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调整的“红利”要返还给中国人

时间:2022-08-18 12:45:22

汇率调整的“红利”要返还给中国人

人民币的币值日趋坚挺,它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国政府操纵汇率和持有大量的美元储备,而是几十年来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造成的。因此,任何人民币币值、汇率的调整,绝对要将“红利”返还给中国人民自己,而不是用于给美国的经济“救火”,这个原则关系到国运和每个中国人的利益,绝对含糊不得。

四川与上海的物价比较

去过西方国家的人,都感慨那边的物价太贵,一只茄子的价格居然超过中国的一筐茄子,这其实就是最朴素的关于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物价有差距,世界经济却能保持稳态的疑问。

张卫星先生在与笔者谈到货币与国家财富流动的问题时,我们曾推衍过一个模型:“为什么上海比四川的物价高两倍,我们感觉在四川,钱比上海值钱,而资金却没有从上海流向四川?”

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简化为我们熟悉的两个省市,可以使我们化繁为简,形象地理解其中的经济矛盾关系。

事实上,四川比上海便宜的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商品,比如服务业、本地的低档纺织业这些日常消费品,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商品比如机器、电脑要比上海贵得多。而前一部分商品恰好是构成普通人在四川生活的主要要素,因此,我们的感觉是四川的东西比上海便宜两倍,这其实更多的是饭馆的菜谱、菜市场的水果给我们的直观感受。而这些东西,一旦大规模地输出运到上海,经过运输和中间环节后,利润微乎其微,而上海的产品,主要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商品,比如高档纺织业、机电、汽车、电脑等等,可以在四川维持一个很高的垄断价格。这就好比我们坐在宋代的饭馆吃饭,和坐在现代的饭馆吃饭,感觉可能没什么不同,但是坐在宋代的轿子上出门,就立即能感觉到现代汽车和飞机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高低效应和同一地区经济发展在时间上的高低效应十分类似。

因此,实际上可以看出,上海和四川两地的经济不在一个级别上,四川处在社会发展的低端,上海处在社会发展的高端,四川大量的劳动和农产品、原材料等实物――这些东西到处都有,是“不值钱”的东西――卖到上海去换了汽车、工业设备等只有上海有技术生产的“好东西”。上海人的收入,远远高于四川人,上海人的经济活力与生活水平也远远高于四川人。

一句话,科学技术的优势和产业结构的优势,使资本――“钱”――在上海运转的效率更高,因而,钱和人才都能留在上海,而不会去生活成本更低的四川,这也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社会发展的高低不平等地位。

这个例子,可以简单地解释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态本质,即为什么过去,许多小国的货币盯死美元,甚至与美元是自由兑换的关系,却没有导致美国经济的崩溃,反而往往导致小国经济的状况越来越糟糕。

人民币目前也采取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政策,但为什么唯独中国这样做会引起美国的非议呢?

美国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把“四川一上海”经济模型中的主角还原回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尤其是其中的代表:中国和美国,来看一眼今天的世界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最初,处于高端的美国并不担心发展中国家的联系汇率,这个时候,美国经济总量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世界和美国的贸易,都用美元结算,美国就占了大便宜,因为,双方结算都用的是美元,那美国政府只要印钱,就可以到在全球(包括中国)换东西。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对美国经济的促进秘密就在于此。

这个模型里边,如果都是蕞尔小国,那美国的这个优势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但是,中国是个极其特殊的国家。

中国人因为和美国常年保持贸易顺差,每一年下来都积攒了大量的美元,中国变成了世界上第一大美元储蓄国,几十年来,勤劳的中国人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和货物,很大一部分出口到了美国,换成了这些外汇储备。这些储备,一方面可以应付平时从美国进口机器设备的需要,另一部分,购买了美国发行的政府债券(美国国债),以获得利息收入,可以看到,中国人积攒的纸片――美元,又重新回到了美国人的中央银行体系,换成了另一种新的纸片――美国债券,正是由于中国与美国之间经济的互补性和双方强弱地位的秩序,维持着美国与中国的不平等关系,维持着美国的繁荣,而这些,都依赖一个现实:中国人和全世界各地的人都对美国经济有无限的信心。

