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实践,感悟物理学习

时间:2022-08-18 09:30:11

用心实践,感悟物理学习

摘 要: 感悟是较高层次的体验和理解,感悟可以不自觉地获得,也可以自觉地努力而为之。只要对周围事物留意,就会产生许多感悟。要进行创新教育,就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感悟。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感悟学习 感知认识 感悟策略

古人有“面壁三日,恍然大悟”,“得意忘言,妙然心悟”,这都是对于感悟的描述。“感”即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感知,“悟”即“我的思考”,是学习过程中除了能正确合理地运用逻辑推理手段进行思考外,还能经常变化思考角度,伴以直觉猜想、假设灵感悟性等非逻辑成分,升华事物的本质,实现认识的飞跃。由于感悟的潜隐性和长期性,在教学中常常被人们忽略,纳入教学过程的通常是一些有行的活动,如讲授、各种训练、作业等。过分地依靠训练,忽视感悟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弊病之一,也是人的创造精神被压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敏锐的感悟能力是提高物理素养的标志,与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程度有关,与教育者的诱导启发相连。感悟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下面我就物理学习中如何培养让学生有所感悟谈谈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初中物理教学应关注感悟学习

1.感悟是形成新的思想。

不通过感悟的物理知识对学习者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将物理知识内化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并使其有所体悟,这样的物理知识对学习者来讲才有实在意义。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都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表现为外部信息和自身内部信息结合物的新思想。这种新的思想,或者本身就是感悟,或者它的产生需要经历一个感悟的过程。显然学习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感悟。

给学生一把跨进能力空间的钥匙,多途径帮助学生感悟物理知识。学习中有的学生对微观领域的情景不能领悟,如: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对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感到不可思议。需要找到在宏观领域可比拟的事物,依靠科学、合理的想象,终于设计出理想化的实验,建立了一个“两个小球代表分子,两球之间用橡皮筋拉住表示引力同时用弹簧撑住表示斥力”的模型,理解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关系。我们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要用到等效替换的实验思想,用替换法可找出虚像的位置,进而进一步研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我们要研究的客观世界是纷繁复杂的,要看清世界的真面目,实在太困难了。我们要学生领悟到一种物理思想方法:抓住本质,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进行研究,得到有局限性的物理定律,进而不断逼近真理。如在研究真空能否传播声音的实验中,把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同时听到铃声逐渐减弱,尽管无法达到绝对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这是一种极限思维方法,伟大物理学家牛顿就是根据这种思维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牛顿曾研究过这样的问题,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抛出点速度越大,落点就离山脚越远,那么当抛出速度越来越大时,物体将如何运动呢?当时他无法使速度达到很大,但他通过科学的推测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体抛出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永远不会落到地球上,而是在绕地球旋转。现代科技应用这一理论制造了人造卫星和航天飞机。可见理想化模型来源于实验,又高于实验,最后也要经得起实验的检验。

诚然在物理学习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需要训练,但它不是学习的归宿,也不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再多训练解决不了人的认识推进拓展的问题,也不能形成新的思想和产生认识的飞跃。从某种意义上讲,训练比感悟的层次要低得多。熟能生巧,但熟不能生新,创造性不是靠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种心灵火花的迸发行为,是以感悟作为基础表示方式的。

2.感悟是提炼精髓,实现高效率。

感悟可以透过众多的事物,将众多的事物提炼成为一点点精髓式的认识,感悟的结果使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了,使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了,使我们能深入浅出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当如此浅显的东西成了我们的感悟形态时,它的内涵就丰富了,也就是说,尽管我们表达得非常简单寻常,但是它仍具有巨大的含义量。感悟得越深刻,这种附着的可能性就越宽,灵活性就越大,更能使深刻的道理附着在浅显的事物上。因此学生有感悟的时候,许多原来要教的东西就可以少教或可以不教。

感悟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同化。例如在“导体和绝缘体”这节课上,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设计出几种方案判断物体是否容易导电的方法,结果学生除了用课本上的将物体接入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的办法外,又想出利用摩擦起电后,物体能否吸引轻小物体或用摩擦后的物体与验电器小球接触,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是否变化,或查表判断等多种解决方案。师生共同加以分析,从中筛选出一个或几个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有所感悟,达成共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应用。

