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超越50年

时间:2022-08-19 08:16:03

过去5年是四川跨越发展的5年,是不寻常、不平凡的5年。

近三年投资达32600多亿,超过1978年到2007年30年全省投资总和。“十一五”期间GDP的总和与“十五”期间的总和相比,增加了2.6倍,相当于1995年以前50年的总和。

“十一五”,我们一起走过。

从百年不遇的冰雪中,从让人痛彻心扉的特大地震中,从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从险象环生的特大泥石流中走过。

这5年,我们变危为机,用激情点燃智慧,用坚韧和创新实现超越。在四川发展的征途上留下了深刻而又气势恢弘的画卷,在四川历史上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富。

“十一五”是发展的黄金助长期,又是一个各种困难相对集中的时期。

“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是四川最大的省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明显是四川最大的实际,发展水平不高是四川最大的问题。

百年不遇的汶川特大地震,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让四川雪上加霜。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紧紧围绕“两个加快”,开拓创新,攻坚破难,奋力跨越,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预计“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将全面完成。

GDP相当于1995年以前50年的总和

“过去5年是四川跨越的5年,不寻常,不平凡。”省发改委主任刘捷介绍说,“尤其是近三年投资达32600多亿,超过1978年到2007年30年全省投资总和。”

“十一五” 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年均增速预计达到13.6%,全省生产总值(GDP)2007年在西部率先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9年达到141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提前1年完成“十一五”规划总量目标。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7万亿元,人均GDP达到208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22.1%。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8.2%,投资总规模达到4.25万亿元,比“十五”增长2.6倍。

亲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专家向本刊记者说: “‘十一五’期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总和,相当于1995年以前50年的总和,就是比“一五”到“九五”的所有总和还要多。”

“都是以倍数在增长,这就是跨越!”省发改委相关人士感慨万千。

抗震救灾创造人类自然灾害抗争史的奇迹

2008年5月12日,我省发生“5・12”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区、市)和全国同胞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创造出自然巨灾面前,“没发生饥荒、没出现流民、没爆发疫情、没有社会动荡”的救灾史奇迹。

在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我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保证质量、科学重建的基本原则,全力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目前,全省纳入国家规划的恢复重建项目已累计开工27113个,占重建任务的91.3%。预计到2010年底,纳入国家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完工92%以上、完成投资90%以上。39个重灾和极重灾县市的经济发展加快,今年前三季度灾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农民现金收入增长12.7%,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达到灾前水平。

我们完全相信,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六有”重建目标一定能实现。

西部交通大枢纽促进通道经济

“十一五”期间,我省基本形成了“7+3”的优势产业,使优势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城镇体系建设特别是城市群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有了较大发展。

中心城市的培育效果初现。从绵阳、德阳、成都、乐山,沿着108国道,一直延伸到攀枝花,以成都为超大城市的城市群已逐渐成形。

在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当中,川南的城市区有较大的发展,其城市群密集程度在整个西部位居前茅。“这就构成了长江上游的黄金水道通道经济。”省发改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长江上游的水道和三个港口,与高速公路、川南机场等形成了通道经济的基础条件,这就预示着继以成都超大城市群为主体的增长极之后,川南经济的发展随着通道经济的发展,将形成四川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另一个增长极。

如今的四川,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525公里,比2005年新增56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81公里,新增922公里,铁路、高速公路在建里程分别达3085公里和3212公里,Ⅲ级以上高等级航道达到228公里,民用机场达11个,成为我省交通建设史上在建规模最大、里程最长、投资最多的时期。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增有效灌面234万亩、新增节水灌面425万亩。能源供应能力加强,全省电力装机规模达到4300万千瓦,新增1055万千瓦,全盆地天然气生产能力达240亿立方米,新增100亿立方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民生得到保障和完善

民生无小事。“十一五”期间,无论是历经灾难的冲击,还是应对经济的“寒冬”,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摆在省委、省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

五年来,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完成“两基”目标任务,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9年,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7014元和2197元。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社会管理得到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链接

预计2010年,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5%,比2005年提高9.1个百分点。水电、天然气、钒钛等优势资源开发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德阳重大技术装备、绵阳数字家电、成都软件、攀西钒钛和川东北天然气等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成为支撑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旅游、商贸等生活业快速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业迅速崛起。

预计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40%,提高7个百分点,城镇空间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预计201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6.2%,比2005年提高12.7个百分点。

出口总额全国排序提升4位,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全球500强企业有151家在川落户。

成渝、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不断深入,西博会等对外交流平台作用显著增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预计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4.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80%以上的省控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级以上标准,主要江河水质进一步改善,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篇:“十二五” 为四川腾飞奠基 下一篇:在抢抓机遇中再创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