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鸿门宴》引起的中学文言文教学思考

时间:2022-08-18 10:40:05

由《鸿门宴》引起的中学文言文教学思考

摘 要: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处于教学模式僵、教学进度慢、教学耗时多、教学效果差的状态。因此,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必须适宜合理地、大手笔地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展现课堂新活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

关键词:文言文 语文 自主学习 鸿门宴

一、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处于教学模式僵、教学进度慢、教学耗时多、教学效果差的状态。许多老师仍采取传统的逐字逐句的串讲方式,让学生认真记笔记,然后出题训练,把字、词、句的理解、翻译都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一味侧重背诵,让学生背课文、背注解、背练习题答案。这些现象,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疲于应对,反应迟钝,甚至厌恶、畏惧,更谈不上对文言文的自主学习了。因此,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必须适宜合理地、大手笔地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展现课堂新活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

二、方法探究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需要培养的是探究知识本质的主动性、自主性。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习者的指导和顾问,而学生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它能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本文拟从高一课文《鸿门宴》的教学中尝试如何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手段尝试

《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文史名著《史记》,是《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片段。它记载了秦王朝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完整,生动地刻画了项羽和刘邦等四组不同性格的人物,展现了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堪称史传文学的经典名篇。

按照《教学大纲》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一确定为是了解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又依据《教学大纲》中有关“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重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的要求,我将教学重点二确定为积累掌握重点实词“幸”“如”“举”“谢”等。

在教学指导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大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堂教学

为了配合之后的课本剧表演,学生必须对鸿门宴的故事情节有较全面的把握,而把握故事情节又必须以读懂文章为前提,就是不能忽略文言字词等一系列的基本知识,所以我采用问题串联的方式,将情节的理解贯穿在问题的设置当中,其中穿插文言知识,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句式的同时很好地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的提示着重归纳了实词“幸”“如”“举”“谢”,名词活用、使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譬如在分析到项伯说情这一段情节时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项伯得到了人家的好处,自然要为人家说话。项羽接纳了项伯的建议吗?

生:接纳了。

师:真奇怪,项羽正在火头上,一心要灭了刘邦。项伯的话如何就能使项羽改变了主意呢?

生:因为项伯讲的有道理。

师:有道理就一定能使一个正在怒头上的人改变主意吗?同学们再来看项伯的话,“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生:在这句话前面,项伯还有话。

师:在哪里?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师:“秋毫”和“近”是什么意思?

生:“秋毫”就是秋天里鸟兽刚刚长出的细毛,这里比喻细小的东西。“近”是接触、沾染的意思。

师:刘邦既然不敢占有任何财物,在等待项羽的到来,为什么还要派兵将把守关口呢?

生:为了防止强盗的出没。

师:这里的“非常”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里的非常是指意外的

变故。

师:“所以”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因。

师:“倍德”是什么意思?

生:忘恩负义。“倍”同“背”,背叛。

师:刘邦说的是真心话吗?

生:不是,是因为打不过项羽,不得已说的软话。

师:刘邦这番话是说给谁听的?

生:说给项羽听的。

师:有根据吗?

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刘邦请项伯把这番话详详细细地带给项羽听。

师:我们再来思考刚才的问题,项羽听了项伯的话,为什么会改变主意呢?

生:刘邦的这番软话满足了项羽自高自大的虚荣心,再者,项羽这次兴兵伐罪,本来就出师无名,现在正好找一个台阶下。

这样,在“情节先行”的同时做到“知识疏通”,为情景剧的演出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第二阶段:情景剧表演

主要通过学生对故事的演绎来激发自身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进行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剧本。课前我布置任务给学生,在网上寻找合适的《鸿门宴》剧本,并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改编,根据人物性格特点设计动作和神态,并且加进了一些诙谐幽默的成分,我们一边排练,一边修改,直到大家都满意。

