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听读《西游记》

时间:2022-08-19 05:38:57

集体听读《西游记》

我们认为,集体听读的形式,即一个学生(表情朗读技巧掌握得较好的学生)读,大家听,这种形式具有很大意义。学生应熟读并记住文艺作品中最精彩的片段。把这些珍贵财富保存在记忆里,能够丰富思想情感,能使对待周围世界的情感态度更加高尚,能使思考变得容易。(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2010学年度,我教五(7)班。第一学期开学伊始,我利用每节课的前5分钟时间为孩子们大声朗读原著《西游记》。

一、为什么选择读《西游记》

首先,想带学生读一部有一定长度的书。目前,小学生手上不缺书,如绘本、流行的儿童小说等,少则几本,多则上百本。但,真正有力量的书还是那些有一定长度与厚度的书,读这样的书则需要成人的引导与氛围的营造。

其次,《西游记》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读书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读完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和《水浒传》。《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是四大名著中最接近我们孩子的。

二、历经艰辛,取得真经

新学年开学伊始,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一学年的时间内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读完《西游记》一书。在我为他们大声朗读了一段时间后,为了促进同学们读,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策略:

1.每一回由一个人主讲。我们每周读三回。星期五,我把这个任务分给三个同学,请他们利用双休日每人重点读一回,其他同学则要通读这三回。走上讲台来讲述时,要先解释题意,因为《西游记》每一回的标题都对仗工整,且精炼地概括了这一回的主要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这回的故事情节;最后开始朗读原文。这期间,我和其他同学均帮助朗读,因为一回约有8000多字,靠一个人读完气力不够。同时,这种语言的朗读训练尽量面要铺得大一些。一开始,同学们见到这种文白夹杂的语言均有惧怕心理,但当他们读起来时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真的是,你给他们什么语言他们就接受什么语言。

2.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我采用边读边写的方式,要求每名同学每周在规定读的范围内完成一篇读《西游记》后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先交代自己读的是哪一回,简单介绍这回的主要内容;然后写写自己读后的感受;最后摘抄一些精美的语句。这样,孩子们写读书笔记就有了可写的材料,有了共同的可以讨论的话题,真正做到写与读的共进。《慈悲可讲 良莠要分》《委屈可受 忠心不移》《有师引领 方成正果》《一分为二看八戒》……这样的读书笔记,一学年大部分同学写了35篇以上,计1万多字。班级作文小报《五(7)班》第3期出的是一名同学读《西游记》后写的读书笔记的专辑。

同时,我还邀请家长和我们孩子一起写读书笔记。家长的读书笔记也写在学生的本子上。家长写得比学生好,我则鼓励家长,要求学生向家长学;家长写得没有学生好,我则表扬学生。

3.举行班级读书汇报会。在即将读完之际,我给家长发去一封信,邀请他们于2011年6月14日上午来参加我们的班级读书汇报会。我首先采用“集体听读”的形式共读第98回《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一共请了20多名学生与家长才读完。我的用意是,首先向家长展示我带学生读《西游记》的形式。其次与家长分享我们读的成果:第98回中唐僧师徒历经艰辛最终见到如来取得真经。我们亦如他们,在承受繁重学习任务的同时,读完了86.6万字的原著《西游记》,亦取得“真经”。接下来我请两名优秀的同学讲述第99回《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第100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先讲题意,再讲主要内容,最后讲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这也是我们由于时间紧的缘故读《西游记》第78回后采用的形式。会后有家长给我打来电话,感谢我的努力:“我们已经读不过孩子们了。”

读《西游记》无形中增加了我不少的工作量。首先我自己要带头把规定的篇目读完;其次我要提高课堂效率,腾出时间来带孩子们集体朗读,即便这样“挤”还不够,我不得不去“抢”,代了好多因故无人上的课,用来读《西游记》;再次我每周要批改他们的读书笔记,很艰难!我每天都有紧张的内容安排,丝毫不能松懈。就是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在家休息的那几天,我还布置孩子们读第49回、第50回,写一篇读书笔记。散学典礼的那天上午,我挤出时间批阅了同学们带来的本学期最后一篇读书笔记。很艰难!但唯其艰难,方显其可贵。

三、阅读带来了什么

我们大量习得对仗工整的精美语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棋逢对手难藏兴,将遇良才可用功,那两员神将相交,好便似南山虎斗,北海龙争。龙争处,鳞甲生辉;虎斗时,爪牙乱落。爪牙乱落撒银沟,鳞甲生辉支铁叶。这一个翻翻复复,有千般解数;那一个来来往往,无半点放闲。金箍棒,离顶门只隔三分;七星剑,向心窝惟争一碾。那个威风逼得斗牛寒,这个怒气胜如雷公脸。”还可以认识“锦斓(lán)袈裟”“毗(pí)卢帽”“锦衣直裰(duō)”“旃(zhān)檀功德佛”“皈(guī)依”“钵盂(bōyú)”“诳(kuáng)语”等生字。

阅读改变着学生的表达方式。面对繁体字,面对文白夹杂的语言,学生从一开始的惧怕,到怯怯地读,再到后来的自信从容地读,读出节奏,读出乐感。同时,听读《西游记》,也改变着学生的书面表达。“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超,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功劳最大的就是他。天地是他的父母,日月是他的表兄。他虽然相貌丑陋,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我认为在《西游记》众多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乐善好施、诚信为本、不畏艰险、敢作敢当、不辞辛劳、忍辱负重、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品质和精神,对我们都有启迪和教益。”

修炼心性。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受过之苦,真不可言”,但书中多处借孙悟空的口说出这样的意思:“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一名同学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我们学习就像唐僧取经一样,充满了艰难和险阻;但不历经艰辛,哪能修得真经。”

四、思考

一名同学学习不上进,自控力差,可期末复习期间他却对我说:“巫老师,希望您六年级还教我们,还采用老方法(集体听读)读《水浒传》。”

我想,这也是绝大多数同学的心声。因为读像《西游记》这样有一定长度的书,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毅力的支撑和知识的辅助。在教师引导下,课堂上集体听读的形式就起到了这种“支撑”“辅助”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课堂上或家里朗读文艺作品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读这样的书,它对语文成绩的提高不会立竿见影,甚至有时你教的班还考不过别的班,因为有些东西是现在的分数衡量不出来的。因此,你的做法不一定会马上赢得掌声与鲜花,但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坚守,要从学生的需求和变化上找到慰藉。

作者简介: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教科室副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第四期“333”科学技术带头人。

上一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下一篇:在说话写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