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传播 第7期

时间:2022-08-19 10:31:52

【前言】超越传播 第7期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这样崭新的媒介本质观下,我们探讨社会管理中的媒介定位也必然要有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视角和观念。 面对公民新闻的崛起,新闻生产已不再是专业媒介机构独有的和核心功能,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不能仅仅满足于充当社会的信息生产者和内容供应商。当社会各...

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已超出传统想象空间,对媒介定位的重新思考是我们更好地理解媒介、理解社会并进而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的必要前提。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媒介应发挥“舞台”、“大脑”和“灯塔”的作用。

今天,媒介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信息传播,其对于社会管理的渗入和责任担当,成为学界、业界不容忽视的研究内容。特别是在强调社会管理创新的转型时期,认清媒介化社会中“媒介”的新特性和本质,并重新思考媒介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和定位,对于人类社会及媒介自身的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

媒介即我们:从话筒到舞台

第五次传播革命既被称作“网络传播革命”,也被视为“互动传播革命”,从这两个命名我们不难看出信息时代在传播技术和传播关系上与传统媒体时代的本质区别。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的普及打破了原来相对封闭和稳定的社会结构,构建起了庞大而联通的信息共享网络。如今三网融合的趋势不仅模糊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界限,而且正在逐渐打破传播媒介的形态差异,使得“媒介”一词的所指突破了固定的专业机构化对象(如报刊、电台、电视、网站等),而成为一个可以指向任意信息传播主体的泛传播概念。尤其是博客、SNS、微博的兴起,促成了“人人皆记者”的新型互动传播局面,加速了“公民新闻”的革命,揭开了“自媒体”(weMedia)时代的序幕。倘若说传统的社会信息传播模式是少数人(媒体及媒体工作者)为多数人(社会大众)制作和生产新闻,那么在“自媒体”时代,作为“受者”的公众已经一只脚踏进了“传者”的领地,促使传一受双方的界限彼此扩张、交叉、叠台,直至消解。

2004年,美国网络新闻学创始人丹・吉尔默(Dan Gillrnor)在“We Media”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Wethe Media”的观点。我们若仔细品味这两个十分相似的英文词组之间的区别,便能感受到吉尔默在发表其著作时所内含的“麦克卢汉般的野心”。从“自媒体”到“我们即是媒介”,这是一个从传播学到哲学的升华过程。半个多世纪以前,麦克卢汉在提出“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些观点的时候,实际上持有的是一种现象学的媒介本质观,他认为人不是透过媒介去认识世界,人就生活在媒介的世界里,其所揭示的是媒介的生活本质。圆而吉尔默则通过对“自媒体”时代公众成为新闻参与者和创造者、将传统媒介传播自上而下的“广播”(Broadcast)模式转变成交互式共享的“互播”(Intercast)模式等论述,将媒介的本质泛推至人类自身:媒介不仅仅是特定的技术、工具或组织,我们也不仅仅是生活在媒介世界里,我们自身就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媒介――“媒介即我们”。

在这样崭新的媒介本质观下,我们探讨社会管理中的媒介定位也必然要有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视角和观念。

面对公民新闻的崛起,新闻生产已不再是专业媒介机构独有的和核心功能,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不能仅仅满足于充当社会的信息生产者和内容供应商。当社会各阶层公众都积极主动承担起社会新闻信息生产传播的媒介责任时,主流媒体就应该适时转移自己的功能重心。我们不妨把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传播活动比作一场联欢会,过去媒体一直扮演着我们熟悉的“话筒”角色,媒体人作为节目编排者通过话筒传递信息、传达价值观,而普通社会大众则是坐在台下观看表演的观众,往往只能对台上回馈以掌声或嘘声,而今天当这些观众被新一轮传播革命的汹涌浪潮推向台前成为最活跃的表演者时,媒体机构的角色就应该从“话筒”转向“舞台”,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其搭建起高效、优质的传播平台,媒体人应更多担当起场地管理者及晚会导演的责任,引导和协调舞台上的演出,合理安排晚会秩序,将零散短小的节目整合成完整、出色的演出。

在这种公众作为媒介有机组成部分、专业媒体机构为其提供信息生产平台的传播局面下,社会管理模式自然也会随之发生转变。依照伊斯顿等人的“政治系统论”,在一个政治系统中,政府向社会输出决策,社会成员通过“反馈环”向政府输入反应信息,影响政府的下一步输出,如此平衡循环才能维持社会的良性运作。然而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对媒介“话筒”功能的片面强调和媒介技术条件的制约,我们的社会往往处于输出过大、输入过小的失衡状态,公民难以获得向政府输入意见的机会,政府决策过程缺乏民意的参与,导致社会管理与公民社会生活的脱节。

“自媒体”与“公民新闻”时代的到来,则“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形成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垄断,公众在民意表达和舆论监督中实现传媒接近权……为政府部门理性看待民意、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平台”,公民与媒介的深度融合、媒介主体的“舞台”功能指向,使得社会管理向度由线性向互动的转变成为可能。

