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设计的论述

时间:2022-08-19 06:13:53

植物景观设计的论述

摘要:本文以“自然要素”为切入点来讨论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方向和程序,阐述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方向是对园林中水、土、植物3个自然要素的整体设计,解析整体设计的三种方式。从中可以看到,植物景观设计应与水土地形的设计同时考虑,共同塑造设计师构想的动态变化的景观类型。

关健词:植物景观设计;设计方向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natural element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discuss the direction and process of modern plant landscape design, elaborated the modern plant landscape design direction is the overall design of landscape water, soil, plant 3 natural elements, three kinds of analytical design. From which we can see, the plant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design and soil terrain considered at the same time, dynamic changes of common mold designer of landscape types.

Key words: plant landscape design;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景观设计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当时,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2.1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本质

园林由园林建筑、园路、水体、土地、植物5个要素构成并围合空间。水、土、植物是5个要素中的3个自然元素,建筑和园路是用作停留和游览所用的人工元素。二战后,以谢菲尔德(PeterShelpheard)和海科特(BdanHacket)为首的一些英国的风景园林师开始提倡通过生态因子分析使设计有收稿日期:2008—03—18助于环境保护。海科特认为,对整体景观环境进行研究是设计工作的必要前提。所谓整体景观环境,应包括“土地、气候、水文及能综合反映各种生态因子作用情况的唯一要素——植物群落”。弗朗索瓦·达戈涅在《具象空间认识论》中说道:“不要抛开土地,也就是说不要抛开记载、房屋、景观,以及各种生物、材料、现状资源依存的土地”。因此植物景观设计的本质是要解决3个自然要素——植物、水体和土地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雕栋飞楹易构,荫槐挺玉难成”。植物生长及植物群落景观的形成均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营造高水平的植物景观并不是一易事。植物是不断生长和变化的生命体,与建筑、道路以及其他硬质景观相比,植物景观的营造带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人工的塑造手段往往只能大致把握景观形成的方向,而不能完全控制景观效果的形成。如何使植物景观的动态变化始终在设计思想的控制下,同时满足科学性、艺术性的要求,就应进行自然要素的整体设计。只有将3个自然要素综合考虑分析,才能实现植物景观在水土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有合理的地上地下发展空间和环境,按其生长变化规律逐步呈现自然生长的动态景观。

2.2水土条与植物作为整体的现代植物景观设计

要对植物进行直接的指导或是直接对其种植地进行规戈都是不可能的,应首先致力于创建一个植物所需求的土壤、水分以及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协调的自然环境,然后根据对场地各种条的观察和分析,才有可能确定适于播种或栽植的地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对不同植物种类生长需求的实际知识。因此,设计师如同艺术家一样,在应用植物材料时必须要考虑到植物材料空间构成。与艺术家不同的是,设计师可以改变诸如土壤、水分和植被等可变因素。

充分重视土壤及土壤与水分的相互关系问题,因为它决定了植物群落的类型、养护的方法及养护投资的高低。对于具丰富植物种类的群落,在营养物质贫乏,尤其是缺少氮素而又有足够含水量的土壤,栽植树木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在废弃地上开拓种植和在类似地块造林的研究表明,乔灌木在贫瘠但能提供充足水分的土壤中生长良好。不少材料可以作为生长基质。铺路工程留下的底土可提供非粘性土性的泥炭和碎砖瓦,这些在开发区随处可得,它们对石灰石植物区系是极好的栽培基质,勿须改土。经过充分风干的垃圾土也是很好的种植基质,尤其在工业城市很易得到。显然,不需经常购买高价表土运入城区;也没有任何理由和必要将所有土壤都改良成园林土。同时应发挥所在场地的优势,尽可能保留原有的植物,并利用湿地和旱地、不同地面坡度、不同土壤酸碱度和透气及非透气结构等地段,尽可能为种植植物提供多样化条。

地下水位的高低决定了表层土的厚薄,因而也影响到地表植物有较大差异。通过对从地下水位以上有lm土层的缓坡地的利用,可以建立从旱生到湿生的各种植物组成的宽阔的交错群落。当想的水循环模式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凯利的名作——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国家银行公园,在1988年初建时成为获奖名作,但今天却面临被拆除的境地,其中,高密度的种植设计,未考虑水土条与植物动态发展关系是其衰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土壤供给养料方面来说,植株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存在着一种平衡,而密植修剪过的植株的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也就破坏了植株的生长机理。因为植株是靠地上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的,过度修剪的植株的光合作用的能力减弱,根部生长缓慢,没有能力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养分来供给植株。从水分方面来说,过密的枝叶会对水产生阻挡作用,渗入到植株根部的水分就会减少。尤其是位于密植植株群中部的植株,吸收到的水分更少,这显然也不利于植株生长。在建成后的20年,因为维护费用过高,水土与植物不能实现水分养分的供给平衡状态景观逐渐走向衰败。这一名作的衰败正说明不遵循自然要素整体设计,单纯考虑植物景观地上效果的设计不具有可持续性,即使短期效果极佳的名作也将以失败告终。

3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的程序

诺曼·K·布思在《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一书中关于种植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的论述中认为:应在设计程序中尽早考虑植物,以确保它们能从功能和观赏作用方面适合设计要求。诺曼·K·布思认为种植设计的关键点是要群体的,而不是单体的处理植物素材。唯一需要将植物作为孤立、特殊的因素置于设计中的应是在设计师希望将其当作一个标本加以突出的时候。他认为在基本设计阶段,主要是从植物群体的角度、空间塑造与围合的角度去规划植物的布局和类型。一般不考虑需使用何种植物,或各单株植物的具体分布和配置。在完成了植物群体的初步组合后,才能进行种植设计程序的下一步。完成单株植物的组合,并紧接着考虑组与组群之间的关系。

理查德·L·奥斯汀在《植物景观设计元素》中论述的植物景观设计的程序,在初步设计理念阶段,首先要确定对植物材料的功能需求,以工程目标为基础,确立规划环境的形状,考虑栽培植物的基本建筑方式;其次是要确立初步的概念,根据种植规划设计的要素,如色彩、形式、结构等,来确定整个空间内的景物设计。理查德·L·奥斯汀认为植物景观规划的程序并不是步骤和要素的简单排列。

3结语

现代园林的种植设计不仅继承了传统园林尊重植物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和以植物景观来反映地域景观和历史文脉,而且还借鉴现代艺术平面和立体构成的手法以植物形成景观构图;以建筑学和雕塑艺术为借鉴,从空间的划分来考虑园林的平面形式;根据环境学、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使用植物来促进环境净化和生态恢复。当设计师在探索各种设计手法,希望不断推陈出新时,确定正确的或者说合理的设计方向才能使植物景观——这一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元素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内涵真正的彰显出来。换言之,园林设计师只有秉承水土植物整体设计的思想,才有可能完成恢复我国领土景观特征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朱建宁.法国著名城市景观设计师亚历山大·谢梅道夫及其作品EJ1.中国园林,2001,1:22~24

[2]王向荣,林菁.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中国园林,2003(1):4一l1.

[3]李慧斌,汪小平.浅析在园林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因素[J].山西建筑,2008,34(13):348—349.

上一篇: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特色与发展 下一篇:谈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