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生英语课堂的非智力因素

时间:2022-08-19 04:08:57

论初中生英语课堂的非智力因素

摘 要: 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作者基于教学实践,分析了初中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进而提出课堂上所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 英语课堂 非智力因素 策略

一、引言

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逐渐受到认可。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从而减少阻碍,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情绪和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我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收集了很多课堂上的相关资料,通过整理、分析指出英语课堂上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外语教学的历史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一直被忽视,以往的教学过于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非智力方面的教育,不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直到近些年这方面才逐渐被重视起来。那么究竟什么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非智力因素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占了很大比重,因为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基本上相似,好与差的差距不是很悬殊,而学习的意志才是左右学生学习的最根本因素,学习的意志是由学生的心理特点中的非智力因素决定的。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来说的。智力因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常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这六个方面。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态度、兴趣、情绪、性格、需要、目标、抱负、动机、世界观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成长及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大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学业的成功(王欣睿,2004)。在此我主要探讨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情绪和态度,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二者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的。

三、学生课堂的表现

新目标下的英语教材是各种教学法指导下的具体应用,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听说和交际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书中设有一定比例的对子活动和小组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Jack C.Richards,2008:95)。这样的教材可以说是很适合学习者学习,但是初中英语课堂却没有达到教材所设想的效果。

案例一:刚上课10分钟,教室里有人就开始在下面小声说话,尤其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这时就需要维持一下纪律,可是没过多久又开始了嗡嗡声,总之初中的课堂不是很安静。

案例二:在初三的课堂,当一个问题被提出,竟然没有人愿意主动回答,老师只好点名回答,可是当学生站起来回答的时候声音很小,表情也很羞涩,不能大方地回答。

案例三:在班级里有很多学生明显对老师有不满的情绪,比如,对于单词不及格的罚写单词,练习册没完成的要找谈话,等等。他们厌恶老师的这种做法,甚至在课堂上把对老师的不满扩大到英语学科上。

我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对初中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了如下描述。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区别不是很大,英语课堂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课堂纪律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上不主动发言。第二,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师生关系紧张,不和谐。第三,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焦虑情绪。那么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经过研究、分析,归结其原因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学习者的态度和情绪。

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一)学生的态度

在初中的英语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对英语不感兴感,和老师的关系也很冷漠。是什么导致这种现象呢?我们知道,学生是有情感的,在语言教学上,情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发展学习者对于所学课程的肯定感觉,二是指学习者和所学课程的关系(Stern,1992:91)。可以看出,学生都是带有个人偏见地接受任何一门学科的,英语也不例外。在我实践的这个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是毫无热情地接受英语,只有少部分学生积极地学习英语。一个学生不喜欢英语,可能因为他对说英语的人不喜欢,或不喜欢英语国家的文化,或不喜欢英语老师,等等。一般学习者对英语的态度在肯定―中立―否定区间移动。

从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各异,学生应该准备好经过非常否定―非常肯定的态度这个过程,逐渐地喜欢英语,成功地学好英语,积极地配合老师处理困难。教师首先应该观察到学生态度的各个阶段,及时地调整学生的心态,使他们对英语怀有良好的感觉,使学生的态度朝着肯定的方向发展。其次,教师应该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使他们热爱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的情绪

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另一个是学生的焦虑。

从课堂上可以看出师生关系不和谐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把对英语的感情转移到教师身上;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初中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一切事物可能存在逆反心理;教师在师生关系中起很大作用,教师的性格,以及课堂上的用语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焦虑情绪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其一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障碍。在师生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尤其是负向反馈非常敏感。当教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不予宽容,公开给予负向反馈时学生极易产生口头表述焦虑。也可以说口头表述焦虑与纠错方式有必然的联系。比如教师点名纠错、凡错必纠、中断交际纠错等都很容易造成学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因此,教师既要不失时机地表露自己的想法,又要控制盲目冲动的情感宣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采用激励机制,多进行适当移情,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多与学生进行课内和课外的思想交流,同时还要避免不恰当的课堂纠错方式,尽可能少给学生造成畏惧心理,以最低限度减少学生语言学习的焦虑感,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语言课堂教学最优化。

另一个造成学生焦虑的原因是紧张、不安全的课堂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压力、恐惧、不安全,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差。因此,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很重要。我通过实践总结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减少学生的焦虑。

首先,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就像是师生之间的谈话,参与者双方要保持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应该减少教师的权威,尽量以朋友的身份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感受,知道他们的难处,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对于那些困难生,教师要更加关心爱护,不能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其次,教师应该注意课堂上的不同时刻,采取相应的策略。课堂环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每一个不同的时刻学生的表现都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眼光洞察不同的课堂情景,针对学生的困惑、兴奋、焦虑等情绪应用有效的技巧。不同的教材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结合各种不同的教学法来适应不同的教材,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环境,减轻学生的焦虑。

最后,鼓励同伴互助学习。有的时候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学生彼此了解得更彻底,因此,在课堂上安排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是很必要的,它有助于学生之间沟通、减少焦虑、放松心情和互相学习。在学生活动期间,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加入到任何一组中,倾听他们的讨论,分享观点,增进师生感情。

五、结语

总之,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障碍是多方面的,产生的原因也很复杂。相应的,克服这些障碍的策略也是多样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寻找一套适合自己教学的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减少障碍,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欣睿.初中生心理特点及英语教学所应遵循的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9).

[2]杰克.理查德.语言教学的流派[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斯特恩.语言教学的问题与可选策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让英语学习充满活力 下一篇:英语阅读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