终于,美国人意识到遇到麻烦了,首先,服装、鞋类、家电、塑料制品、手机、洗发液、汽车配件、个人电脑配件这些产业纷纷搬迁到了中国。现在,汽车、特种钢、石化产品和微芯片居然也在向中国转移。但由于涌人了大量的廉价中国商品与生活必需品,使得美国的生活物价成本大幅度下降,这又反过来促使美国的社会消费得以被提升,正是中国的廉价商品降低了美国人的生活成本,美国并没有发生经济衰退,尽管按照经典经济学原理,美国应该会发生经济衰退。但是,这种无根的繁荣导致一个麻烦有增无减: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进一步升高了,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世界对于美元的信心,美元开始出现贬值的压力。

1、美国国内储蓄短缺创造历史记录,外国储蓄进入美国国债市场1.8万亿美元,外国认购美国资产总量2.7万亿美元;

2、美国贸易赤字和国家现金赤字创造历史记录,经常账赤字今年6600亿美元;

3、美国国民家庭债务创造历史记录,家庭债务10万亿美元;

4、美国政府预算赤字记录,今年超过4000亿美元;

5、美国政府积累的债务达到5万亿美元。

如果从公平与正义的角度讲,美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美国全面增税、减少支出,但是,毫无疑问,美国选民会让这样的政府立即下台,因此,布什主义的美国,必然选择另一条道路:

美国将继续扩大支出,特别是军事支出,以维持美国独霸全球的硬件条件,同时借着美元贬值+加息,将美国的问题输出,由全球各国分担。而后借以重建储蓄、扭转它的赤字,再恢复它强势美元的地位。这就是布什政府承诺在四年后减少一半财政赤字,但同时又通过追加预算3880亿美元的原因。也是布什本人和财长斯诺表示“强势美元的政策不变”,但同时却又放任美元持续贬值的真正原因。

美元贬值造成的整个欧元区的升值效应,已在2004年第三季全面发酵。日本受创的程度不逊于欧。

而中国经济又一次逃脱厄运,这是因为我们的汇率政策像个防波堤,阻挡了美国的攻势。正如太平洋的台风无法影响青海湖一样,绝不是因为青海湖比太平洋更伟大。

小棉袜的威力

2004年12月3日,商务部长与美国公使谢伟森就美国制裁中国“棉袜倾销”的对话颇不投机,薄部长说:“我觉得你们也太敏感了,这个棉袜子能够对你们强大的美国构成什么威胁呢?”谢伟森反驳:“你永远都猜不到这样小的棉袜子威力到底有多大。”

在中国一双小棉袜,价格是1元人民币,我们既不觉得小棉袜贵也不觉得便宜,因为我们这里的小棉袜与人民币基本是平衡的,1元人民币确实基本上是1双小棉袜的等价物。

在美国一双小棉袜,售价是1美元,美国人既不觉得小棉袜贵也不觉得便宜,因为他们那里的小棉袜与美元也是基本是平衡的,1美元确实基本上是1双小棉袜的等价物。

但是,随着中美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钱的问题就产生了。人民币盯死美元的固定汇率政策已经使美国的同行变得岌岌可危,一句话,中国的人民币在8.3:1的地方盯住美元,使中国的货物价格永远“价廉”,而当美国的赤字大到无法再大时,美国通过美元贬值输出赤字的伎俩却无法攻击到中国――盯死美元的汇率使人民币也同时贬值。

毫无疑问,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无法通过贬值美元使其赤字问题被全球均摊,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举足轻重。

显然,美国必须终止中国的产业结构上升趋势,同时把中国赶进欧洲与日本的羊群,而“人民币升值”恰好是最有效的办法。

为什么小棉袜就不应该是1元人民币/双,而一定要是1美元/双呢?既然世界是动态的,人民币与美元是分裂的,那么就必须公正地承认中国的制造业崛起有充足的理由使世界的产品进行重新定价,而不是把人民币重新定价,这其实就是以美国利益为思考标准和以中国利益为思考标准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本质的分歧!

