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时间:2022-08-19 07:15:59

青岛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指出了随着蓝色经济的提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青岛市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发展海洋生态旅游是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在分析青岛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基础上,针对青岛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为青岛市开展海洋生态旅游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岛;蓝色经济;海洋生态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228-05

1生态旅游及海洋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项目,一经提出便受到众多学者的追捧,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丰富,然而对其概念至今仍存在很多争议。笔者比较认同1993年由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所提出的生态旅游的定义: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持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但是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生态旅游所保护的对象应该也包括历史文化环境,而且应该是一种有教育意义的旅游活动。随着蓝色经济的提出,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然而要实现蓝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到发展与保护同时进行,海洋生态旅游便满足了这一需求。海洋生态旅游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1]:①前往海洋或沿海(包括一些文化景点),并且通过旅游参与和经济支出使当地社区受益的旅游活动;②有助于保护当地的海洋环境(包括海岸带及周边海域的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③尽量减少其对海洋自然环境和当地社区的负面影响;④强调旅游者学习和了解当地环境特征;⑤激发旅游者重新审视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海洋,以及如何能够帮助当地社区和保护海洋环境。

2青岛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分类

什么是海洋生态旅游资源?为此,先要界定生态旅游资源的含义。对于生态旅游资源的解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杨桂华(2000)将其定义为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综合效益的客体[2];张建萍(2001)认为生态旅游资源就是指以生态美(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并为旅游业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环境的优化组合、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具有较高观光、欣赏价值的生态旅游活动对象[3];卢云亭(2001)的定义为“在自然场所或自然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场所中,可供生态旅游者感知、享受、体验自然生态功能与价值的资源”[4]。对于生态旅游资源的解释至今尚未达成一致,但有一点必须确认,生态旅游资源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则是以海洋自然生态和海洋人文生态为主体。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青岛拥有丰富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分为海洋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海洋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两个大类。

2.1海洋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青岛集“山、海、城、河”于一体,海面广阔,海湾众多。青岛市的海洋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山岳型、海成地貌型、水文景观型、海岛风光型、气候与气象型、动植物生态旅游资源,具体分布地见表1。

2.1.1山岳型生态旅游资源

青岛东部的崂山位于胶东半岛东南部的黄海之滨,以独特的山海奇观闻名于世。整个山势东峻西坦,高耸于黄海之滨。崂山山势雄峻,万里海疆卓然独立,有“山海奇观”之称。巨峰是崂山的最高峰,是我国漫长海岸线上唯一一座高度超过千米的山峰。巨峰周围奇峰林立,怪石遍布,有“海上名山第一”石刻、铁瓦殿旧址、虔女峰、黑风口、五指山等胜景。位于青岛市区的浮山东西向长约5km,南北宽约2km,9座山峰一字排开,如若美丽的屏风矗立在海滨。釜山主峰顶高367.4m,因山高风大,每逢天阴欲雨,山顶便云雾缭绕,固有“浮山戴帽天下雨”之说。

2.1.2海成地貌型生态旅游资源

青岛市海域面积1.22万km2 ,海岸线863km,沿海多山地、丘陵,形成典型的岬角与海湾相间的岬湾式海岸,海岸线十分曲折。伸入海中的岬角浪蚀作用强烈,出现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穴等地貌形态。石老人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地貌,它是石老人部级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标志。青岛沿海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海湾,共有49个,这些海湾风光秀丽,特别适合开发海洋生态旅游业。青岛海边还遍布沙滩和美丽的红礁石,红礁石被认为是中国大陆上独一无二的资源。青岛还拥有东亚一流的海水浴场,第一海水浴场是青岛众多海水浴场中的佼佼者,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汇泉湾畔,以坡缓沙细、风平浪静而著称。

