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冻害及其防治

时间:2022-08-19 11:15:56

隧道冻害及其防治

摘 要:隧道衬砌的渗漏水在严寒地区就会转化成各种冻害,严重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和运营安全。本文基于工程实际,对隧道冻害的成因及类型进行探讨。提出了冻害防治的几种方法。得出了综合治水和防寒保暖可以大大减少隧道冻害产生的结论。

关键词:寒区隧道 冻害 防排水 防寒保温

中图法分类号:U418.6; 文献标识码:A

隧道冻害是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的隧道内水流和围岩积水冻结,引起隧道拱部挂冰、洞内网线设备挂冰、围岩冻胀、衬砌涨裂、隧底冰锥、水沟冰塞、线路冻害等,影响到交通运营和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的各种病害。

我国幅员辽阔,冻土地区分布广泛(其中多年冻土占整个陆地面积的1/5),现有的铁路、公路隧道相当一部分处于冻土分布地区。随着铁路和公路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在寒冷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修建的隧道不断增多,隧道冻害问题会随之增多,在建的青藏铁路格尔木到拉萨段有多座隧道在高原多年冻土区,青藏公路也有多座隧道位于高原多年冻土区。隧道冻害会导致衬砌冻胀开裂,甚至疏松剥落,造成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严重影响运输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可见对隧道冻害的成因及冻害的防治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1、隧道冻害的成因分析

1.1寒冷气温作用

隧道冻害与所在地区气温(低于0℃或正负交替)直接相关,温度变化冻融交替是主要原因。

1.2季节冻胀圈的形成

季节性冻害隧道中,衬砌周围冬季冻结、夏季融化范围的围岩,沿衬砌周围各最大冻结深度连成的圈叫季节冻胀圈。当衬砌周围超挖尺寸不等,超挖回填用料不当及回填密实度不够产生生积水,形成冻结圈。修筑在多年冻土中的隧道,衬砌周围夏季融化范围的围岩,称为融化圈。

隧道两端冻结段长度不一定相等。同一座隧道内,季节冻结段的长度恒小于洞内季节负温度段的长度。隧道的排水设施如埋在冻结圈内,冬季易发生冰塞。

1.3围岩的岩性对冻胀的影响

在隧道的季节冻胀圈内如果是非冻胀性土,不会发生冻胀性病害。因此,如果季节性冻结圈内是冻胀性土,更换为非冻胀性土是有效的整治措施。

1.4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隧道在设计和施工时,对防冻问题没有考虑或考虑不周,造成衬砌防水能力不足,洞内排水设施埋深不够、治水措施不当,施工有缺陷,都会造成和加重运营阶段隧道的冻害。

2、隧道冻害的类型

2.1拱部挂冰、边墙结冰

隧道漏水冻结,在拱部形成挂冰,不断增长变粗;在边墙形成冰柱,多条相近的冰柱连成冰侧墙;如不及时清除,挂冰、冰柱和冰侧墙侵入限界,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2围岩冻胀破坏

围岩冻胀破坏产生的条件:①.Ⅳ~Ⅵ级围岩和风化破碎、裂隙发育的Ⅲ级围岩。②.在隧道冻结圈范围内含水率达到起始冻胀含水率以上,并具有水分迁移和聚冰作用条件下。

(1)隧道拱部发生变形与开裂

(2)隧道边墙严重开裂

(3)隧道内线路冻结

(4)衬砌材料冻融破坏

(5)隧底冻胀和融沉

3、隧道冻害防治

3.1保温防冻

隔热法是在衬砌表面或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隔热材料,使围岩的热量在冬季不溢出隧道衬砌,并保证隔热材料的表面在冰点以上,从而防治冻害发生。

