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游戏中提升大班幼儿合作能力

时间:2022-08-19 05:17:23

在区域游戏中提升大班幼儿合作能力

摘 要:进入大班后,幼儿各方面能力都有显著增长,部分活动中对于幼儿之间的交往、合作也有所要求。区域游戏作为幼儿每天都要开展的游戏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在区域化的游戏中在知识、技能方面有所收获,也能让幼儿增强合作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本文结合日常的区域游戏实践指导,对于教师如何提升大班幼儿合作能力进行了一些方法的整理,希望能为大家在区域游戏中指导幼儿提高合作能力共同分享。

关键词:区域游戏 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093-02'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也是最乐于接受的活动和学习方式。在众多游戏中,区域游戏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为幼儿提供了美工、建构、表演等多样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同时也在多个方面累计和提升知识技能。

但是,有部分区域,如益智区、美工区等许多时候还是独立操作比较多数。而随着大班幼儿能力的逐渐增强,游戏时彼此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需要也逐渐增强。如何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愉快体验和知识经验的累积?围绕这个问题,结合我在大班区域游戏中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材料加减法

在区域游戏中,材料的提供非常重要,每个幼儿在游戏时都要选择材料,如何让材料发挥推动作用,成为幼儿合作的助推手?

⒈巧妙的“减”推动商讨合作

游戏时,大部分时候老师会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中小班的游戏材料的提供更要多于幼儿的人数。然后,在大班幼儿的区域游戏中,适当地“减”,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地想办法解决,从而尝试与同伴合作共用部分甚至全部的操作材料。如在阅读区,我提供了有关昆虫知识的图书供幼儿自主阅读。但是,四名幼儿三本书的情况让大家觉得有问题了。在一番商讨过后,两名幼儿自发达成了合作:共同阅读同一本图书,阅读完后再相互交换。两个共同阅读的幼儿边看图边讨论,另外两个独立阅读的幼儿看见了也被吸引了跟着凑过来一起讨论了起来。这样的“减”,让阅读区的幼儿自发实现了合作,知识的分享、讨论也就更加精彩了。

⒉有意的“加”推动集体合作

部分游戏的独立操作性较强,使得幼儿在操作中沉浸于自己的游戏中,而缺少与同伴的合作交往,在手工操作区的游戏中这样的情况尤为明显。而且,这样的游戏在讲评时也只能一一独立呈现,缺乏整体性。如果幼儿在游戏中能将自己的操作与同伴的操作合作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或者一样整体的事物,那游戏将更具有意义。教师可以在游戏区通过提供些背景图片、大的整体块面,虽然对于幼儿的操作没有用,可是,这可以让幼儿来陈列摆放自己的作品。幼儿会在摆放的过程中与同伴商讨合作,如何摆放或粘贴自己的物品,从而凸显整体美。如在手工区开设折纸的游戏,引导幼儿学习折叠各种夏天的昆虫和动物。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用KT班预先布置好大树、河流、天空等背景,再适时地投入进手工区。在幼儿折叠好了各种昆虫之后,就纷纷将自己的作品粘贴到了相应的背景上,有的萤火虫飞到了草丛里,有的萤火虫飞到了树上,还有的知了躲在了树叶后面,等等。这样,一副美丽的夏天场景就在大家的合作中自然地诞生了。

⒊恰当的“等于”推动相互合作

建构游戏中,建构的积木种类、数量都比较充足,怎样引发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如引导幼儿构建最喜欢的幼儿园,每人构建一个当然可以。但是,也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果相互合作的话是不是会完成的速度更快一些,幼儿园的设计会不会更美一些?在幼儿接受了这样的建议后,可以引导幼儿先商讨一下,看看自己想构建的地方是否和同伴一样,如果不一样的话,可以鼓励幼儿进行构建内容的分工,即每个幼儿构建自己喜爱的一角,最后和同伴的组合起来就成了好玩的幼儿园了。也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构建方式的分工,有个幼儿挑选合适的积木,告知同伴可以构建什么,并将积木传递到同伴手中;有的负责构建主要的建筑物;有的则负责构建周围的植物绿化等辅助材料,这样,推动了幼儿们合作构建喜爱的幼儿园。

二、情境渲染法

区域游戏开展后,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幼儿自发地投入到各个游戏中。而这些情境的创设对于促进幼儿游戏时的合作也有重要的作用。