2.选定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都踊跃报名,剧组根据报名的同学的性格与文中的人物性格的特点吻合程度,最终我们确定了两个主要人物(项王和沛公),和几个次要人物(张良、范增、项伯、樊哙、项庄),以及为了配合表演的需要还“招募”了一些龙套演员(卫兵、侍女)等等,然后叫他们翻译自己所任角色的对话做台词,翻译之后,交给“文学剧本编辑”审核修改。

3.准备道具。我专门成立了一个剧务组,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演的需要准备相应的道具,自己制作为主,有象征意义即可。譬如指导演樊哙和演卫士的同学用纸箱盖子制成了盾牌,用废报纸做成生猪腿。

4.组织演出。讲台下的那块空地就是项羽会客的朝堂;讲台就充作宴桌。

角色扮演学习活动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学生通过相互交谈来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有趣的,对于他们的认识提高也是十分有价值的。

譬如讲鸿门宴的高潮阶段,闯进教室的樊哙先是怒视项羽,接着就是大骂项羽不义。一个小小的参乘竟敢这样,项羽不得不佩服地说:“真是壮士啊,赐给他一杯酒。”樊哙站立着,一仰脖子就喝完了。从而同学们一下子就弄明白了“立而饮之”,“立”是动词作状语,“而”表示修饰。项羽又说赏给他一条生猪腿,同学们就解决了“赐之生彘肩”这个生僻的句子。樊哙把盾牌放到地上做出有力切开报纸卷成的猪腿然后抓起来大吃的样子。项羽又叫人再次给他赐酒,樊哙说:“我连死都不怕,还害怕一杯酒吗!”言语之间就表现了他的勇猛和刚烈。樊哙跟借口上厕所的刘邦说:“做大事不要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理就不要讲究琐屑的礼让。现在人家正好像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正好像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就让同学们轻而易举地把那个最难懂、最难翻译的比喻句“人方为刀俎”弄明白了。

5.问题探究。老师叫同学们根据刚才各个角色的对话翻译和动作表演分析人物性格,同学们轻而易举地就写出了项羽、刘邦和樊哙等人的性格特征和表现的依据。这样,一节课下来学习任务就轻松地完成了。课后,同学们的兴致未尽,有的指出某某角色的翻译应该怎样更加准确,某某的动作应该怎样表演会更好。

四、课程评价

课后,总体评价是《鸿门宴》的学习给枯燥的文言文课堂注入了活力,也给学生带去了快乐,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评价如下:

1.教学形式新颖,学生兴趣浓厚。

2.基础知识梳理细致,能够使同学们共享教学资源,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3.在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特别是情景剧的演出,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同学们表演生动、自然,使课堂气氛融洽,这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效果。

4.同学们在对人物进行点评时,热情很高,特别是参与表演的学生很有成就感。另外学生点评的参与率高,探讨问题有深度和角度,课堂讨论出现交锋,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

5.学生对角色的认识完全开放地展现出来,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主体性,有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同时表演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为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起了激励作用。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辅助作用,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五、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自主学习不是完全成熟,他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的积累相对较少,是不具备、也不可能完全具备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的能力,不管教师如何强调自主学习,都不能理解为完全自主的学习。

2.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不到位。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过程。要经历长期的、反复的、多次的自主学习情感的调动、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参与面相对较窄,没能做到全员参与,导致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不到位,游离于课堂,置身于课堂热点问题之外,或者对待问题不求甚解,浮于问题表面,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3.在自主学习中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应用不充分。现代网络资源信息丰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合理利用好网络资源,导致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更多的基础作为铺垫,另外多媒体手段的单一也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及表现方面缺少更多的参照。

六、尝试感言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不管怎样,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只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教、学双赢。

参考文献:

[1]李胜.敢问路在何方?我的文言文教学观.语文教学通讯.2006.27.

[2]代爱珍.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与出路.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25.

[3]郭新国.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突围.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25.

[4]胡桂兰.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方法.读与写杂志.2008.5(5).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单招《市场营销》案例分析题的应试技巧 下一篇:初三数学复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