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藤灌肠液的制备及疗效

时间:2022-08-19 06:21:34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中药制剂的制备及疗效研究,推进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根据制剂规范制备的红藤灌肠液作为治疗组与抗生素组(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红藤灌肠液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确切,质量稳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的55.32%,两组相比差异性显著。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质量稳定,疗效显著,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红藤灌肠液;制备;盆腔炎;疗效

红藤灌肠液是由我院协定处方转变而来的的传统中药制剂(批准文号:JSZBZ20091308Z),具有清肠、化湿、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盆腔炎、前列腺炎等。疗效显著,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临床应用广泛。现将其制备工艺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仪器和试药

YXQ.GK_1.2快速冷却灭菌柜(张家港市华菱医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061102多功能提取器(温州鸿驰化工医药设备有限公司);AIRTECH无菌操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pHS-25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AEL-200电子分析天平(福州仟度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红藤、千里光、鱼腥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柏、甘草.饮片均由泰州市医药公司提供。100 ml玻璃瓶(南通耀荣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苯甲酸钠(湖南尔康制药有限公司),羟苯乙酯(台山市新宁制药有限公司)。水为纯化水

2制备工艺

2.1处方组成 红藤、千里光、鱼腥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柏、甘草。

2.2制备方法

2.2.1有效成分提取 将上述七味中药进行抢水洗,放入多功能提取器,加适量水浸泡半小时,通入饱和蒸汽煎煮,待药液全部沸腾时计时,煎煮1 h后,关闭饱和蒸汽,增加提取器内部压力,将药液打入储液罐储存,药渣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煮,方法同前;合并煎液, 滤过,沉淀24 h,备用。

2.2.2 药液浓缩 将上述药液的上清液抽入负压浓缩塔减压浓缩至规定量,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1,加入苯甲酸钠(0.2%),羟苯乙酯(0.02%),煮沸使溶解,滤过,备用。

2.2.3分装 将上述药液加纯化水调整体积至全量,分装为每瓶装100 ml,流通蒸汽消毒(100℃,60 min),即得。

3质量控制

3.1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液体制剂,气味芳香。外观色泽一致,偶有少量沉淀。

3.2 质量检查

3.2.1 pH值测定 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VIIG[1]进行检测,测定pH值为5.6。

3.2.2微生物限度检查 取本品10 g,加水90 ml,稀释,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C方法进行检查,取适宜的连续2个稀释级的供试液。结果:细菌与霉菌总数为6个/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3.2.3稳定性试验 取红藤灌肠液置留样室恒温放置放置12个月每3个月检测1次,检测细菌与霉菌。结果表明:12个月内无细菌与霉菌现象。

4疗效观察

4.1临床资料 与妇科合作,选取确诊的盆腔炎性包块94例,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33.26±4.1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宫颈管分泌物培养与后穹窿穿刺抽出液镜检结果,见表1。

4.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应用抗生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 w(用药种类、剂量相同)。治疗组加用红藤灌肠液保留灌肠,温度(39±1)℃,1次/d,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未治愈者,再继续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4.3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果,见表2。

5讨论

妇科盆腔炎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G-双球菌。为临床常见病例,近年来,发现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有上升趋势[2]。针对该病的炎症特点,选用红藤、千里光、鱼腥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柏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且采取直肠给药,经痔静脉丛吸收,使盆腔内迅速达到有效浓度,再经过长时间保留,可以充分发挥其药理作用,取得较好治疗效果[3]。

方中红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鱼腥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千里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杀虫止痒;白花蛇舍草 清热解毒、活血利尿; 蒲公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黄柏清热、解毒、燥湿[4]。全方配伍,共奏清肠、化湿、解毒之功。

本制剂药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痛苦小,患者乐于接受。经我院多年临床应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2010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40、附录70.

[2]黄华民.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2,27(07):989-990.

[3]夏红兰.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40例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4,8(6):120.

[4]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03-1547.

上一篇: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22例报告 下一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