2.1.3水文景观型生态旅游资源

潮起潮落可以为游人带来无限乐趣,胶州湾海域为规则的半日潮,大潮起伏,波涛翻滚,汹涌澎湃,十分壮观;著名的“燕岛秋潮”成为青岛一景。大潮退后,宽阔的海滩和曲折的海岸便是游人赶海的理想之处。位于崂山的龙潭瀑,周围岩壁峭立,八水河至此,沿20m高、10m宽的绝壁悬空倒泻,喷珠飞雪,状如玉龙飞舞。龙潭瀑瀑布落下十几米,与石壁相击,分数股跌入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潭旁巨石上镌“龙潭瀑”三字。大雨过后,山洪暴注,飞腾叫啸,更为壮观,故有“龙潭喷雨”之称,是崂山景区最美丽的瀑布。位于崂山景区的水文景观还有体现了“九水十八潭”自然风貌的北九水、“涧底飞瀑”的登瀛河,等等。

2.1.4海岛风光型生态旅游资源

青岛沿海共有69个海岛,总面积为21.2km2,岸线总长度132km。其中有固定居民的海岛9个,其余多为无居民海岛。青岛的海岛多以岛群的形式出现,主要分布在崂山以东沿海,海岛中约有1/4的海岛分布在潮间带。青岛海域的海岛均属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的基岩岛,海岛地貌均为丘陵山地,植被覆盖率多在60%以上,三平岛、赭岛、牛岛达90%以上,有亚热带植物生存,如耐冬、红楠、卫茅、白河等,多呈群状分布,国内罕见。海岛及其周围海域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海岛渔村风情独特,四周岛礁发育,海参、扇贝和盘鲍的生长条件良好,渔业资源丰富,适合开展休闲渔业、陆岛观光等旅游活动。

2.1.5气候与气象型生态旅游资源

受海洋及季风气候影响,青岛海洋气候特征显著,冬暖夏凉,特别适于避暑、度假、疗养。胶州湾附近地区地表起伏很大,天气变化明显,经常形成一些较强吸引功能的天象景观,海上日出、崂山云雾、崂山雷电、浮山雾霭、浮山“浮山九点”、崂山“巨峰旭照”、“云海奇观”、“崂山火球”、“银峰晶挂”海上升明月、太清水月、汇算松月及鹤山、大珠山、小珠山的云雾、日出、晚霞、冬日雾松等天气景象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1.6动植物生态旅游资源

青岛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动植物生态旅游资源,动物资源中除有常见的鱼类资源外,底栖动物资源中还有菲律宾蛤仔、西施舌、刺参、皱纹盘鲍等珍贵海产品和藻类等。海洋植物资源也很丰富,青岛近海海洋植物主要有底栖藻类和海草。底栖藻类有石花菜、海带、紫菜、马尾藻、石莼等。海鸥也是青岛海域重要的鸟类资源。青岛气候温和,适于多种动物和植物的繁衍生息,如崂山南麓的太清湾畔,生长有数十种亚热带植物。同时在海岛及其周围海域也存在着大量的动植物资源。青岛海底世界整合了青岛水族馆、标本馆、淡水鱼馆等旅游资源,向人们展示着各种各样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2.2海洋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青岛因海而生,因海而兴,是一座油画中的城市。青岛市的海洋文化资源丰富,海洋体育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节庆文化、军事文化等都独具特色。青岛的崂山被称为“海上名山第一”,文化积淀丰富;青岛地区是古代先民开展寻仙问道宗教活动、从事煮海熬盐活动的重要地点。这里曾演义了秦始皇三登琅琊台、徐福东渡拜仙觅药、田横义士海岛就义、板桥镇交通海内外、开胶莱运河贯通南北等很著名的事件,有着很多历史文化遗存,如表2所示。

除了表2中所列的海洋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还有一些以渔业文化为主题的遗产和以港口贸易文化为主题的遗产还未被发掘。其中前者包括渔村古居、渔业遗址、古船类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海洋捕捞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绳网和绳结制作工艺、上下船的仪式等;后者包括近代之前的港湾、码头遗址,有关港口客运船、票的历史变迁及船上服务的文化遗产,港口货运中搬运工人的生活习俗、货运船上的管理制度、搬运工人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号子、港口贸易的管理制度、商会组织等文化遗产[5]。