⒈有目的地预设,引发自然地合作

区域游戏开展时,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的内容有目的的预设一些游戏的玩法,让幼儿在玩钟自然而然地合作,在合作中游戏才能完善,从而使游戏更为精彩。如在表演区预设的请幼儿扮演小模特进行时装秀的情境,对于这个情境,幼儿是非常喜爱的。那怎么玩呢?在游戏开始时,可以组织幼儿商讨、回忆:你在电视里看见过的时装秀是什么样子的?模特的人数怎么样?模特们是怎么出场的?很快,这样的回忆自然引发幼儿形成积极合作的认识:我该跟着哪个同伴后面、我该先和谁合作出场、我的动作应该是怎样的,等等。伴随着时装秀的情境,幼儿间自然地合作了起来。

⒉有竞赛的形式,激发积极地合作

大班幼儿的竞争意识日趋增强,竞争类的游戏总能激发他们参与的激情。而有的区域游戏,如益智类的游戏,往往独立操作的时间比较多,怎样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增强合作呢?不妨预设些情境性较强的竞赛性游戏,这样可以激发幼儿间相互比赛、检验、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幼儿间的合作。如在益智区开设有关人体消化知识的“人体旅行棋”,每个幼儿都和自己的棋子一样,是一颗小小的豆子,谁先走到必定是获胜的一方。在掷骰子走棋时,就会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不同的问题关卡,然后再到问题袋里抽取问题,根据规则要求,答对的可以前进几格,答错的则后退几格或停止游戏一次。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下,彼此势必都希望自己是走得最快的一个,而你追我逐的合作竞赛、共同合作抽取问题、验证问题回答是否准确等等才能使游戏进行得更为精彩。

三、规则同守法

许多区域游戏都有游戏的规则,怎样在游戏规则中让幼儿增进合作,体验合作带来的游戏趣味呢?

⒈两两合作中体验乐趣

有的游戏虽不能让每个幼儿间都合作互动起来,但可以让小范围的幼儿,如两个人之间增强合作。如益智区“你问我答”就是一个很好的两两合作的例子。幼儿自由两两分组,一个负责在游戏袋中抽取题目,交给另一个负责语言表述的幼儿,让他用语言讲述出来,再来猜测。在遵守了抽和猜的规则后,游戏也就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则可在讲评时引导幼儿对比两组不同的游戏,猜出答案多的自然合作也就更成功些。

⒉多人合作分享快乐

当参与游戏的幼儿人数较多、游戏的内容又是同一个时,可以引导幼儿共同商定游戏的规则,共同遵守规则有序的游戏。在共同遵守约定的游戏规则中,幼儿间的合作也就慢慢地建立了起来。如在表演区“天气播报员”的游戏中,幼儿游戏前就共同商量好一个个轮流来当小播音员,在“电视机”前为大家播报“电视”,剩下的幼儿则当观众观看“电视”。观众在播音员播完天气预报后,可以简单地提问帮助播音员补充遗漏的天气预报内容,也可以请播音员播报自己感兴趣的城市的天气情况。在彼此轮流播报、观众观看、提问的过程中,表演区的合作也使得表演更加快乐了。

四、问题互助法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难免会越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计算好了电话号码,却发现不知道是哪位朋友家的、折纸时双三角不会变了、问题袋里的问题读不了了,等等,几乎每次游戏幼儿都会有这样那样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教师此时可以予以适当的帮助,但如果考虑一下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想,同伴间互助合作解决将更符合幼儿的解决方式。

⒈可预见的问题,有目的的安排互助

一些游戏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教师在游戏预设时就应该考虑到。因此,针对这些有预见的问题,可以预先有目的的安排好幼儿用合作的方法来游戏。

⒉突发的问题,主动寻找合作解决

游戏中,一些突发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面对这些问题,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对于一些同伴间合作能解决的问题,要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合作,这样既解决了幼儿的问题,提升了幼儿间合作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为教师安排出时间去其它区域进行指导。如幼儿在益智区计算同伴家电话号码,计算好了,可是不知道对不对。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寻找同区域游戏的同伴帮助检验一下,也可以鼓励幼儿寻找计算能力强的幼儿帮助检验。又如在生活区编“手链”完成时,一个人无法将“手链”系到自己的手上,要求老师帮助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去寻找比较擅于打结的同伴帮助。在幼儿寻找帮助的过程中,彼此间的合作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

五、可持续研究

关于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间合作的方法其实还有许多,我也将会在今后的游戏中不断观察,加强指导,争取寻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促进幼儿间不断合作,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增强合作的能力,获得更多的愉快游戏体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共享区域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江苏教育出版社.

[3]李淑贤.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下一篇:浅谈化学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