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神女》与文化创新

时间:2022-08-19 04:50:38

《敦煌神女》与文化创新

《敦煌神女》是甘肃省杂技团和敦煌杂技艺术歌舞剧院新近编排的现代杂技剧,上演近两年来,观众流连,好评如云,堪称文化创新的一例典范。

《敦煌神女》取材莫高窟壁画中的《九色鹿》故事,经再度创作而成。神鹿仙子将鲜花撒向大地,与百姓共享祥和欢愉。突然,魔鬼恶箭射中神鹿仙子,青年牧人奋力救助,两人由此互生爱慕,几年后养育了美丽的鹿女。欢度中秋月圆之夜,火魔又来追捕神鹿仙子,他们放火杀人,无恶不做,神鹿仙子为使百姓免遭劫难,勇敢地扑向大火,牧人父女俩悲痛欲绝。鹿女发誓找到消灭火魔、复苏万物的法宝,历尽坎坷而不舍。西域国王向鹿女赠以宝瓶,相告只有千峰山上万年雪水可使万物复苏,鹿女排除万难,取回神水。然而,火魔再现魔爪,欲抢夺宝瓶,众乡亲与妖魔奋力鏖战,鹿女手捧宝瓶冉冉升起,把滴滴甘霖洒向大地,但神水已尽,鹿女刺破手腕,使汩汩鲜血流入瓶中洒向火魔,鲜红艳丽的血水化作朵朵雪莲,终将火魔消灭。美丽的鹿女倒在了这片养育她成长的大地上……

敦煌自古是大漠绿洲之地,是人类文明立于严酷自然环境中的倩影,敦煌石窟荟萃建筑、雕像、壁画,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周秦汉唐时期,敦煌是中国对外交流的要塞,中华文化由此远播四方,外来文化也在此高密度地集结融合。季羡林先生生前多次论道敦煌文化,他说,当年的新疆、甘肃一带,从蒙昧的远古起就是世界各大民族汇合的地方。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希腊的文化在这里汇流了。世界几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这里汇流了。世界的许多语言,不管是属于印欧语系,还是属于其他语系也在这里汇流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学、艺术、音乐,也在这里汇流了。所有这一切都在敦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敦煌沉淀了中国的和世界的几千年传统文化,蕴涵着先人的文化创造和文化结晶,积累了供现代人去发现、去解读、去阐释的文化资源。立足现代化社会的现实需求,为了推动现代化社会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充分利用、开发、转换传统文化资源,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创造,是现代文化生产者的职责。在文化创新方面,《敦煌神女》是一个可贵的和有益的尝试。

文化创新是新世纪以来国家明确提出的文化发展战略。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提出,“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文化创新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在改造山河、改善生活的不懈奋斗中,创造了饱蕴本民族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文化,形成了世界文明史册中色彩瑰丽的篇章。面对民族文化资源,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民族文化生命力,另一方面,要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在时代的高起点上,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文化创新要处理好借鉴与转换的关系。一方面,一切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提高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管理方式,都要积极研究借鉴。另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敦煌神女》内容主题深邃。大凡动人心弦、经得起考验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中主题大概有四:一是向善,二是率真,三是唯美,四是情爱。这四大主题虽不是文艺主题的全部内容,但却是永恒不衰、历久弥新的主题。究其缘由是因为,以诚挚的情感和正义的理性,倡导真善美,反对假恶丑,深深根植于人类普遍的人性和固有的群性。无数文化人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展现这些主题冲突。从审美型态上看,鲁迅先生曾有过著名的论断:“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人生的有价值的与无价值的东西对立统一,前者对后者的斗争往往走着曲折的道路。正面的价值被损害或被毁灭,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因而由痛感转化为快慰。另一方面,反面的东西文过饰非,掩盖自己的庸俗或丑恶,而当虚伪的外衣被撕破或被剥去时,不仅暴露出自己的本质原形,而且当众受到嘲弄、讽刺和否定。悲剧或喜剧的形态,归根结底都在于激扬正义,升起更加昂扬的理想风帆,描绘更加美好的生活蓝图,激励更加坚定的奋进信心,去争取人的完全解放境界。

《敦煌神女》具备几大主题,通过神鹿与鹿女两代神与人跟火魔拼死斗争的故事,展示了正义和邪恶势力斗争、人类与恶劣环境和自然灾害斗争的曲折途径与美妙前景,表现了人类不断造福集体、造福后代的强烈愿望、执着精神、博大情怀、崇高品质,扣人心弦,给予人美的享受、深刻的启迪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敦煌神女》表现形式新颖。《敦煌神女》以沙漠、骆驼、古树、莫高窟壁画、大佛为布景或道具,古朴苍劲,使观众犹如置身其境。全剧以杂技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动作惊险,技艺高超,特别是鹿女和牧人一对恋人的高空表演更是动人心弦。宝瓶舞、伞舞、雪莲舞、维族舞等,服装艳美、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令人神往。《敦煌神女》在国内首次将威亚特技、魔术艺术融入杂技,推出三大创新:一是使用威亚(wire,空中钢丝)特技,让“飞天”真正在舞台上飞了起来,运用杂技特技让“飞天”在舞台上空来回穿梭,场面逼真、惊险、壮观。二是运用魔术特技,让美丽的“雪莲花”从岩缝中瞬间绽放出来,使观众叹为观止。三是将骆驼等“活道具”登上舞台,增加了舞台灵气和真实感。凶恶的“火魔王”与鹿仙等人争战时,火光武器全是真实的,刀光剑影,火光冲天,极具观赏力和感染力。

《敦煌神女》的表现形式,值得称道的创新之处显而易见。它突出传统技艺,例如强调性地增加了“千手观音”、“飞天”等敦煌舞的比重。同时,又注重采用现代科技,增强表演效果,例如增添激光镭射灯、水幕等辅助设施,使整台节目更加美轮美奂。它在杂技这一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兼容形式,呈现出一幕精彩的杂技剧。杂技艺术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杂剧,才称为杂技。传统杂技是包括形体技巧、耍弄技巧、高空节目、马戏、角力、武剧、幻术等在内的综合表演形式,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艺术形式方面来讲,杂技的主体是各种单纯技巧的表演过程,不具备叙事的功能,且与其他艺术门类极少沟通与交流。杂技剧则是近三十年间兴起的杂技艺术的最高形式。凡是“剧”,必须具备角色、情节、故事、主题等几大艺术要素,必须与音乐、舞台美术、人物造型等多种艺术手段相结合,必须以启(开端)、承(发展)、转(高潮)、合(结局)的戏剧结构方式演绎故事。事实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角色、情节、意境、情绪、叙事、语言、主题、综合艺术等艺术美学概念和多种艺术门类与杂技发生碰撞、交流、融合,杂技剧开始酝酿产生,杂技不再只是技巧的单纯展示,而真正具有了一种灵魂,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敦煌神女》称得上是杂技剧的新生上乘之作。

不朽的文艺经典,往往既渗透着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又蕴含着时代孕育的理想和精神,既延续着传统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又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敦煌神女》这一文化创新之作正是这样的能够成为经典的作品。

陈锋:驻文化部纪检组监察局

上一篇:昆曲新美学 下一篇:稚气的色空 成熟的妙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