(1)对于建成隧道常用形式:U型沟槽法、表面隔热法

在接缝、开裂等漏水、冻结处挖U型沟槽,插入隔热材料或张挂在衬砌表面,防止冻结,形成线状导水孔道。

(2)对于在建隧道保暖防冻的措施是加设隔热层

3.2综合治水

隧道冻害的根本原因就是围岩地下水的冻结,如果能将水排除在冻结圈外,杜绝水进入冻结圈,就能达到防止冻害的目的,因此,综合治水是防治冻害的最基本措施。

综合治水的方针:“防、排、堵、截”。具体措施:①加强接缝防水,防水材料要有一定抗冻性,以消除接缝漏水。②完善冻害段隧道的防、排水系统,消除衬砌背后积水,并防止冻结圈外的地下水向冻结圈内迁移。

3.3新建和改建排水设备

要求实测隧道内最大冻结深度,合理确定水沟埋深;严寒地区宜把主排水沟设在冻结圈以下,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冻结圈内围岩的含水率。

寒区隧道常见的排水方式:深埋渗水沟、防寒泄水洞

①深埋渗水沟。适用于严寒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5 ℃、当地黏性土冻深在1.5--2.5M,水量小的条件。②防寒泄水洞。适用于严寒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25 ℃, 当地黏性土冻深大于2.5M、水量较大的条件。

3.4更换或改造土壤

将冻结圈内的围岩更换或改造,将冻胀土变为非冻胀土、渗水性强的粗粒土或保温隔热材料,从而达到防治冻害的目的。

更换土壤一般是将砂黏土、粉砂、细砂更换为碎、卵石或炉渣,换土厚度为多年冻深的0.85-1倍,同时加强排水,防止换土区积水。

改造土壤一般采用压浆固结方法固结冻结圈内岩土,消除冻胀性。也可以采用在冻结圈注入憎水性填充材料,使之堵塞孔隙,阻止土中水分迁移和聚冰作用。

4、工程案例

4.1工程概况

乌鞘岭隧道位于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 为两座单线隧道,隧道长928M,隧道埋深20~60M,隧道高程2926.09 ~2914.5M。

4.2地质水文介绍

一年中冬季长达7个月,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四季雨水丰沛,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33.4mm,年降水133.4d。隧道通过地区岩层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在隧道进出口附近各有一断层带垂直穿越线路。特殊的气候,加上破碎、裂隙发育的岩层使得绝大部分降水就地下渗。

4.3病害概述

隧道运营30年来,进口至出口前约800m段普遍渗水。多在起拱线及边墙渗出并沿壁面流淌,拱顶渗水滴漏于两轨之间。秋末至次年夏初,渗水冻结成冰布满边墙及钢轨两侧。而且地下水渗漏地段,机车排放烟气中二氧化碳溶于水,使衬砌受到腐蚀。壁面普遍鼓胀剥落。上述病害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长期困扰着运营及维修养护部门。

4.4整治措施

地下水渗漏导致冬季洞内结冰是乌鞘岭隧道的主要病害。因该地区基岩连通性很差,地下水分布不均,故利用避车洞,在洞外向上打扇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整治施工时,在洞身两侧开掘排水洞室,并以扇状形式向上钻探排水孔,每孔长0 ~15M不等,将地下水引入中心排水沟。竣工后,回访洞顶、边墙渗水点基本消除,保证了列车正常运行。

实践证明,整治地下水病害,必须查清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查明基岩裂隙水的特征及地下水的分布规律,这对整治方案的确定至关重要。

5、结语

水是寒区隧道发生各种冻害的重要因素,采用“防、排、堵、截”的综合治水方针。完善防排水体系,设置防寒保温层,设计合理的衬砌形式提高衬砌强度,加强防水堵漏等方面。同时,应该注意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进行隧道冻害防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孙文吴.寒区特长公路隧道抗防冻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5

[3] 张祉道,王联.高海拔及严寒地区隧道防冻设计探讨[J].现代隧道技术.2004(6)

[4] 杨新安,黄宏伟.隧道常见病害与防治[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5]王成.隧道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上一篇:浅析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大面积高卸荷比基坑开挖对下卧运营中地铁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