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点滴体会

时间:2022-08-19 06:30:14

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点滴体会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下面是我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的产业,而教材的编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学目标往往相对滞后。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

2、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

3、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4、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

5、平面图像处理: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

二、建立多种教学模式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实训,在实训中强化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4、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玩游戏、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吸收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节日时发送电子邮件给亲戚同学问好、祝福,或者在因特网上阅读新闻、参加网站上的BBS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这种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受选修人数的限制,学校可以集中优秀教师主要放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对网上辅导作补充等等。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可按照“出示问题、提出任务――自主探讨”的过程组织教学。如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将一台计算机拆开,将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同学都对计算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内部是由一些集成电路芯片和逻辑控制电路共同组成的,打开了学生心中的黑匣子,打破了学生对计算机内部的神秘感。这时可以将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的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思索之后,教师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同时将CP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磁盘驱动器的用途一一进行解说,最后启动机器,当学生看到显示器出现熟悉的英文字幕时,都会产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了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学习,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渐渐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规律,就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上一篇: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刍议 下一篇: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