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教学,训练创新思维

时间:2022-08-19 12:49:02

立足课堂教学,训练创新思维

摘 要: 创新性思维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新颖、独特性、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特征。课堂是实施思维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创新性教学方法,抓好“三基”教学,重视信息储备,启发创新诱因,激发创新意识。

关键词: 课堂气氛 创新意识 信息储备

所谓创新,一般是指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获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创新方法、发明新技术,研制新产品,作出新成绩或解决新问题等。而创新思维就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即只要思维的结果具有创新性,则它的思维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合理地、协调地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使有关信息有序化,以产生积极的效果或成果。它具有新颖、独特性、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特征。可以说,创新性思维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创新性思维与它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花朵和文明的结晶。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人的可贵,在于能创新性思维。”

一、营造民、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多么重要。在这种气氛中,教师由领导者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教”。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在这种氛围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灵感。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指出老师讲课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对学生不成熟或错误的见解,教师不要压制、讽刺或嘲笑,而应多些肯定、鼓励,这样才能激励他们继续创新和进取。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创新诱因,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诱因指能诱发思维主体产生创新意识的各种因素,其作用是形成问题情境,促使主体形成积极的、有明确目的思维活动,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它包括主体强烈的创新欲望、兴趣爱好,社会或个人需要,原型或相关信息的启示,旧有的理论或方法的缺陷、矛盾,试图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以及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的课题或预习性猜想。创新诱因所产生的问题必须在思维主体的认知结构中是新颖的,才能形成创新机制。由此可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例如:计算+++……+的值。大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缺乏创新意识,直接计算+++……+的值,这种方法显然是行不通。教师若能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1-,=-,=-,那么此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通过简单化、带有技巧性的问题,适当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真理,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新问题或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教学问题的热情和毅力,激发学生一切有创新因素的思维活动。

三、抓好“三基”教学,重视信息储备,为训练创新思维打好基础。

信息储备是指思维主体形成问题情境时的相关信息的质与量是否足以推动问题的解决。如果主体的认识结构中已经具备了相关信息,则主体就能以这些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展开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使主体逐步逼近问题解决的目标。若主体的认知结构无充分的信息储备,则主体就要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钻研相关问题等各种手段获得更多的可靠信息,以形成有关的最佳知识结构,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而信息储备主要来源于“三基”学习的积累。正所谓“熟能生巧”,“三基”掌握扎实,信息储备就多,创新思维的训练,就得心应手。试想一下,对电脑知识一窍不通的人,能设计电脑软件吗?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注意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并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平时的综合题教学,正是创新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综合题涉及知识广、教学方法多,使得大多数学生一见它,便退避三舍。究其原因,那是由于“三基”掌握不扎实,信息储备不足造成。因此,课堂教学只有把“三基”抓好,才能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调动学生所有的信息储备,为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打好基础。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不能没有方法,但又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方法。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循,那就是不能单纯地把数学知识当作结论交给学生,而应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过程,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学会知识,又学会数学思维方法。由于创新思维并非是一种单一性的思维,而是与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息息相关。这些,决定教师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例如:解方程组x+y=3……①y+z=5……②z+x=4……③

可以采用“看、议、分、归”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人个发言的教学法,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本题学生大部分采用加减消元法:由①-②得x-z=-2……④,然后由④+③和④-③便可得x、y、z的值。为训练和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可启发学生由①+②+③得出x+y+z=6,然后由④-③,④-②,④-①,便可以求出x、y、z的值。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活课堂气氛,而且能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猜测与积极探究,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均亮.擦出“创新思维”火花,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科学教育前沿,2010,(9).

[3]沈文选编著.数学建模.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7,第1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如何构建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