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春暖花开

时间:2022-08-19 12:20:14

【前言】让语文课堂春暖花开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案例:王崧舟老师执教《万里长城》 师:喜欢王老师吗?说喜欢我那是“一见钟情”。(生笑) 师:你们的语文老师姓什么?(生答“姓李”) 师:比一比看,我和你们的李老师有啥不一样呢? 生:…… 师:你比较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两个都喜欢。 师:你是一个都不得罪...

让语文课堂春暖花开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场所,这里沐浴着阳光,这里蕴含着泥土的芬芳,这里孕育着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许多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以至于一上课就没精打采,昏昏欲睡。审视我们的行为,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重思想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一句话,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中焕发的生命活力。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语言更是一种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正是天天和这种艺术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是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我们必须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在语文的课堂内快乐徜徉,流连忘返。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未始,信已生,课前数语树信心

每每听那些特级教师上课前,都会有一段轻松自然的师生对话,像老朋友重逢,又似与自家的孩子拉家常,一下子就让彼此陌生的感觉消失殆尽,之后的课自然也就融洽、投入了。而我们与自己的学生,尽管十分熟悉,很多时候却不能达到那种境界,这是为何呢?

其实,我们忽略了课前谈话这一重要环节。作为朝夕相处的老师,师生之间彼此非常了解,很多时候会因平时一些琐碎的小事改变本该在课堂上应有的心态和情感。如:早晨一进教室就被告知有若干学生没做家作,作为老师心情肯定不会很好;而作为那些没做作业者,心里更是忐忑。试想:彼此怀着这样的心情走进课堂,气氛会好吗?因此,不光是一般的公开课需要简短的课前谈话,平时的家常课也需要这样的谈话。一则可以调整师生的心情,轻松地进入课堂;二则以寥寥数语树立学生的信心,确保他们自信地深入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三则可以大雪无痕的意境导入新课教学。

案例:王崧舟老师执教《万里长城》

师:喜欢王老师吗?说喜欢我那是“一见钟情”。(生笑)

师:你们的语文老师姓什么?(生答“姓李”)

师:比一比看,我和你们的李老师有啥不一样呢?

生:……

师:你比较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两个都喜欢。

师:你是一个都不得罪啊!(生笑)

师:刚才说了不一样的地方,大家再看看我和李老师哪些地方一样。

生:……

师:这话我听得好像吃了蜜似的。

师:还紧张吗?(生高兴地齐答“不紧张了”)上课!

王老师用他的幽默、智慧,让课前谈话这一小小的环节如春风化雨,沟通起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得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真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我们平时的家常课其实也完全可以这样。课前提前两三分钟进教室,观察学生的状态,或猜谜,或游戏,或唱歌,或有目的地聊天。在这短短的两三分钟里,努力把孩子们的兴奋点调到最高,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忘我地进入课堂。如在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时,课前我先给学生猜两个谜语:1.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落在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谜底:雪花)2.头顶青针发,身披鱼鳞甲,不怕冰雪冻,不怕被风刮。(打一树木)(谜底:雪松)孩子们在猜谜的过程中,不仅解题,理解了“谜底”的意思,还揭题《山谷中的谜底》,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在他们充分表达的时候,老师加以充分的肯定与赞赏,他们的思维打开了,自信也就更足了。

二、课伊始,趣陡增,课始导语立新意

在轻松愉悦的课前谈话之后,自然但不乏新颖、奇特,或悬念重重、或意境幽幽的导入语能使孩子们的兴趣陡增。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在教学《夹竹桃》一课时,我设计了讲述一个关于季羡林的小故事的导入方式:“北京大学新学期开学报到,学生们都远道而来,急着去注册。有个学生带了一大堆的行李,很不方便,怎么办呢?嘿,前面有一个衣着朴素、拄着拐杖的老先生,也不知道他是谁,就委托老先生看下包,说是去去就回。谁知道注册的人太多,手续可能也麻烦,耽搁了大半天,回来发现老先生还拄着拐杖站在那里给他看包,他非常感激,老先生慈祥地微笑着摆摆手。后来开欢迎大会,赫然发现给他看包的老头坐在中间讲话,他竟然就是北京大学的校长——季羡林。”此时,孩子们情已生,趣更浓,带着对文学大师的崇敬之情走进文本,读得就更动情,思得也就更透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把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内学习上来,让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为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准备状态。这样,就能使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当时,情更浓,课时评价巧点拨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精当的课堂评价语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更是连缀整堂课的珍珠链。

