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的课堂艺术

时间:2022-08-19 06:37:18

浅谈化学教学的课堂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老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一个优秀的化学老师在教学中更应以美的语言,教态的自然大方创造出美的意境,和谐的气氛,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作为一名化学老师,课堂语言更应讲究艺术,力求语言美、意境美;叙述过程要清晰完整,亲切动听,化学术语要准确无误,表达化学规律要简练准确,说服力强;演示化学实验要操作正确。现象明显,设问到位,说明现象要机智风趣,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这样,在学生的整个认识活动中都渗透着美的因素,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课堂教学是依靠教师与学生的默契配合,通过传授,设问、自学、启发、释题、练习等手段,未完成教学任务的复杂过程,如何轻巧熟练地驾驶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种难度很高的课堂艺术,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使我悟出如下几方面探讨:

首先,新课导入要讲安艺术性。导入设计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连接旧知识,自然引出新知识。新课导入就象经典片的开头,有的是倒叙,有的是插叙,有的是设悬等。只有精彩的开头,才能抓住观众的心,使其继续欣赏下去。这对一个导演来讲特别重要,导入新课也是如此。要能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趣。

教师要善于抓出学生心理,以情促知,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使学生变“苦学”、“厌学”为“好学”、“乐学”。当然情感教学离不开一个“趣”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何增加一些趣味性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介绍新型改进装置;理论联系实践;自制家庭小实验,设计富有挑战性、探究性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实验的可见性和趣味性;介绍生活中的趣味化学;给机人让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注重德育、美育在教学中的运用等。

课堂调节艺术还包括制造活跃氛围,创设学习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思考。因而要做到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教师应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思维一直处于一种兴奋活跃状态。如在上习题课时,不能就题论题,要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由点及面,由表及里,这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规律。同时教师的教学主方也要重情意性,重幽默感,语言抑扬顿挫,避免平铺直叙,注意悬念的设计和角度的变和,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艺术氛围。

要化难为易,将知识简单化、系统化。随着高中教材内容的深入,很多学生学习事情以很吃力。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总是进不了门。这种现象很正常。因为初中只学一年化学,内容少而简单,可一到高中,内容骤难骤多,学生一时适应过来。任其花的功夫再多,可收效甚微。我想,如果教师在各课时考虑到这一点,注意变换角度,分散难点,放慢思考坡度,深入浅出的话,应该对学生有所帮助。如何让学生轻松掌握灵活运用。备课时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要备内容、方法、步骤、学生认识水平,学生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教师的语言的感染力是影响教师语言水平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维护和发展课堂良好环境的必要因素。

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集中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从而发挥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在应用过程中,要力求达到:趣、活、灵、乐、静。例如,在上高一第一堂课时,我的引课是:“大家看过魔术表演吗?”“现在,我来表演几个小魔术,请大家欣赏”。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下,将四个事先已沾有不同液体(都是无色的)小烧杯摆在桌上,然后将一瓶无色液体分别注入四个小烧杯中,奇迹出现了,四个无色杯子中分别出现了红、蓝、白、黄四种不同颜色的“饮料”。此时,全班沸腾起来了。学生们既惊讶又不可思议,个个以期待的目光望着我,希望立即得到答案。但我没有正面回答:“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了这个奇妙的化学世界,你们也就知道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这样就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语言表达是一门高级的艺术,教师要有意识地刻苦磨练,才会达到理想的境界,备课时不仅要备内容,还要备语言,要进行语言设计。要争取做到使用具有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的语言,时时刻刻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思维状态。当然还要注意一种倾向,不要为精彩而精彩,否则会变成哗众取宠,效果会适得其反。要做到言之有物,时时刻刻地紧扣教学的内容和重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感情充沛的语言,适度的音量,适中的语速,抑扬顿挫的语调、语气,并且恰当运用各种姿势和神态,将化学教学的语言艺术与自身的兴趣、气质、能力、性格等个性特征完美结合,张扬个性,就可以形成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教学语言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初中化学分组实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