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园绿地使用率研究

时间:2022-08-19 07:15:31

广州公园绿地使用率研究

摘要:公园绿地是城市典型的开敞空间,对维护城市生态和健康人居环境、绿化和美化城市环境、加强市民间交往、营造平等和谐的社会气氛有着重要意义。公园绿地使用率体现了城市对居民的服务水平。文章运用实地考察、抽样调查、访问分析等手段,分析广州市公园绿地的使用率状况,并以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和番禺新造镇公园为例进行说明。结果表明:可达性和安全性分别是影响中心城区和郊区公园绿地使用率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公园绿地;使用率;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番禺新造镇公园;可达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3-06-05

修回日期:2013-07-17

公园绿地是城市典型的开敞空间,不仅具有维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功能,同时还能营造平等、和谐的社会气氛。目前学术界不乏对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关注[1~2]、环境效益的分析[3]、供给公平性问题的注意[4]等,然而这些研究大多从管理者、设计者角度出发,未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实际需要。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公园绿地使用率进行研究,以期为广州市乃至我国公园绿地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现实指导。

1 广州公园绿地的发展和有关研究

1.1广州公园绿地的发展

根据《广州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广州市公园绿地面积从2001年的46.46 km2增加到2010年的99.71 km2,新增53.25 k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01年的8.05 m2增加到2010年的15.01 m2,人均新增6.96 m2。2009年起,广州市实施了《广州市政公园免费开放工作方案》,城市公园成为越来越多广州居民游憩的主要场所,游客接待量成倍增长。

1.2广州公园绿地的有关研究

虽然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但学者们的研究均表明公园绿地未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韩旭等人[1]认为:综合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服务范围应覆盖整个建成区;社区公园主要为居住区居民服务,服务范围应覆盖所有居住用地,如萝岗区人均公园面积18.27 m2(荔湾区的16.3倍),但区内3个公园都是远离主城区的风景名胜公园,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无独有偶,蔡彦亭等人[2]亦指出:在广州市各区中公园绿地面积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为最大的白云区,公园绿地服务人口比 、服务面积比 仅为11.03%和14.08%。这是因为白云区公园绿地分布过于集中,白云山在白云区公园绿地面积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但由于出入口数量和位置所限,仅小部分市民能15min内步行到达公园。

江海燕、周春山的研究[5]进一步表明:广州市公园绿地整体服务水平较低,服务人口比、面积比仅为47.22%和16.88%。

从实际观察中我们也发现,很多新建的大型绿地因作为行政区间的分界线或与污染源之间的隔离带而远离居住区。不少绿地是在城市的其他用地(如交通、商业等)需求满足后才被规划到城市之中。缺乏良好地理位置,没有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要,导致这些公园绿地吸引力不足,服务效果不理想。

1.3 国外理论研究

国外的研究表明,可达性是影响公园使用率的最重要因素,人们去公园绿地往往是因为它们离得近。除了可达性,Hatry等人[6]认为公园绿地使用率与使用者感受、拥挤度、设施和安全性等关系密切;Plummer和Shewan[7]则认为使用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施、面积、景观设计、使用者类型、其他使用者行为等因素;Weigand等人的调查[8]表明,儿童设施、自然的景观、安静度、洁净度、安全性、面积等因素对使用率影响很大;Kacinsky和Henderson[9]指出,安全性、设施、维修状况等因素十分重要。

1.4 香港理论研究

通过对香港公园绿地的研究,Chang[10]表示可达性、景观美感、功能、安全性对公园绿地使用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Wong[11]的调查则表明,可达性、绿化景观、运动设施、开放空间、特殊活动、旅游小径、儿童游乐场、社会活动设施、拥挤度和安静度是影响使用率的因素。

1.5小结

综上所述,学者们普遍认为可达性、景观设计、安全性、设施功能等是影响公园绿地使用率的重要因素(表1)。

2 广州公园绿地使用率影响因素的确定

2.1 研究方法

针对可能影响公园绿地使用率的以上几个重要因素,作者设计了问卷,问题涉及前往公园频率,对该公园的可达性、安全性、景观、设施的评价等。

根据《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1-2020)》,确定广州市各类公园绿地共1114块,并进行编号。再按照实际情况,选择总数的1%即12块作为样本。选取尾数为“53”的公园绿地,最终确定的调研对象分别位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陈家祠、沥涌、天河公园、永泰公园、醉观公园、人和镇、新造镇、石桥公园、榄核公园、花果山公园和广州大学城。

对随机抽取的12个公园,采取问卷和访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于2011年2月至5月共发放问卷1 722份,其中有效问卷1 694份。问卷和访问充分考虑受访者年龄、性别的均衡,调查时间(工作日与节假日)的平衡等,访问地点设在公园出入口外,考虑到公园绿地经常性使用、非经常性使用和非使用三类人群。

2.2 研究结论

研究把公园绿地归为位于中心城区和郊区 两类。问卷结果表明,在中心城区,68.9%的受访者每周至少访问公园绿地一次,分别有80.9%、86.6%、73.4%、52.8%的受访者认为指定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安全性、景观设计、设施好或十分好;而在郊区,仅38.7%的受访者每周至少访问公园绿地一次,71.9%、69.2%、70.9%、48.7%的受访者认为指定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安全性、景观设计、设施好或十分好。

