New York, Logman.

[3] Ashen, S.D.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um Press.

[4] 曹霞. 初探自然教学法理论及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四川师范大学,2007(3):43-44.

[5] 黄健平. 自然教学法及其应用 [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3-25.

上一篇:忆人散文“双璧” 下一篇:高考语言创新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