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以及治疗措施

时间:2022-08-19 09:50:18

二胎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以及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01

高危妊娠管理是围产保健的工作重点之一。加强控制对二胎高危妊娠的管理可以有力地降低孕产妇及其围生儿的死亡率,以确保其生命安全与健康。诸如妊娠并发症、不良环境的影响、社会负面因素和各种慢性疾病等均是造成高危妊娠的重要因素。存在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其胎儿在宫内的生长缓慢、胎儿先天畸形、早产、新生儿疾病及胎儿死亡等风险均显著增加[1]。为了避免发生以上这些现象,就需要加强对二胎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的分析,并进行对应的预防控制。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1月中的363例二胎高危妊娠产妇作为样本,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1月中的363例二胎高危妊娠产妇。当中年纪最小的病例为20岁,最大的为46岁,中位年纪为32.5岁;孕周最短的为11周,孕周最长至分娩。筛选的高危因素有:孕妇体重

1.2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分析本次研究中的363例二胎高危妊娠产妇的各项临床资料时均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并且比对分析正常孕产妇的临床资料。

2.结果

二胎高危妊娠产妇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分娩及其围生儿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的产妇情况(P

363例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依次是:不良孕产史(发生率为33.49%)、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发生率为17.21%)、胎盘及羊水因素(发生率为5.72%)、胎位异常(发生率为2.5%)、巨大儿(发生率为2.0%)、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1.88%)、妊高征(发生率为1.12%)。其中二胎高危妊娠产妇发生高危因素的时间为:约37.8%的高危因素在孕早期时发生,约19.2%的高危因素在孕中期时发生,约43.0%高危因素在孕晚期时发生。

3.讨论

针对上述的结果分析,加强对二胎高危妊娠高危因素的分析与加强控制对二胎高危妊娠的管理是做好二胎高危妊娠高危因素控制的有力途径。

在实际中,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治疗措施:(1)在实践工作中,容易被忽视但是对后续工作及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保健工作中努力做到早建卡、早检查,及早筛查潜在的二胎高危妊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跟踪治疗[2]。(2)筛查二胎高危妊娠产妇:应成立由妇产科、内科主治医生等成员共同组成的二胎高危妊娠筛查小组,加强对孕周为24~32周孕产妇的二胎高危妊娠筛查工作,以确保其筛查质量。(3)进一步规范对二胎高危妊娠产妇的转诊程序与管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二胎高危妊娠管理的实施规定去进行二胎高危产妇相关的管理工作,以确保切实做好筛选、追踪以及随访等各项工作[3]。(4)务必加强产前检查。首先可以通过做一些孕期宣传教育,以提高广大孕产妇及其家属的产前检查意识,以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努力做到使每一位孕a妇都可以做到及时检查。其次,医院应在现有的医疗设施与技术水平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各项产前检查工作,要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异常的妊娠期情况[4]。(5)家属和医院都必须注意给孕产妇加强孕期的体重管理与营养指导。由于饮食习惯不科学易导致营养过剩,从而致使孕产妇产生过度肥胖、胎儿过度生长及相关的并发症发生。因此家属和医护人员都必须注意对妊娠期的孕产妇进行合理的体重管理与营养指导,以确保其膳食合理、营养均衡,进而去有效控制孕产妇与其胎儿的体重,防止发生诸如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等情况,从而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剖宫产率[5]。(6)针对二胎高危妊娠产妇进行一定的心理保健工作。针对孕产妇的特殊心理与情绪,对其进行积极的沟通与安慰,同时也要给予孕产妇及其家属必要的心理健康指导,使孕产妇感受到外界带来的温暖与关爱,消除其不安的心理,以期避免因心理原因而导致的难产情况发生。BEN 本研究中,通过对比高危妊娠产妇与正常产妇妊娠结局,表明,治疗措施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总而言之,加强对二胎高危妊娠高危因素的分析与治疗工作,是确保孕产妇及其围生儿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必备措施。

参考文献:

[1] 胡丽娜.二孩政策下高危孕产妇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1):52-54.

[2] 周亚芹.高危妊娠产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05-106.

[3]王眺斌.2014年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孕产妇高危因素分析及其围产管理[J].生殖医学杂志,2016,25(2):178-180.

[4]丘小霞,夏红卫,黄越华,等.2010-2013年广西高危孕产妇的管理监控情况及其高危因素变化分析[J].广西医学,2015,21(9):1258-1261.

[5]吴结英,郑杏珊,万淑梅,等.妊娠高危评分与母婴预后之间的关系及高危因素分布特点研究[J].现代医学,2016,24(5):643-348.

上一篇:颈动脉硬化斑块彩超检查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分... 下一篇:重视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