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职业英语课程改革

时间:2022-08-18 05:13:12

基于“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职业英语课程改革

[摘要]文章从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结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开发实践,

构建了“3M+X”的多维、立体化的高职职业英语课程模式,介绍了学院基于“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职业英语课程特色。

[关键词]工学结合职业能力高职职业英语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黄朝晖(1972-),女,湖南平江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北京100016)

[课题项目]本文系

201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期立项课题“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

教学改革课题”(项目编号:GZGZ7611-258)的研究成果之一、2011年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面上项目“以‘工学结合’为理念的职业英

语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M201110858002)的子课题“以工学结合为理念的高职

IT职业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

成果之一和

2010年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基于‘1-4-1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模型’的高职英

语教学改革”(项目编号:PXM_2011_014306_113501)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22-02

2006年

11月

16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

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

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

培养”。英语课程也应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

导,把教和用统一起来。然而,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与社

会、企业的现实要求之间尚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方面,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仍然受着“应试”指挥棒的影响,忙于应付

A,B级考

试,大搞题海战术,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社

会、企业需要的是具备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人才,特别是既精通

专业业务又有职业英语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

要改变这一局面,促使高职英语教学走出困境,应进行基于“工

学结合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职业英语课程改革。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错位,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相适应。高职教

育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践能力

强、职业道德良好的高技能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

目标落实到英语教学中,应是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

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技能。然而,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因迫于

A,B级考试通过率的压力,

在教学中强化语言基础,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职业英语能力

的培养,将帮助学生通过过级考试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

2.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当

前,不少高职英语教师因受着“应试”指挥棒的影响,大搞题海

战术,课堂上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传统的“三中

心”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仍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语法、翻译等

“满堂灌”采取词汇、

教学法,着重知识传授,细化语法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

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少,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

习兴趣。

3.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生活化,职业特色不明显,实用性不

强。教材决定教学内容。现行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采用的教材

基本上都是强调基础英语能力的综合教程。例如,许多高职院

校采用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是以日常生活为主题,而且

不少主题在高中教材或中职教材中早已涉及过,教材内容与学

生所学专业严重脱节,职业特色不明显,实用性不强。学生所学

内容既不能满足就业需求,也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生日后的实

际工作。

4.评价方式落后,不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就业的需

要。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教学计划中规定英语为考试

课,而且基本以笔试为主。通过一份试卷、一整套标准化试题,

来衡量学生英语的学习状况,把

A,B级成绩作为学生英语课是

否通过的标准,结果令学生再次陷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使英语

的教和学都过分看重分数。只注重笔试成绩,忽视了英语作为

交际工具的真正意义,忽视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使

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学有所用。

二、基于“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职业英语

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构建“3M+X”的多维、立体化的高职职业英语课程模式。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年顺利通过国

家级示范性院校的验收,现进入后示范性院校建设期,我们将原

来的“实用英语”课程更名为“职业英语”,其培养目标就是以“工

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将语言学习与职业技能

培养有机融合,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真正体现职业性与应

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综合职业素养,突出英语教学

的“职业性”,从而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此,我们构建了

基于“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

3M+X”的必修与选修、

课堂与网络、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多维、立体化的高职职业英语

课程模式。

“3M”是指将职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

英语模块、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融合模块、职业英语模块。基础

英语模块:此模块安排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学期,教学重心是打牢

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在此阶段要求学生参加全国英语应用能力

考试。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融合模块:此模块安排在第二学期,

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融合教学,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兼顾第一