而这个“中国的制造业崛起使世界的产品进行重新定价”只有发生在中国产业结构完全升级结束之后,才对中国最有利。

现在,中国的产业结构还远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只有继续发展,完成与日本、德国类似的产业结构调整,人民币币值重估的时机才是瓜熟蒂落。否则,“升值”这个外力会中断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进化的“妊娠”,我们将永远是个给美国生产“棉袜”的大国。

自从西方世界金融资产超过了实物资产后,西方各国与其说是在康庄大道上赛跑的选手,不如说是一群走在平衡木上摇摇晃晃的巨人,随时面临经济危机的威胁。

而中国经济,由于处在转型期,也站到了平衡木上,中国的平衡木没有崩溃,其实靠的是三点支撑:

1、大批青年国民加入就业大军的人口红利时期。

2、国民的高储蓄率传统。

3、吸引外资与对美贸易巨额顺差。

既然大家都在平衡木上,那这种比赛,就是比稳,而且彼此之间互相捣乱,看谁先令对方失去平衡,跌人深渊。

如果中国政府因美元进入“贬值+加息”通道带来的压力而被迫使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将使中国经济的脆弱平衡随之崩溃,因为,人民币升值固然可以使中国的GDP立即增大,中国人的钱包立即变鼓,但这叫“通货财富泡沫”,“通货财富泡沫”开不可怕,可怕的是“通货财富泡沫”增加的过程缺乏健康的“实物”分配秩序,这就会引发混乱甚至崩溃,反而演变成“实物财富黑洞”。

中国的制造业虽然推着中国的经济实力排到了世界第二,但是,中国国内的各种矛盾,无论是社会矛盾,还是经济矛盾,都已经拉得紧紧的。人民币提前进入升值周期,是使中国的整体经济成本和价值相对于全世界瞬间提升,人为地制造出一个财富泡沫。但是,离把释放人民币坚挺的“红利”留给中国人民,就是最终形成稳定的强势人民币,却离得更远了。需要牺牲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增长,来调整和充实这个财富泡沫。

在美元贬值的世界经济形势下,人民币升值的效应,就像给中国经济做了一次拔苗助长,人为地使中国经济跳到了更加不稳定的高处,其必然带来的中国GDP增幅下跌(实物补通货),会至少引起以下四个方面的危机。

1、高科技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骤然下降,传统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停止。

2、银行与政府潜在财政赤字,将因升值恶化,在银行体系改革尚未完成之际,这有可能导致整个银行系统的危机,也将使国民的高储蓄率传统轰然崩溃。

3、农业与失业问题,农业将面临因升值带来的竞争力整体下降而导致农民脱离土地,升值同时必然导致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大衰落,也将增加城市失业率,加之大量青年国民不停地加入劳动大军,在社会失业救济体系尚未健全的中国,这些都意味着社会动荡的危机。

4、中心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受人民币进入持续升值周期的预期影响,引来国际与国内的游资追炒,造成进一步飙升,房地产泡沫将在中国的各中心城市全面发育成型。

“人民币升值时机”可以用一句话总结:从外部讲,只要美元处在“贬值+加息”周期中,人民币就决不能进入升值周期;从内部讲,只要银行体系与投资体系没有建立健全,人民币就决不能进入升值周期。

而此时抛弃美元储备,无异于股市中的割肉离场,无论是买人日元还是买人欧元,都会令人家的经济雪上加霜。我们要立即行动,这个行动,不是人民币立即升值分担美国的经济危机。而是尽陕完善中国的银行与证券体系,筹备由未来中国排名世界第一的制造业产业基础支撑的强势人民币币值主动调整带来的世界秩序重新调整。

如果,人民币不幸开始进入升值通道,那么可以预言,两年后,世界黄金价格将翻一番。

上一篇:重温托克维尔 下一篇:偶然和必然中的平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