3青岛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

3.1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青岛市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沿海城市,海洋旅游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青岛旅游的主体。青岛市以其独特的海洋旅游资源与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组成了前海海滨游览景区、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崂山风景名胜区、民俗文化以及文物古迹旅游区、薛家岛旅游区以及大、小珠山景区6大主要旅游景区的基本格局。其中前海海滨旅游景区主要以城市风貌保护区中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主体,分为海滨游览区、关建筑博览区、太平山观光游览区以及信号山游览区四个小区;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先后建起了国际啤酒城、青岛市文化博览中心、海尔科技馆、石老人海水浴场等。度假区以山海风光、啤酒文化、渔村民俗、美食购物、海洋娱乐为主要特色,划分为综合服务区、海上公园及海上游乐区、度假别墅区、啤酒文化城、高尔夫球场、健身休闲区等功能小区;崂山风景名胜区:以展示山、海自然风光为主体的旅游发展区,保护和开发自然风光的同时,开发利用现有的人文资源,如道教宫观等,主要包括巨峰景区、太清景区、上清景区等10处景区。民俗文化及文物古迹旅游区:以四方海云庵糖球会、市北元宵会、萝卜会、市南湛山庙会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旅游区。薛家岛旅游区:结合金沙滩浴场,建设度假娱乐区和丘陵山体旅游景区。大、小珠山景区: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生态型的山林观光浏览区。青岛目前开发的海洋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观光类旅游产品。产品主要围绕青岛风光秀丽的前海海域,以具有强观赏性的老市区近代欧式景观与东部现代城市风貌为内容,发展已经具备相当规模,而且具有大众化特点,几乎成为来青岛旅游游客的必选项目。

(2)度假旅游产品。青岛已经建成部级、省级和市级旅游度假区多处,形成由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薛家岛和琅琊台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旅游度假系列产品。功能上适应目前度假旅游以国内游客和家庭度假为主的特点,价格上具有多样性,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选择需要。

(3)会议博览旅游产品。青岛已经在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建成大型现代化国际会展中心,在市区也具有相当规模的会展设施,可以举办大中小型会议和展览活动。

(4)特色节会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以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之夏”艺术节为代表的节庆活动,海云庵糖球会为代表的民俗活动,胶南琅琊台徐福出海纪念仪式等文化演出活动等。

(5)工业旅游产品。青岛目前依托自身的港口和工业品牌,相继开发了工业旅游产品,包括引导游客参观青岛港、海尔工业园,以及青岛啤酒、海信等品牌产品的生产过程及产品陈列等。

(6)其他。青岛还发展了诸如海上体育旅游、海洋节等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数量和层次以及结构都有了很大提高。

3.2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2.1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近岸的陆源环境污染、近岸的养殖废水污染、近岸工程破坏环境/生态、溢油事件、放射性污染、倾废以及温室气体与酸沉淀。青岛市近几十年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海洋生态环境。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在极地金岸娱乐港附近岸边的“填海造陆”工程不仅填埋了礁石、滩涂,还隔断了东西两片海域的洋流,对此处的海洋生态带来了严重危害。另外作为青岛市 “母亲湾”之称的胶州湾,前几年由于立法缺失、体制不顺、围海造地、污水排放等原因,胶州湾湿地正面临着逐渐萎缩的尴尬境地。2009年市政协所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近百年来,胶州湾面积缩小了1/3,海岸线减少了1/3,原始海岸线仅剩下了13.2%。而受此牵连,胶州湾湿地从1988~2008年的20年间里,就减少了近1/3。根据市政协所做的调研,随着胶州湾面积的不断缩小和污染的加剧,鸟类的栖息环境和鱼类的洄游规律也受影响。胶州湾生物多样性迅速减少,一些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同时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也使得胶州湾湿地的面积不断缩小。虽然近几年青岛市政府为修复胶州湾湿地做了大量的努力,效果明显改善,但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却是短时间内无法挽回的。

