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时间:2022-08-19 08:56:08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摘要:如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参与”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然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并不是天生具备的,是需要教师精心培养与呵护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体参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22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是通过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然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并不是天生具备的,是需要教师精心培养与呵护的。

学生“主体参与”的条件是学生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自觉。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培养学生增强这种主体意识。

一、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醒目的靶子,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目标教学法,布卢姆认为,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具体,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明示可以是课前板书、学生朗读或者学生自己制定等方式。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有了目标,学生就有了责任,有了责任,就有了动力。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就会进行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他们知道和其他组员的密切关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所制定的目标。而且他们在组内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有较多自我表达的机会,勇于提出个人的想法,也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他们敢想、敢说,他们常常在教师有意辅设的思维跑道中通过激烈的争论、辩论,把课堂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同时,在大面积讨论中,使优、中、差学生的表达能力不知不觉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二、课堂教学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对学生而言,兴趣就是学习的动力,是课堂参与的基础。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学得真知识、真本领。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实物)来创设情境,从课文内容出发创设情境,借助灵活的教学法(如表演、辩论、采访、讲故事等)来创设情境等等。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情景要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课堂教学要注意激励,让学生在自信中参与,在期望中进步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教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教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激励”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教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看到了这几个学生身上平常所不注意到的特点,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给他们以鼓励肯定;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和肯定,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我们平常所说的“越夸越灵”也正是这种效应的作用,反之,这种效应也是成立的。如果动不动就对某学生冷嘲热讽说他笨,久而久之这个学生就有可能产生处处不如人的想法,形成破罐子摔破的消极心里。这一规律提醒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我们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未来。

四、在课堂中要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自尊心是青少年学生宝贵的心理品质,尤其是青春期时期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作为教师要在与学生每日的接触中,注意调整自身的角色,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自己不同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选择、评价、重组和整合,进而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就知识质疑、对教师发问、向权威挑战。也许学生的质疑毫不留情,发问单刀直入,挑战咄咄逼人,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珍惜学生的思维成果,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颗爱护学生的心,采用各种手段精心地培养与呵护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真正学会学习、创新与合作,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明亮二中 530500)

上一篇:完美塑形自体脂肪移植 下一篇:论教师与学生谈话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