学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没通过和已通过的学生各有收获和提

高。职业英语模块:此模块在第三学期进行,重听说能力的培

养、专业英语基础知识与会话能力的结合、专业词汇的识记以及

专业文章的阅读,通过模拟职业场景的实训,使学生获得足够的

职业英语能力。

“X”是指英语必修课以外的所有教学成分和形式,包括根

据学生兴趣爱好和需求开设的选修课,如求职英语、西方文化礼

仪、IT英语、英语写作等;包括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英语

技能大赛,如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英语写作大赛、英语演讲大赛、

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沙龙、外教讲座、英语社团等;还包括网络教

学环境下的课外自主学习和校内外的实训实习等。

2.职业英语课程开发实践。按照我院五大岗位群,我们将

“职业英语”划分为

IT、生物、经管、数控以及艺术五个方向。我

们以

IT职业方向为改革试点,对职业英语课程内容进行开发和

建设,以引领和辐射其他四个职业英语方向。现以职业英语课

程——IT方向为例,介绍我院职业英语课程的开发。(1)提炼典

型涉外工作任务。笔者通过查询我院就业指导中心历届电子、

电信类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对毕业生的跟踪访问,了解到我院电

子、电信类学生的就业岗位大多为软硬件开发、网络维护与管

理、多媒体设计、技术支持、IT行业的行政、营销和客服等。通

过到

IT公司参观访问和访谈相关企业人士、对毕业生进行调查

和交谈,召开专家访谈会等方式,提炼

IT行业从业人员的典型

涉外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英语能力要求。外向型

IT公司的典型

涉外工作任务为四个:日常交际、技术对话、阅读技术文档和产

品说明书、邮件交流。电子电信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要求主

要是专业技术文档的阅读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邮件写

作能力。(2)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的过程是基于典型

工作任务,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在考虑

学校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等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进行教学设计

的过程。学习情境设计的重点是设计与表述能够反映这一学习

情境的学习任务。基于以上

IT行业从业人员的四个典型涉外

工作任务,我们设计了一些相应的学习情境。针对日常交际,我

们设计了问候寒暄、相互介绍、互相帮助、感谢、致歉、邀请、约

会、预订八个学习情境;针对技术对话,我们设计了安装各种操

作系统、安装和删除各种程序、配置网络防火墙、创建网络连

接、加强网络安全、更换和指定开发环境、应用计算机辅助设

计程序七个学习情境;对于技术文档和产品说明书的阅读,我

们设计了各种操作系统的介绍、各种网络类型的介绍、多媒体技

术概述、嵌入式系统介绍、数据库简介、电子商务概述、电信概

述、有关网络、软件、多媒体、通信等方面的产品说明书八个学习

情境;对于电邮交流,我们设计了感谢信、邀请信、求助信、求职

信、欢迎信、致歉信、投诉信七个学习情境,重点培养学生的套写

能力。

三、高职职业英语课程的特色

1.课程结构模块化。传统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结构单一,

只进行基础英语教学。现代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职业英语

能力,因此,单一的基础英语课程结构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应改

单一的课程结构为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必须直接面向

职业,面向具体岗位。针对课程结构单一的现状,我院将原来的

只进行基础英语教学的实用英语课程结构改革为基础英语与职

业英语相结合,且以职业英语为重点的职业英语课程结构,分为

三个模块:基础英语模块、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融合模块、职业

英语模块。

2.课程内容职业化。课程内容职业化是学生英语职业能力

培养落到实处的关键。高职英语课程内容应以学生未来岗位所

需的英语知识为主,语言知识围绕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合理

设计和安排,直接体现岗位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改革英语

课程教学内容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材的选用。改革原来单一

的强调基础英语能力的教材,增加符合专业特色的职业英语教

材。以我分院(电信工程学院)为例,我分院学生全部是电子电

信类学生。我们以前采用的英语教材是《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

程》1~3册,内容大多是日常生活,与学生专业联系不大。改革

后,我们只在第一学期采用该套教材的第一册,第二和第三学期

均采用符合学生专业特色的《IT职业英语教程》。二是适时补

充相关材料。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国际通用技

术标准,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原始资料,有关计算

机的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

络调用命令、产品简介、维修指南等都可纳入课程教学内容,成

为高职英语教学十分实用而生动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多样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目标决定了

高职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围绕学生英语

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

学法、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

合作法等。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将学习过程设计为工作任务的

完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

动手操作能力。

4.评价方式多元化。基于“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的高职职业英语课程要求要摈弃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观

念及只采取统一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职业英语的评

价,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测试内容,更重要的是语言职业

能力的测试。《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

“应

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

业相关业务的能力为目标。”为此,我们改革纯知识性的考核,采

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与考查、口试与笔试、开卷与闭

卷、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考场内完成与考场外完成等。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蒋阳建.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6).

[3]易康.基于职业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J].教学理论,2010(6).

[4]梁燕.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英语教育的改革[J].南方论刊,2008(7).

上一篇:浅析多媒体技术在体育院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如何读懂古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