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之街》动画长镜头艺术

时间:2022-08-19 02:28:28

《大炮之街》动画长镜头艺术

摘要:《大炮之街》的动画长镜头语言艺术技巧主要体现在场景的转换、时间的缩延、镜头运动方式等三个方面。场景转换的长镜头技巧包括利用景物、相同角色、声音联系等来转换场景。用心理想象来延长时间、在一个画面里转换场景或旋转镜头是缩延时间的手法。升降推拉跟摇移等镜头综合运动方式避免了长镜头的单调沉闷。

关键词:《大炮之街》;动画长镜头;视听语言

中图分类号:J2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128-01

日本动画短片《大炮之街》(1995,大友克洋),通过一家人一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描写,反映了对战争问题的思考。该片在长镜头语言运用方面出色,片长18分钟,整部影片只在临尾时,使用了一个叠化,但这个叠化在动画制作中仍然可以由一个镜头来表现成,因此整部作品可看做一个镜头。到目前为止,这是动画长镜头语言实验中是最长的。

《大炮之街》长镜头艺术值得注意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空间场景之间的转换、二是时间的压缩与延长、三是镜头运动方式。

一、空间场景之间的转换

《大炮之街》讲述了一家三口人的一天的情况,由家里出发最后回到家里结束。影片主要场景包括:家、儿子的学校及食堂、爸爸的工作场所、妈妈的工作场所。场景之间距离较大,如何使得镜头不切换而达到长镜头的效果,对于非动画的实拍电影来几乎是难以完成的。动画片的便利或特点就在长镜头运用上体现了出来。

利用景物画面转换场景。天空、城镇建筑、蒸汽、烟雾、黑暗可以成为转换场景的手段。比如,妈妈在饭后聊天,这时镜头画面由炮弹孔进入到黑暗,出去时,场景已是爸爸的工作炮台。

利用同一个物体转换场景。红色的大炮是最鲜明的转换场景的物体了。坐在教室窗边的儿子,看窗外的大炮,大炮的特写之后,就是爸爸工作的17号炮台。17号炮台下卖的报纸,由报纸场景转到爸爸的吃饭场所。

利用角色相同/相似转换场景。爸爸关上有儿子的照片的储藏门的镜头转到到教室里的儿子,场景由爸爸的17号炮台的工作场地转到了儿子的教室里。儿子画上的小将军叠化到墙壁上巨大画像里的将军,场景我们知道已经由厨房到了儿子的房间前。

二、时间的压缩与表现

《大炮之街》故事的时间是一天的时间,从早上的儿子起床到晚上的儿子上床睡觉。对于这一天的时间,影片的时间是18分钟,用18分钟来叙述近12小时,因此影片对于时间的压缩是必须的和明显的。比较近似的一处表现是在影片的结尾儿子的画那个片段,爸爸拿着儿子的画看,然后就是画里的故事表现,这个可以看做是爸爸的想象,是利用心理想象来延长时间。实际上,仅凭一副画,爸爸不会想象得这么详尽,这些画面是儿子想象出来的。除此之外,影片对于时间的表现在常规的反应中,使用了压缩的手法,而后通过长镜头的技巧,让人不知不觉中,过完了一天的时间。

大块叙事,突出一天中的重点事件。影片里表现的事件依次有:儿子起床、餐厅吃早饭、乘电梯出门;爸爸17号炮台上班、儿子教室上课、炮台装炮弹长官发射(儿子教室欢呼妈妈工厂欢呼)、吃饭时间(爸爸、儿子、妈妈)、爸爸装炮弹摔下来再次发射炮弹;晚上家中晚饭后(儿子的画故事)、儿子上床睡觉。由上可见,一家人的生活,只有吃饭、工作、睡觉。其中贯穿着大炮的发射这样的军事活动。

压缩的细节手法。在一个画面里由场景的转换压缩时间。下午的大炮发射之后,是天空的云朵,接着是大楼及儿子的家,这时我们看到的前景是爸爸休息儿子画画,后景是妈妈在洗碗,已经是晚饭之后了。由于天空云朵的画面停留稍长,而且下拉镜头运动缓慢,色彩变暗,时间的快速流逝就不显得突然。

三、镜头运动方式

升降镜头。父子俩坐电梯上班,儿子跑下楼梯运用的是降镜头。第二次发射炮弹后由天空下降拉到儿子一家人的窗户前。

推拉镜头。下降镜头可看做是下拉镜头。在纵深角度上,有推拉镜头之分。如上面镜头由一家人的窗外推进室内。

跟镜头。开始儿子起床,从屋里走出到走廊向墙壁上的炮击手画像敬礼就是跟镜头拍摄。

摇移镜头。指机位较为固定,镜头运动的拍摄。在画面分镜头台本中,有很多“摇摄”的指示,这也就是摇移镜头。

升降推拉跟摇移等镜头运动方式在《大炮之街》中使用较多,往往是场景转换的过渡方式。这些给人镜头综合运动的复杂感,而不单调。

影片没有好莱坞电影为主导的常规正反打镜头,即先用总机位拍摄对话的双方,而后交替拍摄,形成内反拍或外反拍。影片里人物之间有对话,但都用全景镜头表现。实际上,影片对人物很少用特写,共有5处:儿子转头看窗外的大炮、大家俯视长官出场、长官的脚、发射前爸爸害怕的脸、爸爸拿儿子的画的惊讶,特写在整部作品中比例是极低的。

上一篇:论怎样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下一篇:对画面空间的研究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