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程与方法 提高备考效率

时间:2022-08-18 10:06:13

重过程与方法 提高备考效率

【摘 要】 在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重视素质教育,提倡给学生减负的今天,高三的复习时间非常有限,作为化学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更应通过精心创设导入情境,设置问题串,构建模型,精编习题,利用学案概念图复习模式,设计有效的实验课题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注重复习的过程与方法的掌握,从而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关 键 词】 备考效率;化学;导入情景学案概念图;实验课题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相对有效的手段,复习的过程不是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简单地再重复一遍,即“温故”,而是利用一些手段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得到更加透彻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即“知新”,以求牢固地掌握知识,并能与其他知识建立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的目的。高中化学内容概念和知识点都比较多、理论要求也很高,因此复习方式多是以“综合性或概括性的复习”为主,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如何在复习课上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有幸带过三次新课改下的高考学生,在此谈谈我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如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采用不同的过程与方法来提高复习效率。

一、创设导入情境,归纳获取知识

在复习课上,以学生身边的生活经验、社会事件、网络新闻或历史典故等为先导,创设教学情境,由此导入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高三复习过程,在观察、感受、思考、归纳和拓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解决问题,提高复习效率。

如我曾创设这么一情境旨在复习“金属钠的性质”。在2001年7月8日的《广州日报》有这样一份报道:在珠江河段突然出现“水雷”,实际上是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浮现在水面上,其中3个发生了剧烈爆炸,另外3个被成功打捞。上午10点多,河内突然冒起一股白烟,同时在水面上漂浮的一个铁桶内还窜出黄色的火苗,接着一声巨响,大伞状的水柱冲天而起,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近十米高。如果有人接触了铁皮桶内的东西,双手就会感到剧烈的疼痛。问题:1. 为什么6个铁皮桶里面装满金属钠后还会浮在水面上?2. 为什么3个在水里的铁皮桶发生着火爆炸?它可能是什么东西?3. 猜猜消防队员将打捞上来的铁桶是如何处理?还有其他方法吗?4. 为什么接触了桶内的物质,就会感到剧烈疼痛?说明该物质有什么性质?

通过以上的创设情境导入复习,以一系列的问题形式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法全部结合起来,同时揭开“水雷”爆炸之谜。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觉得复习很乏味无趣,反而觉得学习化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且使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二、设置问题串,激发思维

高三的复习绝对不是“炒冷饭”式的对知识重复性的归结,轻描淡写地罗列一堆知识点,而应该是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形成网络化系统化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科学开发教学课堂,并时时陪伴学生生活在课堂之中。如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中,提出问题:我们在家把苹果或马铃薯切开后,一会儿截面就会变红,这是为什么?可以如何避免?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化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会积极搜索相关的知识,展开激烈的讨论,学生的参与面广了,课堂的复习的效率也就提高了。而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的问题呢?一个好的问题要能够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灵魂的碰撞。所以教师在复习课的备课中,要有意识地寻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感触的内容,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地驾驭课堂,掌控学生,让学生自觉参与问题的解答。

如在复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这一部分知识时,提出问题1:若将等体积PH均为3的硫酸与盐酸混合均匀后,所得溶液PH值是否发生变化?那如果把盐酸改为醋酸呢?问题2:将CuCl2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固体成分是什么?如何操作才能得到CuCl2固体?Na2CO3溶液呢?问题3:为什么铝条与饱和CuCl2溶液反应会有气泡逸出,并在一段时间内气泡越来越快?如果改为FeCl3溶液,情况又是如何?如果改为CuSO4溶液,情况又是如何?大家先讨论预测答案,再用实验来检验,并分析原因。这样的一连串问题,不但促使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开发学生的应用思维,而且能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成功的满足感,使课堂的复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精编习题,训练思维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不同层次的问题,所以要精挑习题,对习题进行改编,用心编写习题。如在复习有关盐类水解应用的知识时,原题:“在生活中常见到泡沫灭火器,其中装的物质一般是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是利用什么化学原理进行灭火的?”对于这道题的处理,我不是只让学生说出原理名称就算了,而是另行处理,用心改编这个问题,将其设计成不同层次问题。第一层次:泡沫灭火器利用什么化学原理进行灭火?其中起到灭火的物质是什么?第二层次:碳酸氢钠溶液显什么性?硫酸铝溶液呢?第三层次:泡沫灭火器的构造有内外两个筒,内筒为塑料筒,外筒为铁筒,那这两种溶液应该怎么分装?为什么要如此?请大家根据溶液性质展开讨论。第四层次:如果让你们来设计灭火器,那么筒内物质还可以选择什么?第五层次:该化学原理还应用在哪些地方?这样层层递进,首先学生的参与面广了,其次使一些学生不仅能成功地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提高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并且能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总结解题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不但在解题中训练了思维,而且能发散他们的思维,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复习效率。