3.2.2海岛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青岛市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处于自发、无序状态,旅游产品单一,交通配套设施落后,海岛旅游仍然处于刚起步阶段。由于交通不便,受天气影响大,海岛旅游受到严重的制约。灵山岛、竹岔岛和田横岛三个岛屿早已成为岛城“标志性”的旅游岛屿,但交通问题成为制约海岛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参与海岛旅游,船只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如今进出岛的船只多由私人承包,在安全维护方面令人堪忧。以田横岛为例,2012年6月,就曾出现过两艘快艇相撞并导致乘客受伤的事件。岛上还存在着严重的垃圾处理问题,在岛上没有专门的垃圾箱,游客基本都是随手丢垃圾,不少游客更是把喝空的啤酒瓶直接扔进海里,当地居民的生活垃圾多采用填埋方式,生活污水更是直接排放到海水中,同时在通往海岛的海边堆放着大量的生活垃圾,其中多为不易消解的塑料袋。三座海岛的配套设施大同小异,灵山岛无专业导游,游客出行全靠拼车;田横岛散客游、团体游服务差别大,游乐设施破败不堪,不少饭店停业;竹岔岛旅游靠原生态,多是“一锤子买卖”。目前青岛的69座海岛中,仅有田横岛、灵山岛、斋堂岛、竹岔岛四座岛屿有通航能力。

3.2.3旅游景区管理不规范,游客量严重超载

青岛市各个旅游景区均存在或大或小的管理不规范问题,最为突出的是青岛市海水浴场。青岛市海水浴场一直以来受到游客的青睐,特别是到夏天,大量的游客和本地居民涌向各大海水浴场,“下饺子”的景观随处可见,由于管理不规范,大量游客的涌入更使管理陷入混乱之中,沙滩上烟雾缭绕的烧烤摊位随处可见,游客野餐过后生活垃圾随手乱丢。青岛市海水浴场普遍存在无明码标价、卫生脏乱差、设施老旧、商贩过多且摆放不规范、卫生设施摆放随意等问题。每年的旅游旺季,青岛市都会接待来自国内外大量的游客,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的同时,旅游的“双刃剑”作用表现得非常明显。旅游环境承载力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与潜力。李淑娟(2010年)对青岛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得出青岛市的综合旅游环境承载力为8.57万人次/d[6],而青岛市2010和2011年分别接待国内外游客4504.7万人次和4870万人次,平均日接待量为12.34万人次和13.34万人次,均远远超过青岛市8.57万人次/d的综合旅游环境承载力,而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十一”黄金周八天的时间里,青岛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6.2万人次,平均日接待量为38.28万人次,更是远远超过8.57万人次/d,青岛市已经连续几年游客量严重超载,大部分旅游景区都存在着严重超载运行的现象。旅游景点的超载运行不仅会降低旅游者的游览质量,还会使旅游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甚至造成旅游生态系统失衡,从而严重制约生态旅游的发展。

3.2.4旅游者海洋环保意识淡薄

旅游者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是制约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洋生态旅游是依托海洋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展开的,旅游者环保意识的缺乏将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影响海洋生态旅游的有效进行。青岛市所出现的海洋环境问题不仅在于政府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旅游企业的不负责任开发,最重要的在于游客海洋环保意识的淡薄,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满目疮痍的旅游基础设施等等均反映出旅游者缺乏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青岛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保障措施

4.1坚持海陆环境同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来自多方面。海洋环境具有“连通性”和“开放性”,这种特性也体现在海陆环境之间[1]。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坚持海陆环境同治的思想,在治理海洋环境污染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健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海域使用区划和依法管理;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实施伏季休渔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维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修复河口生态环境,在河口海湾湿地、河流沼泽湿地水库湖泊湿地等区域栽种耐盐碱、耐污染的植物,形成湿地植物群落生态系统,高水平建设湿地生态观光带,恢复并保护湿地多样性,修复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在治理陆源环境污染方面,青岛市应加强陆源污染治理和海洋环境监测,加大工作力度削减陆源污染物入海量、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体系、综合性治理流域污染、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和加强海洋环境监管,建立赤潮防范、海洋污染事故(海上船只漏油事故)、风暴潮等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还需要经济方面的支持,青岛市乃至国家应尽快建立海洋生态赔偿机制,设立海洋生态基金。