感悟过程及感悟能力的提高,还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原有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则越容易形成感悟。同时,感悟的形成,需要学习者积极地探索和深入思考,需要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感兴趣,需要坚强的学习毅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作为支撑。因此,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影响着学生的感悟和感悟能力的提高。感悟的东西往往很难遗忘,感悟程度高,学习效率就高。

3.感悟是认识升华的拓展展示。

“感”是“悟”的基础和前提。“悟”是“感”的升华,是学生把知识化为内需的手段。感悟可以自觉地获得,也可以自觉地努力为之,我们只要对周围的事物多留意、多思考,就会有许多感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如果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形成的理性认识生动深刻,此时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如果没有感悟,那么学生最多只能是“鹦鹉学舌”、就事论事。感悟能自己生成新的见解乃至更高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该拘泥于预先设定固定不变的形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教师要积极鼓励和耐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即兴创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超越。

教的真谛在于导,学的成功在于悟,在课堂上出现“意料之外”后,教师不是简单化地处理,而是关注学生的感受,果断地改变策略,维持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教师此时适当而有效地指导,会催生学生的感悟并促进感悟深化。例如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很多同学在猜想时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我并没有给予否定,而是以此为契机,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出结论。又如在讲“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学生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已经相当熟悉,我在学生实验中,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三大组:第一组提供电压表和电流表,第二组只提供电压表,第三组只提供电流表(其他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由此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教师来说,引导学生感悟是一种唤醒,是一种点化。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用内心创造和体验来学习”,才能有创造性的发现,才能走出前人的框框,走向科技的新领域。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促使学生感悟的策略

1.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感悟。

“感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的学习必须是先“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才能由“感”及“悟”。而“感”指学生的感性认识。感悟过程及感悟能力的提高,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原有知识和经验丰富,则越容易形成感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会感悟的先决条件。

(1)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面对五彩缤纷、闪烁变化的霓虹灯时,学生通过联想,根据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它容易发热吗?如何控制它的发光或熄灭?为什么会自动地有规律的变化呢?

(2)利用物理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在讲“光的色散”时,可用棱镜片做实验,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当一条彩色光带呈现在光屏上时,学生激动地跳起来,因为他们看到大自然的美,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感觉中产生研究问题的欲望;在讲“汽化”时,我在黑板上擦一点水,过一会儿水没了,问:“这是为什么?”生答:“水蒸发了。”当讲到汽化吸热时,我让学生在手背上涂一点酒精,问学生有什么感受,生答:“有点凉。”使学生认识到酒精汽化时吸热的感性认识。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去拥抱、去体会、去揣摩、去领悟,悟出有个性的见解,悟出有创造性的、多元的认识。

(3)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的感悟就是立体的、鲜活生动的。在进行抽象知识的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使学生通过感知准确理解抽象的知识,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如原子的核式结构、分子的扩散过程、电路中的电流流动、核反应过程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其形象和直观化。

有些物理现象,由于发生过程非常短暂或十分漫长,现象很难观察;有些物理现象,由于发生过程过于微弱,现象不易观察。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光线的传播时间和路径“缓慢”地显示出来,不仅能使学生对光的传播过程有清晰的认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种很好的感悟教学手段,我认为也是感悟教学的新境界。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感悟。

教师是引领者,当学生的思维发生堵塞、岔道的时候,要给予点拨和启迪。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对新信息进行适当的讲解之后,给学习者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对新知识进行深刻思索,在头脑中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知识,由此产生新的知识。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启发式引导,这是学生学会感悟的关键所在。

3.及时评价,激励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如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评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教师必须注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给予及时的、鼓励性的评价,激励学生认真“感”,用心“悟”。评价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科学的天才大师霍金指出:科学创造只能在人间的心灵完全自由的情况下进行。物理教学中的自由就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就架起了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学生有了学习信心,为感悟铺平道路。二是要注意进行过程性评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教育的时机,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评价不断激励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感悟。

“感悟”是创新的基础,能把学到的知识由感知达到心悟,必能把知识融会贯通,生成新的见解乃至更高的知识。非思考能悟、非独创不能悟,感悟是思想与独创的统一。能教会学生“感悟”,是物理教学的最高境界。当然,学生学习物理的阵地不单单在课堂,物理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来自于生活,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物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物理,不同的人在物理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感悟学习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1).

[2]宋晓楼.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中学物理,2007(1).

[3]陈云彩,黄福琴.物理教学的“体验式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8(3).

上一篇:社交网站传播效果分析 下一篇:初中体育创新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