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2-08-19 05:49:12

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摘 要:就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来讲,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对于学生基本体育技能的传授。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我国的高校体育在目前的教学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包括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平衡,技能课偏多,文化课偏少等等。所以,鉴于我国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对高校体育教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一些变革,来保证其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育 专业人才 培养

我国传统的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深受苏联的影响,而且在今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依旧停留在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竞技技能,但是就现在我国的国情来看,这样的人才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我们对于人才的需要。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在技能上拔尖,更要重视其文化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协调发展。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依旧需要良好的素质作为竞技基础。因此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对于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来讲,尽管属于专业人才培养范畴,但是,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离不开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体来说,专业的人才需要具备科学的素养、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并且能够从事相关的体育教学、训练以及课外指导等等的专业人才。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深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总体的指导思想上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认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是对未来师资力量的培养,这样单一的培养目标,使得对应的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着择业困难等现象。所以,在这样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于知识体系的缺乏,能力特长的不足,缺乏多向性的个性特点,已经远远不能够抵御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需求。加上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当今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遇到了瓶颈期。

我国的教育部门也开始重视这样的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在各大高学扩招以及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压力下,教育模式与社会的发展矛盾日益尖锐。加上市场经济下,人才竞争的激烈使得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全面协调发展,这也是对当今体育专业人才的一种挑战。所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难题,合理的教学方式需要亟待被提出和应用。

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1.根据社会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所以,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逐渐开始从物质生活转移到精神生活上。随着我国招生规模的日益增大,就业矛盾的加剧,这些问题的产生都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迫使我们从单一的体育技能培养模式转向多元化的培养方向,培养能够适应我国当今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与体育教育健全思维、技能的综合性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当今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标准还远不止这些。在人际交往方面,较强的交际能力可以让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用最短的时间适应不断变化的周边环境以及社会形势,更快接纳新鲜事物,学习新的技能。

具体来说,不同类型的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基本条件,来制定最适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比如重点的体育教育院校就应该充分利用自己过硬的硬件设施培养更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普通的体育培养院校,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结合社会需求,进一步培养体育突出,其他方面综合发展的有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总而言之,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社会需要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十分必要的。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单一的体育技能教学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所以,体育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更加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不仅仅是身体教学,同时也应该注重学术方面的教育。高校拥有一定的智力优势,所以,利用智力优势积极促进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方面的学术讨论、教学管理、创新思维培养等等方面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在教育方面有更大的突破,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等等。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具体课程设置上,应该强调教育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面对当今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难题,高校应该进一步重视实践在其中的重要性,改变一次性的毕业实习的传统落后模式,让教学实践成为学生在几年的学习生涯中能够经常接触到的学习机会,让实践融入到教育过程。同时,体育教育院校可以跟相关的方面进行合作,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进一步缩短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提升教学的师资力量

我们必须承认,人才的最终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师资力量有关。

所以,学校要严格把握教师的自身水平,并且采用相应的方法定时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形式可以包括岗位培训、远程教育等等,这样就可以及时获得更新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当然,在对老师进行相关培训的同时,学校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尽最大努力为老师营造一个完善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搞好人才的流通工作,改善教师业务考核的种种办法,建立一支高水平、全方位的师资力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着眼于未来,结合当今的社会形式,构建一套适合我国人才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尽管当今,我国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有很多漏洞需要我们重视,但是相信随着我们的不断努力,更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定能够为我国新时期的体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思哲; 李俊辉.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5,(01).

[2]林顺英.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取向[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02).

[3]刘芳; 杜朝辉; 高清伟; 叶盛中; 熊高.重庆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01).

[4]毛丽红; 彭勇; 康春兰.基础教育改革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5).

上一篇:基于计算思维的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 下一篇: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