四、学案概念图,提高效率

认真研读本省的《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以及各模块的《教学要求》,明确考试范围,理清复习思路,把准备考方向,从而按高考的要求将不同模块中同一系列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填空、表格、选择题、计算题的形式编排在学案中,学生依照课本进行相应知识的复习与回顾。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元素化合物的复习:学案内容包括考纲要求、复习要点、双基回顾、概念图、经典例题、课堂练习、每日练习,其中概念图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复习后画出来,课上利用投影仪进行展示,大家共同讨论研究并逐步完善。而后通过课下与学生的谈心、检查学生的作业、课堂随机提问、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实际掌握和落实的情况。

如氯、溴、碘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中:先行展示学生所画有关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保存、制取、用途的概念图,课堂上讨论完善后,让学生利用元素周期律得出溴碘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从海水中如何提取溴和碘的过程分析。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要点、解惑答疑,拓展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不但有效地保证了课堂容量,而且提高了课堂复习效率,对夯实学生的基础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五、模型构建,升华知识

模型构建是为了揭示问题的本质特征,以简单直观的形式来体现复杂的过程,是目前出现的一种科学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特定的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解题中也是很实用的。如果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学会构建这种模式,那么对于同类问题就可以采用类似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事半功倍。但好多学生在平常的复习练习中往往是做完一道题,仅仅就是一道题而已,他们不注重问题的关键,更不用说会想办法找到一些题的相似点和本质,所以他们每天就得面对一堆的练习题,永远陷于无形的题海之中不能自拔。我们作为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脱离题海,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构建相应的模型,让他们感受模型构建的重要性,那么今后他们的解题效率将大大提高。

如在复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有关过氧化钠与H2O、CO2的反应计算问题,曾经让许多学生头疼,我采用设置一系列的小问题来处理:(1)如果将ag的CO在纯氧中充分燃烧后的产物,再通过装有足量过氧化钠的硬质玻璃管,那么硬质玻璃管质量变化多少?(2)如果将ag的CO改为H2,那结果又如何?(3)如果是ag的H2和CO混合气体呢?(4)那如果是ag的C6H12O6,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分析上述(1)(2)两题时,我是重点引导学生书写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其总反应方程式,分析其中固体化学式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模型Ⅰ:不管是H2还是CO在纯氧中充分燃烧后的产物与足量过氧化钠的反应,实际上增加的固体质量就是与H2O、CO2同物质的量的H2或CO的质量。接着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式改造方法将C6H12O6拆写成(H2)3和(CO)6,建立模型Ⅱ:所有化学式能改造成(H2)a和(CO)b的物质在纯氧中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过量的过氧化钠,那么固体所增加的质量就是该物质原先的质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相关模型,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俗化,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了解模型构建过程,感受模型构建的用处,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起到升华的作用。

六、实验课题,加深理解

高三的复习课上,应用必要的实验进行复习也是非常有效的,好多老师觉得高三时间紧迫,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很费时,殊不知,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利用实验课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根据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方法虽然比较费时,但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印象会更加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等能力,我觉得还是可取的。

如在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的知识点复习过程中,可以设计问题如下:1. 如何使Fe2+转化为Fe3+?根据什么现象得出结论?2. 如果用过量的双氧水溶液氧化Fe2+,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会有什么现象?请先预测实验现象后动手操作,看实验结果与你预测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能否分析原因?3. 实验2中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可能是哪些因素引起?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4. 如何使Fe3+转化为Fe2+?如何使Fe3+和KSCN溶液混合的血红色溶液褪色?5. 如何从琥珀酸亚铁药片中提取铁元素?这样层层递进,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分析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等能力,一举多得,并且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总而言之,高三的化学复习课,教师应根据《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以及各模块的《教学建议》等要求,注重复习的过程与方法的掌握,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复习策略,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任志强,包朝龙. 不同酸根离子对“铝与铜盐反应”实验中的影响探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9).

[2] 崔铁梅. 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J]. 考试周刊,2007,(38).

[3] 覃遵君. 理清基本思路 提高备考效率[J]. 中国考试:下半月,2006(2).

上一篇: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散论 下一篇: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