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考核民主测评系统解决方案的探讨

时间:2022-08-18 03:31:56

人事考核民主测评系统解决方案的探讨

摘 要:民主测评是组织部门考评干部的重要方法手段,本文对本单位民主测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民主测评;系统;方案

1 人事考核民主测评概述

干部考核民主测评是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重要程序和基础环节,是组织部门考察和评价干部的重要方法手段。民主测评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不仅成为评价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而且直接关系到用人导向的正确与否。

2 沈阳铁路局干部考核工作现状

民主测评是沈阳铁路局干部考核中的一项内容,它能反映出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干部考核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局干部选拔和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人事部门制定好考核内容,组织考核小组定期到基层单位对领导班子和中层以上干部进行考核。参与测评的人员通常选择与测评对象工作联系紧密、比较了解情况的人员。按照权重分配选票。参评人员填好表格后将表格投入到投票箱,会后由考核小组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

现行民主测评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⑴数据统计工作量大。考核小组需要在测评结束后的几小时内完成对测评单的分类以及测评结果的统计,分析,工作强度较大。⑵测评结果客观性受人为影响。在民主测评过程中,往往无法保证个人意见隐私,难以反映参评人的真实意见,而且通过手工操作方式统计测评结果错、漏在所难免。⑶测评数据难以深度利用。民主测评结果是考核组长期工作积累的成果,测评结果以纸质和EXCEL方式分散存储,所以不利于对数据进一步分析,难以对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无法形成综合分析统计报表。

3 考核工作流程分析

在考核工作流程中人事部门首先要制定考核方案并制作民主测评考核表,再组织民主测评,然后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对测评结果进行运用。显而易见在整个流程中,对测评结果的统计分析,会占用人事部门大量的时间。我们应该利用目前先进的技术对这一过程进行科学的改进,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4 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系统应可以自定义测评项目、考核对象类别、测评人身份、考核主体以及其权重等设置。能自动生成word文件或Excel考核表,形成各类文字材料。支持按票、计分等不同考核模式。支持废票处理,能够识别无效选票,并做出处理。能够根据评语模板生成评语。完善灵活的统计分析方式,支持复杂数学统计方法以及自定义算法。能根据历年数据生成对比分析图,个人考核数据与最高分、平均分对比分析图,多人考核结果对比分析图等。能导入Excel、Access、DBF、Sql server等不同格式数据库信息。

5 解决方案对比分析

⑴基于客户端数据采集的解决方案。在民主测评场所设置通信基站,在手持机上存储测评内容,参加测评人员通过手持机,对测评对象进行打分,再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测评结果传输到服务器,通过服务器上安装的数据分析系统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系统可以设置多个基站,基站之间可以相互组网,扩大应用规模,无线手持机采用超低功耗处理器,系统采用国际通用的ISM频段,不需要申请无线频率、无需要支付信道使用费。

优点:测评内容可下载,用户操作私密性好,测评结果自动生成,统计方便。

局限性:需要根据应用规模布置现场网络环境,手持机需要充电维护。

分析:适合有固定的民主测评场所。

⑵基于光电阅读的解决方案。考核组根据测评方案,参加测评人的权重等条件设计、印刷考核卡,在测评现场发放给参评人员。参评人员根据采用涂卡的方式,考核组将收回的民主测评表用光电识别设备进行扫描,将所有测评结果自动录入到系统之中,完成数据统计。

优点:设备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

局限性:需要购置专用光电识别设备,制版印刷考核表、考核指标调整时需要重新制版。

分析:适合考核组走基层,在现场分析,统计。

⑶基于扫描仪的解决方案。测评和数据统计流程和光电阅读方式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系统采用打印机、A4纸张打印考核表,采用高速扫面仪进行数据统计。打印机,扫面仪都是通用的办公设备,不再需要单独采购专用设备。

优点:不改变原有的民主测评模式,不增加额外工作量,统计工作由手动变为自动。

局限性:为保留原始数据,测评表需要存放。

分析:适合考核组走基层,在现场分析,统计。

⑷基于网络的解决方案。考核小组制作投票密码卡,向右投票资格的人员统一发放,按照“一人拥有一个密码,一个密码,只能参与一次测评”的规定,测评者可以在办公室、家里等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通过唯一的ID卡号和密码,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登录测评网站进行测评打分,打分结果自动加密上传,使测评者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优点:不受地域限制,测评人员可以在规定测评期内对参评人员打分。

局限性:需要有网络支持。

分析:适合应用在地域广阔,人员分散的环境下应用。

上一篇:汽车空调压缩机支架有限元分析 下一篇:主动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