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万铁路对鄂西南地区发展作用分析

时间:2022-08-19 05:28:06

宜万铁路对鄂西南地区发展作用分析

[摘要]鄂西南地区的交通问题一直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头等问题,这关系鄂西南地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问题,也关系到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因此,随着宜万铁路的开通,鄂西地区发展备受关注。本文以宜万铁路开通带来的机遇来分析鄂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宜万铁路;鄂西南;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137-03

1 引言

交通系统发展的极不完善,严重制约了鄂西南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历经七年建设的宜万铁路于2010年12月22日举行了通车运营仪式,23日正式开通客运列车。因此,宜万铁路的贯通从此改变了这一格局,为鄂西南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 宜万铁路概况和鄂西南地理位置的界定

2.1宜万铁路概况

宜万铁路东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庆市万州区,途经湖北宜昌、恩施州和重庆市万州区所辖的十个县市(区),贯穿武陵山区腹地,全长377千米,其中湖北省境内324.424千米,重庆市境内52.704千米,总投资225.7亿元。全线桥梁、隧道的总长度约为278千米,有34座高风险的岩溶隧道,在全球铁路中独一无二。同时,宜万铁路是我国铁路路网“八纵八横”的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中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纽带。它的开通,促进了鄂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为中国广大西南地区开辟了一条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加快了与东、中部地区的经济融合。建设宜万铁路,对长江流域国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完善和优化铁路路网结构,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增进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宜万铁路创铁路史上的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在全球铁路中独一无二,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千米造价最高、历时最长的山区铁路,被业界称为“桥隧博物馆”。

2.2鄂西南地区地理位置的界定

鄂西南即湖北省的西南部地区,西抵巫山,与重庆市接壤,南到武陵山,与湖南省接壤。长江支流清江横穿境内,主要县市有宜昌市、利川市、恩施州、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市等。鄂西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交接处,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山高壁陡,河谷深切,喀斯特地貌发育,多溶洞、地下河,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3 鄂西南地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3.1资源丰富

(1)矿产资源。鄂西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火烧坪高磷铁矿以及高家堰锰、钒矿等储量巨大,其中恩施硒资源蕴藏量位居全国首位,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埋藏浅等特点。据统计,恩施硒矿储量达50多亿吨,含硒品位为230~6300克/吨,是迄今发现的世界唯一拥有独立硒矿床的地区,被誉为“中国硒都”。此外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地区磷矿储量丰富,曾被誉为“亚洲第一大磷矿储藏区”。但长期以来,因为交通不便,未能将这些资源优势有效地利用,使得大量资源闲置,矿产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2)水能资源。鄂西南地区的宜昌市水能资源最为丰富,是我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宜昌市的水能蕴藏量在3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利用量达2500万千瓦,集中分布在长江的三峡、葛洲坝,清江的隔河岩、高坝洲。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装机21台,总容量27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57亿千瓦;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装机4台,总容量120万千瓦;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83亿千瓦时;此外还有高坝洲电站、水布垭电站等五个大中型水电站和数百座小水电站,年发电总量达1100亿千瓦时,从而使宜昌成为我国最大的水电建设基地,并将成为全国的能源中心。

(3)旅游资源。鄂西南地区生态优美、风光秀丽、民俗风情浓郁,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恩施自治州拥有神农溪漂流、世界特级溶洞腾龙洞、八百里清江画廊等自然景观,又有独特民俗文化的积淀,更有古朴淳厚的巴文化民风民俗,是真正的“生态家园”、“民俗风情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齐全,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而坐落于宜昌市“两坝一峡”,即三峡大坝、葛洲坝与长江三峡为世人称赞,但是,由于人文景观单一、单调,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旅游商品还处于萌发状态等原因,旅游产业还远远跟不上步伐。

3.2经济发展滞后

(1)现代农业发展迟滞。柑橘、茶叶等是鄂西南地区特有的农副产品,农产品采摘的繁忙时期,因其之前的交通条件差,农产品外运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但公路运输运量小,运费高,外地市场难以开拓,农业产品外销困难。此外,本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式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加之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农产品经常滞销。

以鄂西南地区的当阳市为例。该市柑橘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综合水平跃居湖北省第三位,已成为全省乃至长江流域桠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先后被国家和省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桠柑产业龙头县”,被湖北省农业厅纳入宜昌三峡柑橘产业带。依据2009年柑橘统计年报的面积与产量推算,2010年全市柑橘投产面积21.5万亩,其中桠柑14.3万亩,温州蜜柑7万亩,其他0.2万亩,预计总产量为26.5万吨,比2009年26.2万吨增加0.3万吨,增幅1.2%;按品种结构分类,温州蜜柑12.8万吨,比2009年的11.9万吨增加0.9万吨,增幅7.6%,其他0.19万吨,比2009年0.14万吨增加35.7%。产量的大幅上升,交通运输能力的相对不足一直制约着这一地区柑橘产业的发展,农产品外运问题相对突出。宜万铁路的通车,将彻底的改变该地区单纯依靠公路运输外运的历史,地区农业特色将得到充分发挥。