媒介即社会:从喉舌到大脑

几年前有学者指出,社会生活的碎片化造成了社会的复杂、无序,导致媒体的社会发展赶不上时代和社会变革节奏;后全能型政治权威体制对媒体的控制使得媒介社会功能只能在国家力量主导下有限释放;而强大的市场冲动又冲击了媒体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但如今,当人类社会朝着“泛在网络社会”前进发展时,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的个人空间、公共空间、市场空间不再孤立地彼此区隔和彼此冲突,融合型媒体乃至全媒体的出现为三者提供了共同的信息交流平台,以至于泛媒介成为现在和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方式。

事实上,哈贝马斯早在1961年就指出,媒介公共性原则的功能转变立足于公共领域的功能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商品流通与社会成员交往之间、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越来越没有明确的界限,组织外部的公共领域是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传媒在社会组织和国家机构之间形成的。麦奎尔则下了如下断语:大众传播是一个和社会一般大小的传播过程。而至今日的泛传播时代,媒介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个人、国家、市场之间的公共组织,亦不仅仅是社会公共领域构建的中间平台,甚至不仅仅是与社会一般大小的传播过程,媒介构成了我们身处的社会大环境,承载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并内含了一切社会关系――“媒介即社会”。

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嵌入使得社会变革与媒介进化过程密不可分。网络技术的诞生带来了开放、平等、共享的先天属性,社会信息与公众意见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和自由流动,公共事务和社会舆论的发生机制都深刻地烙上了上述网络特性的印记。社会环境的网络化相应地要求一个多元的、对话的、合作的公共治理模式,通过公众、市场、政府的多方互动和协商,形成科学合理的社会管理决策。现代“治理理念”认为,公共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公民社会组织

是政府和市场之外的重要治理主体,不同治理主体应合理分工、合作努力,形成一种良性的“伙伴关系”,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善治”(good governance)目标。由此,传统的“喉舌论”显然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新型社会结构下的社会管理工作。

过去,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一直强调大众媒介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角色,认为新闻媒介应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代表和体现特定阶级、政党和集团的意志,控制社会舆论的发展。但随着社会媒介化程度的空前提高对传统传播模式和社会形态的巨大颠覆,大众媒介在社会机体中的角色及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也应发生相应转移。

新型社会管理的多元协商机制依赖于中立、成熟的社会沟通平台,作为在社会分工下形成的专业传播组织,大众媒介不应成为任何特定群体的发声“器官”,而必须在人类的信息化生活中发挥“大脑”的中枢作用。媒介工作者在为社会各阶层搭建话语交流平台的同时,还要对不同立场、不同利益的多方意见信息作出迅速反应并整合协调,为社会提供真相、见解和策略,使媒介变成真正独立且运筹帷幄的社会组织者和管理主体。

媒介即信仰:从信箱到灯塔

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介的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做社会舆论的“泄洪口”和“减压阀”,其监视环境、守望社会的功能虽早已被广泛认识,却往往在政治权力和市场利益的双重挤压下自动隐匿或被迫屏蔽。然而在新时期的社会生态环境下,信息传播主体和话语权力中心的分散和转移,使得媒介的社会守望功能的实现不仅可以,而且必须。

“自媒体”时代,信息来源、传播空间和扩散方式都有了无限可能,单向度的社会信息传播模式转变为互动传播,公众、市场及政府三种力量在新媒介平台上得以平等对话,但与此同时,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也急剧上升,加之价值体系的紊乱和规范机制的缺失,使得当下社会危机四伏。因而在当前的社会管理工作中,大众媒介仅仅承担舆论控制和舆论引导的作用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是远远不够的。媒体除了充当意见收集宣泄平台,疏导公共情绪、协调社会沟通之外,还应做好社会环境中的信息监测工作,提前发现危机做出预警规避风险,并积极干预和监督权力的运行,主动维护公共利益,引导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朝正确方向发展,成为社会正义和良知的守望者。

媒介的每一步发展都深植于社会的土壤之中,社会是其变革的根本动力,而媒介的变革又推动社会的前行。当人类社会进入全面信息化和媒介化的时候,我们从社会的变化中看到了媒介本质的革新。今天,“我们的时代进入平等、平行、互动的传播时代,进入多元化和差异性并存的宽容时代,进入了21世纪全球话语交流时代”,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已超出传统想象空间,对媒介定位的重新思考是我们更好地理解媒介、理解社会并进而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的必要前提。

媒介起源于传播,但绝不只是传播。从语言、文字的发明到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出现,我们看到媒介进化的征途上立满了人类理想的里程碑:从原始的信息交流欲望,到文化文明的记载传承,到社会真相传播和思想表达,再到对人类自由、平等和正义的终极追求。人类在茫茫历史之上航行,媒介就像一座灯塔,永远在高处照亮航道,指引着人类社会前行的方向,为迷失者点燃希望。守护真理和人类福祉,在彼岸诉说信仰。这正是媒介在人类社会任何时期都必须坚守的最高责任。

上一篇:提高解读主流资讯的能力 下一篇: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才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