1.用期待的微笑关注

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特别关注那些腼腆的不敢发言的学生,总是千方百计寻找恰当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不失时机地送上真诚的赞美。如我班有位男生特别斯文,成绩一般,但上课非常认真,从来不敢举手发言。在我多次鼓励下,这个男生还是犹豫不决,举不起那“千斤”之手。终于在一次他举棋不定之时,我果断地叫了他,让他朗读一段课文。没想到读完后,班里的孩子都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了掌,真没料到他的声音竟如此的清脆悦耳,读得既流利又有感情。我“惊艳”地说:“未来的播音员啊!幸好,今天我狠了心把你‘拽’出来,否则,我有‘埋没’人才之罪啊!同学们,你们千万别让老师戴上这个莫须有的罪名啊!”班里笑声一片,男孩红着脸不好意思,但我感觉到他似乎放下了心中的担子,轻松了许多。以后的课堂上,他逐渐开始活跃起来。而课堂锻炼的机会多了,他的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2.用无痕的话语呵护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他们的思维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的课堂就应该是让孩子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的自由空间。而其间自然也免不了不和谐音符的出现。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就应细致入微地观察着一切,并妥善地作出处理。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执教《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他让学生用“成”组词,有个学生激动地组成“诚实”。其他的同学听了,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小声嘀咕:错了,错了。那位同学的头悄悄地低了下去。这时,贾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只见他轻轻地用手势止住了同学们的议论,然后走到那位同学身边,用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头说:“小朋友们,这位同学没有错,他讲对了!”没有错?讲对了?大家怀疑地看着贾老师。贾老师又说:“是的,他讲对了,是诚实的诚,再——”说完,贾老师就用期待的目光亲切地看着那个学生。那个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大声地说:“是诚实的诚再去掉一个言字旁,就可以组成成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贾老师在孩子出错的情况下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细心地呵护,不露痕迹地引导,使孩子的自尊心不致受到丝毫的伤害。老师用宽容的肯定和无痕的话语换来了孩子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3.用敏锐的思维诱导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卡耐基也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每次听名师的课,总感觉是一种全身心的享受。看着平时并不活跃的一群孩子,在名师的课堂上,却像变了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思维活跃,妙语连珠,真像着了什么魔。到底有一种什么样的“魔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我几经思索,不断学习,才有所感悟。且不说名师那精心巧妙的课堂设计,当把目光聚焦于他们的课堂评价语时,感受到的是激情背后那种丰厚的底蕴,那种尊重生命、发展生命的崇高理念。他们用敏锐的思维洞察着课堂的每一个细节,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无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

有一句话这样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黏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有魅力的课堂评价语,它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家园的金钥匙。当我们用精彩的评价激起课堂中爱的涟漪,那时你就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心思,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四、课已末,意无穷,课后结语留余味

作为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忽视下课的那几分钟,要设置一些能够引起孩子思索和回味的结束语,让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在课后继续进行探究。我们深知:一位好教师,他能够做到在上完一堂课之后,他的学生不仅能对课堂所学铭记于心,更能沉浸在课堂创设的情景之中对课外相关触类旁通——即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的课堂结束语除了要能言简意赅地概括全文的意思,总结课堂的收获外,还应给学生的课外留下广阔的阅读空间和思考空间。

我就以教学《理想的风筝》一文品读语言文字结束后的教学环节为例,引导学生回顾前文,总结全文,从而突破难点,揭示中心。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觉得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

生:不是,是理想、自信、快乐、童心……

师:其实,刘老师放飞的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放飞的是对生命的不懈追求。

师:其实这只包含着刘老师的人品和人生理想的风筝,引发了作者苏叔阳对人生、对生活的思索和追求,它永远地留在了作者的记忆中。现在苏叔阳已经将近七十了,他成了当代著名作家,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1993年,也就是他55岁那年,患上了癌症,然而,就在他得癌症的十多年里,他依然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而且,至今苏叔阳仍然健康地生活着、工作着。

师: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知道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使他获得了成功,战胜了病魔,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吗?

生:是积极的生活态度。

生:是对生活、生命的不懈追求。

师:说得好啊,正是刘老师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激励着苏叔阳顽强地生活。

师:同学们,刘老师和他的理想的风筝,一直伴随了苏叔阳的一生。今天老师希望这理想的风筝能永远陪伴着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健康地成长,积极地进取。

一盆鲜花,会使你的房间增添不少光彩;一首优美的乐曲,会使你疲劳的身心顿时感到轻松舒展;峭壁上的劲松,能给你奋发向上的力量;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会让你流连忘返……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那一盆鲜花,一曲美乐,一棵劲松,一袭秀色……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灵动的语言牵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为了让我们的教学语言有鲜花的芬芳迷人、有智者的巧妙睿智,使我们的课堂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奋进吧!?筻

上一篇:教师发展需求与成长策略支持 下一篇: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