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感悟 正确选材

时间:2022-04-26 12:00:52

【摘要】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发生着喜人的变化,探究性学习逐渐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又一种重要方式。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由于操作活动的需要,学具伴随着教材进入课堂,成为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工具之一。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如何运用学具学习数学知识,如何利用学具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成功、更具有价值。

【关键词】教学,人民币,学具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25-01

整堂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目标探究(认一认,分一分,换一换,买一买)――小结。

一、第一次试教

(一)认一认

在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后,出示课件:第五套人民币。

先随便点击人民币,让学生辨认;接着点击盲点、国徽并指出它们的作用和意义;再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区别纸币和硬币;最后揭示样币。这一过程孩子们学习兴趣很高。

(二)分一分

“同学们表现真不错,咱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下面请孩子们拿出老师为你们每桌准备的小礼包,打开来看看,是什么呀?”(没有选择,把学具袋里每种面值的人民币都拿上,数量很多)

孩子们看到这么一大堆学具人民币,教室顿时乱哄哄的。有的在一张张数,有的在一张张念面值的大小......结果我想了好多办法,才使教室安静下来。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左下角的斜线,揭示“样币”,然后又导演下去。

“这么多人民币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孩子们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按规律分一分,好吗?”

学生开始活动。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孩子们却根本没有分类的意思。我赶忙提示:刚才咱们不是学了人民币的单位吗?还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根据这些知识分一分吧!到最后有几个孩子,按照我的意思分出来了。有的孩子好象没听懂我的意思,还在一张一张辨认着。怎么才能回到设计好的程序呢?我给了自己一个台下阶:同学们分好了吗?谁来汇报一下?听到我这么一说,孩子们停止了手中的活动。结果出现了两类情况:一类元币、角币、分币;另一类纸币、硬币。分好了的孩子也没有出现我预期的“兴奋”,没分好的孩子更是显得很平淡。

课后我思忖着: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先认一认,再分一分,教学程序应该是这样的呀!......哟,找到了症结。于是我又找了个班进行了第二次试教。

二、第二次试教

(一)认一认

“请每组学习小组长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袋,倒出看看,里面有什么?”(学具不是一大堆,只是选取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每小组4人。)

“下面小组之间互相认一认这些学具人民币,好吗?”

出示课件:第五套人民币(同第一次试教)。

(二)分一分

“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下面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给这些学具人民币分一分类呢?”

这时孩子们对学具不那么好奇了,按照我的要求动手操作着。结果出来了!

“我们这组是按人民币单位分的:元、角、分三类。”

“我们这组分成三类:大币(100元、50元、20元、10元)、不大不小的(5元、2元、1元)、小币(5角、2角、1角、5分、2分、1分)。”

“我们这组分成两类:纸币和硬币。”

“我们这组按面值大小分......"

孩子们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意欲未尽。以上两次试教,学具操作效果为什么截然相反呢?

三、我的思考

(一)学生对学具要有一个认知过程

学具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于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从心里学角度来讲: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他们一眼看到这么多学具人民币,既新鲜又好奇,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全忘了,注意力全都转移到这里有多少张人民币。最后出现了令人失望的结果。第二次试教认人民币时,我就要求孩子们拿出学具人民币认一认,这样顺理成章地让他们接触了学具,认识了学具;再给学具分类时,孩子们就不觉得陌生和好奇了,自然激起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愿望。所以在进行学具操作之前,先带学生认一认学具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二)学具操作过程要有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度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度过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所以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

(三)提供的学具材料要典型,探究才有实效

在组织学生学具操作时,材料的提供很关键,也是很微妙的,稍有偏差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由此可见,操作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并非越直观形象越好,也并非是多多益善。利用学具操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满足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学具,动口叙述操作过程,动脑思考数学规律。第一次试教我给孩子们各种面值学具的数量比较多。面对这么多不整齐的学具,他们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无形之中阻碍了他们的思维发展。第二次试教我给的学具人民币,限制了数量,突出了典型。这样精减,孩子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学具人民币分类方法,探究的效果也非常好。

参考文献:

[1]李.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31-134页.

上一篇:豪放女丈夫 下一篇:论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