通过中心城区和郊区公园绿地问卷结果的对比,我们发现: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使用率远高于郊区。分析可达性、安全性、景观设计、设施几个因素,发现受访者对景观设计和设施方面的评价差异较小(均为5%以下),对设施的评价更是好坏参半,证明这两个不是影响中心城区和郊区公园绿地使用率差异的主因;而对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安全性的评价远高于郊区(差值17.4%),对可达性的评价也有明显差异(9%)。结合访问结果,笔者认为在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安全性和可达性较好对使用率较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郊区,安全性和可达性均影响了公园绿地使用率,且安全性的影响更明显,因为如果公园绿地不安全,即是距离再近,也难吸引市民前往。

3 广州公园绿地使用率影响因子研究

在抽取的12个公园绿地样本中,根据典型性和代表性,选取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番禺新造镇公园分别代表中心城区、郊区公园绿地。

3.1 中心城区样本分析:以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为例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下称烈士陵园)坐落于越秀区东风东路以南、陵园西路以东、中山三路以北的地块,面积18.6 hm2(图1~2),是广州市最受欢迎的综合性公园之一。

根据笔者的观察,在不同时段烈士陵园的主要使用者不同。工作日早上7~11点的主要使用者是老年人。其中,早上8点左右,人们做广播体操、打太极等(图3); 9点左右,主要活动是打牌、下棋、听粤剧等; 11点过后,人群慢慢散去。工作日下午和晚上,年轻人是公园的主要使用者,主要活动是运动和散步。周末,公园的主要使用群体是老年人和小孩。

同为纪念性公园、距烈士陵园北门仅1 800 m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使用率远低于烈士陵园。两个公园同样拥有优美的景观、完善的设施以及良好的安全性,但可达性不同,这是造成使用率差异的主因。如图1所示,烈士陵园到最近的地铁站――烈士陵园站的距离约20 m。这比黄花岗烈士墓到最近的地铁站――区庄站的850 m要短得多(图4)。

此外,烈士陵园附近有近40条公交线路设站,最近的公车站离东门仅约50 m。公园有四个出入口:一个在东风东路上,一个在陵园西路上,两个在中山三路上。在不同方向设置出入口不仅可吸引更多市民前来游憩,还能吸引穿越公园去其他目的地的人群。公园出入口附近还设置了红绿灯和斑马线,这使来往的车辆放慢速度,为行人提供了安全的过街环境。以上这些原因,使烈士陵园的使用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3.2 郊区公园样本分析:以番禺新造镇公园为例

番禺新造镇公园位于番禺区地铁新造站附近(图5~6),面积仅约2 hm2。公园建于2002年,为社区公园。园内有大舞台,舞台前面是广场,日间活动多在此进行。访问结果显示,公园白天主要使用者是老年人,晚上则是住在附近的外来工。因为新造镇的老年人没有晚上去公园的习惯,而公园附近有大量外来工宿舍,外来工下班后去公园很方便。

由图7可见,晚上游人宁愿呆在公园外而不进入公园,因为公园缺乏安全感。安全性差是导致公园使用率低的主因:从使用安全角度看,儿童活动区用水泥铺地、儿童游乐设施没树荫遮挡,增大了孩子们严重摔伤和中暑的几率(图7);从人身安全的角度看,新造镇公园树荫浓密、晚上灯光和保安不足,大大提高了犯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文的研究,我们发现广州市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并未实现市域全覆盖,公园绿地在规模总量上还应有所增加。可达性和安全性分别是中心城区、郊区新增公园绿地时应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具体说来便是,在中心城区,随着广州旧城区逐步更新改造,应鼓励以“见缝插针”的形式安插绿地,使城市居民能更便捷、更公平地享用绿地设施;在郊区,考虑到生态环境和游憩效果,公园绿地应尽量集中并分布于居住区附近,而安全性是最核心的问题,应更注重公园的设计和布局、加强管理,使郊区公园成为相对安全的游憩场所。

(特别感谢香港大学地理系林初升教授、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张蓉博士、广东省住建厅高磊、广东省城乡规划院黄卓、广州市规划院李晓军等对本文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韩旭,金利霞,陈烈.广州公园的特征分析及发展对策[J]热带地理,2008,28(4):382-387.

[2]蔡彦庭,文雅,程炯,等.广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和可达性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1):1647-1652.

[3]暖,刘燕婷,王滔滔,等.广州城市公园绿地投入与环境效益产出的分析[J].地理研究,2011,30(5):893-901.

[4]江海燕,周春山,肖荣波.广州公共绿地的空间差异及社会公平研究[J].城市规划,2010,(4):43-48.

[5]江海燕,周春山.广州公园绿地的服务特征及成因分析[J].热带地理,2011,31(4):397-402.

[6] Hatry, Harry P. How Effective Are Your Community Services? Procedures for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unicipal Services, Washington: Institute, 1977, 319 pp.

[7] Plummer, Brian, and Don Shewan. City Gardens: An Open Spaces Survey in the City of London. London: Belhaven, 1992.

[8] Weigand, Lynnette Renee. Active Recreation in Parks: Can Park Design and Facilities Promote U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2007.

[9] Kaczynski, A. T. and Henderson, K, A., Environment correlations of physical activity: A review of evidence about parks and recreation, Leisure, Sciences, 29(4).

[10] Chang, Wing-kay Vickie. Provision and Use of Green Space in Hong Kong's New Towns: A Socio-spatial Analysis.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0. 2pp.

[11] Wong, K. K. Park Visiting Habits of Hong Kong People: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Telephone Survey, 2007.

作者简介:

房予(1984-),女,广东人

香港大学地理系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E-mail:

上一篇:软沙发 舒适背后的危机 下一篇:春季风湿骨病高发期 正确防治勿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