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动态利益下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时间:2022-08-19 07:48:39

国际贸易动态利益下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内容摘要:本文以国际贸易动态利益的一般分析为依据,指出了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选择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国际贸易 动态利益 对外贸易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贸易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仅在于其静态利益,而且更在于其所具有的动态利益。因此,准确理解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及其来源,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对外贸易战略,发挥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发动机”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际贸易动态利益的一般分析

国际贸易利益是指通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而获得的利益, 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和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的双方开展贸易后,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而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对贸易双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的影响。静态利益偏重于一国通过国际贸易所获得的消费方面的好处,而动态利益则注重于开展贸易后对生产的刺激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其他诸方面的积极影响,因此,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也就是贸易带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利益。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受到了自古典贸易理论学派以来的历代经济学家的重视。 他们支持自由贸易论,极力宣扬扩大国际贸易的优越性。在他们的著作中不仅令人信服地论证了贸易的静态利益,而且还包含有丰富的关于国际贸易动态利益的思想。

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问题的,应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斯密认为,各国应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然后进行贸易,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将会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各国的物质福利。这一理论思想要求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取消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垄断、特权和限制,放弃政府对贸易的干预。只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才能充分享受自然分工导致的绝对优势所带来的利益。斯密的这些论述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李嘉图创立的比较成本理论认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的。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利益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成本,都得到了好处。这一理论论证了贸易静态利益的基础。实际上,在他的观点中,也包含着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思想。

受古典经济学家上述观点和理论的启发,经济学家们进一步探讨了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发展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会带来以下动态利益:

一是一国出口水平的提高意味着这个国家进口水平手段的提高。而进口中的资本品进口,而资本货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是特别重要的。资本品的进口使这个国家获得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节约了主产要素的投入量,有助于提高工业的效益,因而成为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

二是出口的增长也导致一国的投资领域发生变化,使其把资金投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率即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是出口也能使一国得到规模经济效益。市场容量的扩大使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可能。

四是出口的发展还会刺激国内外的投资,鼓励加工工业或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动力等相关部门的发展,并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进。

我国对外贸易动态利益的表现

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相对于静态利益而言,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更为重要。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竞争,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引进先进的观念、制度等等。换句话说,国际贸易主要利益所在就是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动态利益的地位还将上升,成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主要着眼点。

具体的说,我国通过对外贸易获得的利益主要表现在:

(一)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9727.6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大国。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在世界排名也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27位上升到第2位。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几个赢家之一。这种在高GDP增长过程中出现的更为高速的贸易增长,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将我国的开放贸易和经济增长联系起来,认为对外贸易是拉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在经济发展中,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和经济资源的配置,可以转换商品的实物形态实现价值增值。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上,还体现在对经济增长质量和结构转换及升级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使我国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增强。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促进产业结构的演进

一国需求结构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对其产业结构有着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实现经济的绝对平衡的增长,即供给结构刚好与需求结构符合,因此需要利用世界市场。对外贸易通过改变最终需求总量和结构,改变社会总需求,从而起到推动产业结构演进,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作用。当国内资源过剩而需求不足时,就对国外市场组织生产;而在国内需求很大,但缺乏必要的资源和技术条件时,就适当进口。另一方面,扩大对外经贸关系,就必然要发展本国具有现实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以优化资源配置。进出口竞争的刺激和进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又会促进本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贸易引进竞争机制,一国可以发现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并围绕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产业结构也就不断趋于高级化。

(三)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带动经济增长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就是技术。贸易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的发展。贸易还可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和“边干边学”效应。一方面,技术通过贸易活动带来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且把这些先进技术渗透到国内的其它行业;另一方面,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工艺以及成本核算方面可以通过贸易获得技术支持和援助。与此同时,贸易也可通过促进制度创新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我国在经济制度转轨的过程中,由于专利保护制度、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等制度的不完善,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时遇到诸多困难。贸易是实现制度创新的基本途径。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方式引入现代经济制度,而发达国家维持、巩固新制度的先进经验在贸易中也为发展中国家起到示范作用。贸易活动加强了国内外信息交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有助于形成制度创新所需的意识形态基础。另外,贸易引起的信息交流、制度变革的示范作用以及国际竞争的压力迫使国内经济主体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会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一)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由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

所谓竞争优势战略就是指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全面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分享国际贸易利益的一种强调贸易动态利益的贸易发展战略。竞争优势战略能够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充分发挥其对外贸易的作用。这一战略对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出口产品结构也具有现实意义。一国的经济发展仅限于突出和强调比较优势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应创造和发挥竞争优势。从现实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作为存量优势,比较优势只是一种可能的优势,这种可能的优势还可能会被市场扭曲得不可能显现。这从落后的经济结构向先进的经济结构转化的过程中,政府须不断注入倾斜政策这一点可以得出。大量的实践表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对于一个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来说,应将优势提升为使资本、技术、资源与市场有效组合而形成的竞争优势,在对贸易政策进行有效的战略性运用时,首先要跳出比较优势的误区,避免盲目陶醉在并不真实的比较优势之中,要从国际市场竞争的整体格局出发,动态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优势,将比较优势提升为竞争优势,主动培植、创造和放大竞争优势。

(二)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优势产业结构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结构是形成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我国的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滞后、升级速度缓慢。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层次低、缺乏竞争力。我国必须培养拥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并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推动国内产业的升级和国际化转移。具体来说,一是加快国内优势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选,培育传统产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独特优势;二是加大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与消化力度,不断提升现代制造业技术的开发层次和自主创新力;三是进一步扩大对高新技术的投入,抓紧培育和开创出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甚至超前的新技术产业;四是选择包括服务业在内的一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集群规模,促进产业链向国内外同业领域延伸;五是维护国家的产业安全,加快国家战略性资源产业的海外投资与发展。

(三)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加强企业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在国际竞争中,如何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产品能否长期占领国际市场的关键。要积极开拓多种渠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培育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调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实力。对外贸易战略应把侧重点从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转向大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的问题。并且进行技术创新,减少高技术产品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比较优势作为一种潜在优势,只有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

要实现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必须以竞争优势为导向。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掌握高新技术这一财富,就会落后于他人,以至丧失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近年来,我国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工业品的比较优势则逐年上升,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是我国工业品出口维持国际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但还应看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还比较低,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创新,全面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国的竞争焦点逐渐转向了高科技的竞争,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高技术不仅能靠自身市场开发的能力为经济做出贡献,而且能应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萍.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及其实现条件.湖南大学学报,2001(12)

2.牛宏莉,张雪凤.从动态观点看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石士钧.调整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经贸论坛,2000(4)

4.张自如,刘崇献.从对外贸易利益看我国的外贸战略.价格月刊,2006(3)

上一篇:中国远洋预计再亏近百亿 ST成定局 下一篇:从德泓光电看我国LED中小企业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