(2)工业规模化程度较低。鄂西南地区经济基础特别是发展工业的基础仍然较弱。在招商引资方面,引入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招商引资力度亟待加大,安商环境有待提高;在产业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状况代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良好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鄂西南地区产业集群不明显,缺乏产业优势,工业发展缓慢;在科技方面,缺少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不足。

(3)第三产业发展不足。鄂西南地区的第三产业虽然已有较快发展,但仍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二是发展的结构不合理。就交通运输业而言,这是制约鄂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鄂西南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交通不便而环境相对比较闭塞,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高,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流转不畅等一系列问题,使得鄂西南地区较其他地区贫困人口多,经济发展滞后。良好的交通状况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4 宜万铁路促进鄂西南地区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4.1鄂西南铁路网概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宜万铁路的开通将彻底改变过去武陵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流转不畅的局面,方便群众出行,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和对外开放,切实解决了本地区的交通问题,将鄂西南地区真正纳入了国家铁路网的一部分,避免了鄂西南地区的“盲肠”现象。宜万铁路是大西南向西的直接通道,从万州至恩施途经长阳、巴东、建始、恩施、利川等市,在宜昌与汉宜铁路接轨。据铁路部门预测,宜万铁路开通第一年,仅湖北恩施州境内的巴东、建始、恩施、利川4个火车站吸引区货运量将达370万吨左右,3~5年后将突破1000万吨,大大加快这一地区乃至整个鄂西南地区物流和经济发展步伐。但这还不够,还应该抢抓国家大规模投资铁路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中西部倾斜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新的铁路项目,同时,抓住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时机,连接在建的汉宜铁路、渝利铁路,促进恩黔、利万、恩来高速公路和黔张常铁路、安恩张铁路、郑渝铁路和恩黔铁路尽早开工建设。根据需求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航线航班密度,把三峡机场、恩施机场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百万级旅游支线机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窗口。

4.2扩大就业量,增加就业人数

通过对宜万线的修建可以直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居民收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同样是建设铁路,据测算,仅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的青藏铁路施工期间,就可创造直接就业岗位6.7万个,间接就业岗位1.6万个,增加直接收入7.6万元,间接收入3.8亿元,投入运营后,可直接就业2600人,间接就业30957人。

4.3增强区域合作,促进中部崛起

宜万铁路沟通了中西部地区,密切了与重庆、四川等地的联系,加强与重庆等长江上游地区的商贸合作。鄂西南地区可以利用交通优势、地区比较优势,通过开展各种对接活动,提升鄂西南地区商贸综合配套功能和服务能力,实现商贸领域的协作联动、互利共赢。同时应该抓住这一契机,调整和完善发展战略,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5 以宜万铁路推动鄂西南跨越式发展的策略

5.1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构建鄂西南现代农业格局

结合本地区土地、气候、自然资源及交通运输条件来看,鄂西南地区的发展方向在于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而不是传统农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旅游优势,加大地方新、奇、特、优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力度,并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积极倡导和着力发展“四高”(高产、高质、高效、高创汇)绿色农业。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借助宜万铁路等将农副产品运入重庆、成都等中西部城市以及武汉、上海等中东部大城市,使得特色农业迎来大发展。

5.2承接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发展

凭借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重庆、武汉等地区的能源投资企业落户,在资源配给上形成互补,并建立产业集群,从而率先在这一产业领域取得突破。政府加强扶持政策,携手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

5.3构建物流集散地

宜万铁路的贯通,打通了湖北西南部的“大动脉”,有利于鄂西南地区打造高铁“5小时半径”,囊括武汉和重庆两大城市以及10余座中等城市,进而也缩短了与我国西北、西南、东北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交通时间,有利于更加密切与这些地区的联系。为此,鄂西南地区要依托宜万铁路带来的机遇,建立以宜昌为中心的鄂西南物流区,加快建设快捷顺畅的物流通道,并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整合,使得运输综合效能高,运输成本合理,形成内外货流顺畅的物流通道体系。

5.4实行PPT战略,推进鄂西南旅游业新跨越

PPT战略,PPT(Pro-Poor Tourism)即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战略,其最先由英国国际发展局明确提出,通过开发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使旅游业成为区域支柱产业。具体而言,PPT战略是贫困地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发达地区的人们前来旅游和消费,使旅游资源产生经济效益,使旅游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在贫困地区同时发生,逐步实现部分财富、经验、技术和产业的转移,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

便捷的交通网络将有力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整合和发展,把湖北旅游提升到一个新层次,使其在面对范围更广的游客同时,加强旅游产业的升级。据统计显示,宜万铁路开通后第一个月,鄂西南地区的利川市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比往年同期增长3倍。便捷的交通对省内外周边的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对鄂西南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三峡区域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得鄂西南地区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上一篇: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基于TQM的车站服务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