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风尚 第13期

时间:2022-08-19 03:23:08

科技风尚 第13期

似鸟恐龙之谜

英国《自然》杂志 2007年6月14日

2005年,中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二连盆地的晚白垩纪地层中,找到了一具大约8000万年前的巨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这也是该盆地近年来发现的第四种新的恐龙属种。

经过两年的研究之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等专家惊奇地意识到,这种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似鸟恐龙(二连巨盗龙),对进化理论构成了一个不小的挑战。

现存的鸟类,一般认为是由兽脚类恐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化而来的。身躯庞大的恐龙,随着时间的推演慢慢变小,最终,这种擅长奔跑的恐龙得以翱翔蓝天。

之前发现的鸟类的近亲――有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窃蛋龙,体重极少会超过40公斤,大多数只有几公斤量级。往往体重越大的就越原始,更像恐龙而不像鸟类。

但二连巨盗龙是一只身长8米、体重超过1400公斤的庞然大物。正因为如此,科学家一度认为它或许是一只暴龙。但随后的研究证实,它的确是一只体型硕大的窃蛋龙。这也是我们已知的长有羽毛的最大物种。此前的记录是大约生活在600万年到800万年前的雷鸟,体重约为500公斤。

这种恐龙没有牙齿,但有一个巨大的喙。它拥有不少其他恐龙所不具备的特征,如高度分工的尾椎骨和奇异的肱部。更令人惊奇的是,人们发现,二连巨盗龙在很多方面甚至比一些小型窃蛋龙更像鸟类。按比例而言,二连巨盗龙几乎具有所有窃蛋龙中最修长的前肢,后肢也和鸟很类似。很可能在同等尺寸的恐龙中,二连巨盗龙具有最强大的行走或奔跑能力。

这一发现并未颠覆鸟类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事实,但也暗示人们,不同恐龙种群潜在的进化和发育模式很可能是非常多样化的。鸟类的起源过程,要比我们此前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给予的快乐

美国《科学》杂志 2007年6月15日

人生来到底是利己主义者还是利他主义者?这是一个争论了太久的问题。

美国俄勒冈大学一名心理学家和两名经济学家联合进行的试验,或许能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命题提供一些科学上的线索。

他们挑选了19名女性作为参与者,每人获得100美元。研究人员让这些人观看自己的纳税额是如何通过强制性的转移支付给当地食品银行这样的慈善机构的;然后,再让她们来选择,是否愿意再自愿性地捐助一些钱给这个慈善机构。

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可以看到被测试者脑部的活动状况:当她们看到慈善机构获得钱的时候,大脑深部两个在进化过程中很早就形成的部位――尾状核和伏隔核――都被激活了;当被测试者选择自愿性捐款时,这些区域的神经活动甚至更为活跃。

之前,科学家已经了解,这些区域的活动与人的一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相关联,比如获得食物和社会接触等快乐感。

这一成果,或许有助于澄清之前的一些看法。因为有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在人可以自由选择给予的时候才能有幸福感。但实际上看来,纳税也能产生幸福感,只要让人们知道纳税最终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或许,我们在生活中也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我不在乎纳了多少税,只在于它是否用于好的用途”――这次,终于在脑科学领域中得到了支持。

对于自愿性捐助,此次试验也表明的确能给人带来更大的快乐,哪怕慈善机构的运行机制是匿名的,也就是说受帮助者并不知道是你捐了钱。

上一篇:司法审判需要实质性公开 下一篇:芥末 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