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看中国传统家教的德性培养

时间:2022-08-19 02:14:38

在现实中看中国传统家教的德性培养

[摘 要]:孩子总是一个家庭的重心,长久以来,家教在兴国安邦中被视为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社会的发展,家教的思想也在日益的完善和丰富。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它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即使今日也熠熠生辉,为后人所借鉴。

[关键词]:现实中 中国传统家教 德性培养

由古至今,千百年来,孩子总是一个家庭的重心,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教一直被中国古人当作兴国安邦的重要方法,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家庭教育,越来越多的各种家教思想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形之下,需要我们对中国式传统家教思想进行新的发扬和审视。这些在内容上不断完善和丰富的家教,它造就和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所以今天仍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的价值。面对今天社会上比较杂乱的家教,难道不值得我们总结借鉴吗?

当前国人日益富足,很多当前的教育造成家教在根本上发生了偏离。从古代来看,此社会背景下,试想今后的人,光有很多的钱,起码的德都不具备,那将是怎样的社会现状?因此,对于先人贤者们的遗德古训进行回味就显得极具有很大的现实参考价值。

一、做人在德性方面的培养

培养子女在做人过程中的德性是做人的基本,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在教育子女怎样做人。在这个过程中,家教首先教会孩子的是做人,其次是教会孩子怎样去做事。在传统的家教过程中,学习知识要尊重德性,学习知识要以德为本。在古代的家教中,都是把道德和知识的教化进行综合教育。做人上如果有污点,就是伦理上的欠缺。古代的先人们对子女的培养很注重平时生活的积累,教育子女不要因为事情小而不去做。古代的先人们在家教上特别注重道德的教育,即使丢失了钱财,也不能丢失道德。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家长在给孩子花钱方面都特别大方,还为孩子未来做了很好的打算,攒了一大笔钱。这是现在社会最普遍最常规的现象,再加上社会金钱的突出作用,造成了一些腐败和德性丢失的现象出现。而今的家教更多的是灌输贪图享受,占便宜,好狠斗勇……致使社会上出现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试问各位家长,这些优秀的传统教育你了解吗?此时此刻,我们不得不多多的把先人的古训拿过来回味,对现在的家教将有深远影响。

二、对礼仪的培养

先人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要从礼仪上进行管制和规范,行事作风不能没有礼仪,从某种层面来讲,这也是礼仪最初产生的直接原因。古人们对于子女的礼仪教化是十分注重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均包含其中。在孩子5岁时,要懂得教会孩子辨认和识数。大一岁的时候,女孩子和男孩子是不可以一起出席的。到了八岁左右的时候,要教会孩子怎样进门和出门,以及吃饭的礼仪。让孩子学会怎样谦卑有礼,懂得谦让,知道有长辈在的时候,自己要走在后面。等孩子到九岁左右的时候,要让孩子学会计算日期。孩子长到十岁了,要出门求学,在外留宿,并且学习记事和写字。要把以往在家学习的礼仪铭记在心。孩子到了十三岁的时候,要懂得学习诗篇的诵读,对音乐的学习都要了解。所以说,先人们对子女的礼仪教化可谓十分重要,其内容涉及范围甚广,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十分具体。究其目的,则是希望通过实践活动来对子女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即通过礼仪教化,来使子女能够从实践活动中领悟到道德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中从外在向内在渗透,从而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而反观当下的一些年轻人,礼节意识欠缺,有的甚至连起码的礼貌也不懂,不懂装懂,大话连篇,作为孩子的家长,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无疑会产生恶性的循环,孩子的未来令人堪忧。

三、学会仁爱与人和谐相处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讲求的就是道德涵养是内在的,并不能通过外在的仪式行为来进行体现和判断。仁爱之心是一种内在精神特质,正是因为这一特质的存在,才显示出人类外在的珍贵。对于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则很少顾及,这样,人际关系必然加剧。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别人,才会有爱人之心,不自私自利,不麻木不仁。对于爱人的理解,要从道德和涵养上进行理解。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只以自己的个人立场出发,要有爱人之心,要懂得全局意识,要顾及别人的需要和感受。放弃自私的个人私心,懂得换位来思考问题,只有这样,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得以协调。因此,在传统家教中倡导将“我执”立场摒弃,而是时常换位思考来对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进行感知。这样,就不会将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别人,从而协调了人与人间的关系。可以说,生活中的小德、小善,对于子女仁爱之心的培养都是很合适的。所以说如果每个人每一时候都可以把仁爱之心铭记于心,并且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这样就可以把这种责任、这一品德推广至社会,用自己作为榜样,好感染更多的人。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也算是其道德修养内化的一种趋势。这与当今社会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相吻合,借鉴优良的传统家教,我们的社会将自然和谐。

四、崇尚节俭的美德

在古代节俭是一种美德,在今天节俭更是一种文化,也体现了一种素养。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但是先人们的古训仍然适用。节俭是家训,也是值得我们长远深思的美德。司马光曾经在自己的家训中就说过,所有有德性的人都是懂得节俭的人。即便今天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也都在增长,但是我们要牢记节俭的美德,我们要有忧虑意识,不能铺张浪费。这不仅仅是一种优秀的传统美德,也是对我们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为了让我们的明天更好,为了我们祖国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点,得力于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的反对铺张浪费、制止奢靡之风,厉行节俭的政策,甚感欣慰。

五、诚信是金

诚信就是要遵守自己的承诺,不欺瞒,不行骗。诚信是德性最基本的品行,孔老夫子在古代也是反反复复的在对诚信进行解析和强调。说出来的话一定要相信,做的事情一定要有结果,要有始有终,要言行一致。所以说谨慎是言行最基本的道德,要做到恭敬和忠信。如果自己的言行不能够让别人信服,就是自己诚信有问题。不但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同时也会涉及和牵连自己家族的声誉。对于从别人那里有幸学回来的知识,要努力的弄明白,不能够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物质的贪恋和追求已经让很多人忘恩负义,所以在利益面前,我们不可以忘记,一定要舍利取义,千万不可以见利忘义。当前,也有很多的学者曾经提出,社会经济本来就是靠诚信来经营的,所以在利益面前,必须做到规范和守信,用诚信的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结:

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有许多都是值得我们现今的家长进行学习借鉴的,我们并不能因为西方的先进而一味只是照搬人家的,盲目追求时尚,我们应该发扬“扬弃”的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同时可以结合西方的优秀的教育经验,根据自身孩子的情况,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情形之下,需要我们对中国式传统家教思想进行新的发扬和审视。这些在内容上不断完善和丰富的家教,要结合古代先人们的教诲更好的加以学习和沉思。

参考文献:

[1]杨明伟. 德性培养:中国传统家教的主要内容[J].教学与管理,2009(02)

[2]赵敏. 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03)

[3]陈海青. 德性视域下的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研究[D].上海大学,2012(04)

[4]陈海青. 德性视域下的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研究[D].上海大学,2012(04)

[5]沈慧. 教育的伦理精神及其教育德性的实现[D].江苏大学,2008(11)

上一篇:以人为本谋发展 立德树人奏强音 下一篇:试析如何做好学校老干部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