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8 03:41:24

浅谈“手”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学校里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到了首位,而教师则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为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最终达到会学。我在六年的教学中也深刻地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同时我也发现巧妙地借助“手指”,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用“手指”帮助记忆。

A、巧记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及进率。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多种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以及人民币单位等。在记忆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时,大多数学生是死记硬背,这样在使用时就容易暂时失忆,往往张冠李戴。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用手指来帮助记忆,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记得快、记得牢。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我让学生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然后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把五指与长度单位按大小顺序依次对应起来:大拇指是手指的首领,它最伟大,我们把它看作千米,食指第二大,看作米,依次中指为分米,无名指为厘米,小指最小,看作毫米。

同时规定:1个小指缝表示1个“0”,表示进率是10。而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大指缝表示 3个“0”,表示进率是1000。这样,在计算长度单位进率时,如果大化小,隔几个小指缝就在“1”的后面加几个“0”,大指缝加3个“0”,小化大则反之。如想知道米和毫米的进率,食指和小拇指之间有3个间隔,就在1的后面加3个0,就是1000,所以1米=1000毫米。借助“手”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对面积单位、质量单位、人民币单位以及计数单位等组织教学。

B、巧记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数位顺序表。

伸出左手,手心朝自己, 把万以内数位顺序表写在左手指头上, 小手指上写个位, 无名指上写十位,中指上写百位,食指上写千位,大拇指上写万位,这样万以内数位顺序表就在学生的手指上了。特别是数中间有零的数, 是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重点,现在借助“手指”,学生掌握真是易如反掌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当你任意说出一个数位时, 学生马上伸出代表这个数位的指头, 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牢牢地扎根于学生的记忆中。

C、巧记9的乘法口诀。

手指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巧妙地记住单位间的进率,在记忆“9的乘法口诀” 知识时,也有着独特的魅力。我让学生自然地摊开双手,使两手掌向上,弯曲手指左边表示十位上的数,弯曲手指右边表示个位上的数,最后组成的数就是9的乘法口诀中的积。例如:弯起左起第一个手指,右边有9个手指伸直,表示“一九得九”;弯起左起第二个手指,弯手指的左边有1个手指伸直,弯手指的右边有8个手指伸直,表示“二九十八”;弯起左起第三个手指,伸直的手指左边有2个,右边有7个,则表示“三九二十七”;等等。

2、巧用“手指”帮助计算。

可以说手在数学课堂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仅可以用来当教具、学具,还是一个很好的计算器。

A、巧算9乘两位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伸出手指的方法与前面相同。不同的是弯曲手指左边的手指数表示积的百位数字,右边的手指数表示积的个位数字,积的十位上补写一个9。如44×9,弯曲第四个手指,左边有三个手指,表示积的百位是3;右边有六个手指,表示积的个位是6;然后在积的十位上补写一个9,即44×9=396。

B、巧算9乘多位数(各位数字相同)

由前面可以知道,9乘两位数时,积中间补写一个9,因此9乘多位数(各位数字相同)时,积中间补写9的个数是:多位数的位数-1。如8888×9,弯曲第八个手指,左边有七个手指,表示积的最高位是7;右边有两个手指,表示积的个位是2;积中间补写9的个数是:4-1=3,所以8888×9=79992。

3、巧用“手形”探索规律。

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离不开手,但学生却很少从数学的视角去关注过自己的手。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手隐含着间隔现象的规律。如果我们把手蕴含的规律引入课堂,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可以突破认知难点。

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学生对“种植几棵树有几个间隔”理解有困难,我让学生伸出双手观察手指与间隔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手指指数=手指间隔数+1,然后运用到植树问题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摆弄手指,先提炼出数学模型:两端都植树,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1,接着推广到植树问题的另两种情况:一端植树,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l。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没有离开手,最后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锯木头、数楼梯、钟打点等有间隔的实例。

4、借助手势体验成功.

手势是最具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俗话说:“心有所思,手有所指”。手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自有它的妙用。

如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判断题中的“对”与“错”、也可以表示选择题中的序号,在比较两数大小时还可以用来表示大于号、小于号,在检验是否掌握了应用题的解法时用手势还能表示计算方法等等。在数学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好学生的“手势”,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找到“我真行”的感觉,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手”是一种最简易最有效的学习工具,在数学教学上的功效妙不可言。只要教师善于开发、挖掘、利用,学生的“手”就会变成一张会说话的“嘴”;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一把能破解疑难的“钥匙”,一架传递情感的“桥梁”,此时的数学课堂当是情趣横生,魅力无穷.

上一篇: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教学微课程在校园网络的应用与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