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中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时间:2022-08-19 03:45:44

高中语文课中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摘要:高中语文课中进行生命教育重在方式,笔者就高中语文开展生命教育教学中采用的几种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生命教育 生命素材 写作体验 阅读感悟

走进新闻媒体,一则则学生自杀的新闻不时地刺痛我们的眼睛,甚至在我们的身边屡屡有放弃生命的中小学生。这些事件在给我们带来极大震撼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深入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如何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珍惜每个人短暂的一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刻不容缓、义不容辞的。

高中新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强调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教师通过对教材中情感因素的把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生命意识,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中进行生命教育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生命教育的素材,确定目标,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和人文性特点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情感丰富、人文内涵充实的作品,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进行相应处理后,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促他们认识生命、体验生命,进而尊重并热爱生命。

比如,《囚绿记》一文,虽说文章讲述的是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的是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但是深入思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喜欢绿,因为绿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也暗示出虽然作者所处社会时代不安定,人生不顺利,但决不会放弃生命和希望。进而告诫学生:困难是暂时的,要有绿枝条一样的韧性,好好活着!

再比如,蒙田的《热爱生命》一文,这是一篇进行生命教育的极佳的文章: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教师应教育学生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

像这样的作品语文课本中很多,比如《兰亭集序》《赤壁赋》《祝福》《苏武传》……教师要善于从这些作品中挖掘资源,充分利用,做好生命教育,学生需要的正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入处理。

二、写作中彰显生命,学会善待生命,热爱生命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写作是学生内心所感所想的外露,我们通过练笔、写作,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提升他们对生命的尊重,进而热爱生命。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我主要利用三种形式让学生表情达意。一是随笔,学生们讨论“人为什么而活着”,有人说为爱而活着,有人说为信仰而活着,有人说为理想而活着,有人说为自己而活着,还有人说为了活着而活着……二是读后感,比如学习了蒙田的《热爱生命》之后,我随即让学生写了《读<热爱生命>有感》,有学生写道:“我们在世界活着的意义,大于整个世界”有学生写道:“生命就像一朵花,花开总有花落时,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不是为了终结,而是为了新生”有学生写道:“经不起生命考验的人,也不会得到生命的垂怜。”三是就身边发生的学生跳楼事件展开评论,即如何对待生与死。有人写道:“活着就有希望,死亡是最简单的事,作为食物链最顶端的佼佼者,别浪费那一颗巨大无比的脑袋,找点困难的事做吧!有人写道:活着总比死了好,至少你还能感受痛苦,当你连痛苦都感受不到时,才会发现这才是最大的痛苦。一篇篇的佳作,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一步步地提高学生认识――好好活着,平凡而幸福健康地活着!

三、阅读中体验生命,拓展课外阅读奠定生命底蕴

阅读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养。虽然高中阶段的学业任务很重,但是我依然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在书海里遨游。每周一节的读书课是最有意义的,教室里静静的,除了“哗―哗―哗”的翻书声之外,就是学生们的目光在移动,他们在吸收知识给养的同时,认知能力也有所提高,《人生》《平凡的世界》《活着》《目送》在他们手底下翻过。当然只有读,好书还是要分享,思想还须要交流。每个月底,我会安排一节阅读交流课,或介绍优秀书目,或交流阅读体验。有同学说:“《活着》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而活着。”有同学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个关乎人性、关乎兽性、关乎信仰、关乎希望、关于成长、关于生命的故事,历磨难而成长,困信念而不凡。”有同学说:“《花田半亩》这本书值得拥有――阅读这本书,你可以流泪,也可以感慨,因为这是一个80后孩子对于生命的挑战。”一个个感慨万千,一次次情感升华,学生在阅读分享中再次让心灵洗涤,让内心强大,让生命永能承受磨砺。

四、注重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用生命点燃生命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生命意识的觉醒,并具有生命教育的基本素养,这样才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保护、关爱,同时能唤醒、激励他们不断发展。教师应用素质教育的方法,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主导,促进学生去体会、比较、感知、由浅入深地探索生命的价值。另外,感悟生命的价值,教师的健康,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行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学生,因此,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教师方能熏陶学生。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最好的平台和最佳的时机,重要的就是语文教师巧妙设计、灵活处理,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材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人生体会和感悟。

上一篇: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激趣九技巧 下一篇:如何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