4.2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海岛内外设施一体化

海岛生态旅游的开发关键在于岛上交通及接待,岛上垃圾处理更是重头戏,海岛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因此针对可用于旅游开发的有居民海岛,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在严格保护海岛植被、生态及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保护性建设。对有居民海岛的开发建设应当优先采用风能、海洋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雨水集蓄、海水淡化、污水再生利用等技术。岛内交通建设方面应加强海岛与外部旅游交通体系建设,依托水运交通条件,实现岛与岛之间、岛与城市之间快速便捷的水上通道,建设旅游交通配套设施,提升旅游交通专业服务化技能。大力加强海岛公路、加油站、标识标牌等硬件建设,以及环境整治和生态绿化工程等。针对海岛核心旅游区以及海域等重点生态保护区,完善相关控制性措施,加强绿化及综合管理,优化整治环境。海岛淡水供应方面应结合各个海岛自身情况,合理确定用水量标准;合理利用已建的给水工程设施,完善供水管网体系;给水系统应满足岛内的水量、水质、水压、消防用水的要求,确保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合理规划水管道的铺设,考虑到海岛地形及生态脆弱的事实,选择铺在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岛内还应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服务、投诉处理、应急处置、紧急救援、旅游保险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旅游者需求为导向,推进旅游咨询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规范道路、景区等设施的标识系统和景区解说系统,增强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4.3创新思路加强海洋宣传,提高海洋生态环保意识

近年来,青岛市在加强海洋宣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连续多年开展了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活动,组织筹办和参与承办了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蓝色经济区发展高层论坛、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海洋节、海军节、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等重大节会,为提高社会海洋意识、加强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加大了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上的宣传力度,在青岛人民广播电台设立了《海洋动态》专栏,在青岛电视台设立《海洋预报》节目,还创新工作方法,举办了青岛“海洋与渔业杯”动漫大赛,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了宣传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浓厚氛围。不过,当前社会对海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青岛市应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把海洋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宣传活动经常化、规范化。要围绕当前全市工作重点,不断加强海洋政策法规宣传,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及《青岛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青岛市无居民海岛管理条例》、《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定》等地方性法规,增强群众的海洋法制意识;要加强重点海洋项目建设宣传,增强海洋资源合理利用意识,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利用海洋资源的理念;要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宣传,广泛宣传报道青岛市举办的“防灾减灾日”、“渔业增殖放流”等主题活动,大力弘扬“保护环境、爱护海洋”的理念;要举办形式多样的海洋环保公益活动,动员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积极参加海洋环保活动,引导全体市民参与到关心海洋、热爱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行动中来。

4.4加大开发力度,提升海洋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青岛市海洋生态旅游景区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在于青岛市海洋生态旅游开发力度不够、生态环保意识不足、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这些原因使青岛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为提高青岛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在采取上述三项措施的基础上,青岛市应加强海洋生态旅游的开发力度,开发新的生态旅游线路和项目,加快大沽河综合治理开发项目、“即墨古城”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适当开展冬季生态旅游项目,缓解旺季旅游所带来的环境承载力压力。青岛的冬季旅游产品正不断丰富,位于即墨金口古镇的青岛丁字湾?金山滑雪场已经开业,已经连续两年举办的“好客山东贺年会”已经成为山东省冬季旅游的代名词,青岛市也围绕此同步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冬季旅游产品,比如举办类似于“好客山东贺年会”大型主题节庆活动,在元旦、春节、元宵三大节点组织狂欢夜、过大年、闹元宵等旅游活动。提高旅游环境承载力还可以通过引导游客的旅游活动来实现,青岛市各景区均存在不同时间内不同区段内的游人数量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在某一时间段内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为此可以采取时间调控措施使游客均匀进入景区,旺季可适当延长景区的开放时间。

参考文献:

[1]Carl Cater.海洋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等.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5]潘娜娜,杜成君,吕飞云.青岛的海洋文化遗产与蓝色文化建设[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1(1):44~48.

[6]李淑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青岛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93~96.

上一篇: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研究 下一篇:郭洞村旅游开发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