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君璧中西融合的艺术观研究

时间:2022-08-18 12:01:48

方君璧中西融合的艺术观研究

本文以方君璧中西融合的艺术观为研究对象,对该艺术观的发展形成过程,分阶段进行论述,介绍方君璧留学法国的西画学习经历,以及在国内对国画创作的探索,结合史料,有理有据地探讨方君璧的艺术创作,深化对其的个案研究。

方君璧是中国美术史上特殊而具有重要意义的女性。长期以来,方君璧的艺术远离国内公众的视线。她几乎是最早开始探索中西融合绘画风格的艺术家,却鲜为国内艺术界所知。从不自觉地在西画中表现东方气韵,到主动将西画技法融合到国画创作中,她的探索道路曲折却坚定。

西画中的东方气韵

1912年,正值大量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通过向西方学习来摆脱被宰割的命运,第一次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的高潮形成。出身福建名门的方君璧跟随七姐方君瑛的公费留学名额远赴法国,那年她仅14岁。

1917年,方君璧入学法国南部的波尔多美术学校学习油画,正式开始她的艺术生涯。1917年前后的中国画坛,西画课程已陆续在学堂开设。1915年,学习西画留学归国的汪亚尘、陈抱一等在上海创办成立了中国现代最早的一个西画研究团体――东方画会。1918年2月,方君璧留法期间的中文老师蔡元培还在北大发起“北大画法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的一个包括西画在内的综合性艺术团体。这种呼应南北的“洋画运动”勾勒出了中国油画的“摇篮”。方君璧虽身处当时的西方艺术中心――法国,学习油画有其必然性,然而她对中国现代油画的意义也正是始于这不经意间。

经过波尔多美术学校三年系统的西画基础训练,方君璧的艺术天赋与才华得以显现。毕业那年,她顺利地考上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继续深造。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新古典主义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它的教学体系也被称为学院派,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方君璧之前,只有吴法鼎、江新、陈孝岗等极少数男性中国留学生入学巴黎高等美术学习油画和雕塑。1919年,方君璧成为了这所学府的第一位中国女留学生。

方君璧在西画学习之前并未系统学习过中国画,西画中的阴阳透视等基本技巧先入为主地融入在方君璧一生的创作中,但良好的国学基础却使方君璧有意识地将中西绘画的技巧、精神及哲理融而为一。1924年,方君璧的油画《吹笛女》参选法国春季沙龙的,这是她人物题材的早期代表作。画中女子方于身着中国传统旗袍,身姿婀娜,眉目轻垂,侧身坐姿吹笛。画面色彩柔和,方君璧自身的闺秀气息使她更善于表现东方女子的内秀婉约。在方君璧大量的人物画中,鲜有西方面孔,当时的法国艺术界为她即使是从事西画创作,遵循西画的规则,但始终保有着典雅的东方意蕴而赞叹。而这只是方君璧中西融合艺术风格的开始,作为班上唯一的东方面孔,正如方君璧自己所说,那时她更关注将东方民族的灵魂注入西画的创作中。

国画中的西画技法

方君璧中西融合艺术观的转变源于1929年底的那次回国,这是她在国内陆续停留的最长一次也几乎是唯一一次,前后近二十年。方君璧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从未停止,即使此时的她带着在法国取得的不小成就回到国内,但这些没有阻止她勇敢探索艺术的步伐。

回国后,她意识到可以使用中国画来进行创作,“中国画是轻的、灵的……反不如把西画的技巧用到国画中来表现我们的精神”。起初,方君璧以诗句为题,创作一些想象中的画,如出版在《艺风》中的《畏向苍苔读旧碑》(陈元孝诗)。1932年在一次画展中结识了同样提倡以西画技法改革国画的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兄弟,他们在国画用色、用墨等技巧方面给予方君璧颇多的指点。除了少量的艺术交流外,方君璧更倾向自己研究,用中国纸笔颜色水墨来画,将阴阳透视种种基本功夫运用其中。改革之路必定曲折,1935年,方君璧的国画、油画作品均参展艺风社第二届画展。徐仲年观后撰文道:“虽说绘国画,油画的气味依旧很重很重,如方君璧之流。……方君璧的《浴后》、《小孩像》极好,我奉劝方女士不要为了国画而荒弃油画……”对于外界的评价,方君璧坦然以为:“我是想把西画解剖学、透视学等原理,融合到国画中来,改正国画种种不合科学定律之处,能否成功,我亦不计。”抗战期间,油画颜料的材料愈发缺乏而昂贵,方君璧开始用中国宣纸、四川皮纸、日本纸等一切生纸画人像、鸟兽、风景、花卉,都别有意味。

即便是改画了中国画,方君璧的人物肖像仍然独具韵味。1943年创作的《陈君慧夫人像》甚是精彩。画中陈夫人沉稳端庄,温婉妩媚。眼神中透露着柔情与一丝干练,中国水墨的晕染彰显了女性的优美。方君璧的作品始终传承西画学院派结构严谨的塑造手法,这又使她的画柔中带刚,透显着高贵气息,将妇人的清秀古典表达地淋漓尽致。

中西融合的艺术观

方君璧中西融合的艺术观贯穿于其一生的创作理念中。1956年,方君璧定居美国波士顿后接触了禅宗哲理,之后创作了“老道士”、“禅意”,“读经”等一些油画。但方君璧以为虽然用了西画材料,但这些确是受了佛教、老庄哲学影响的中国画,若是没有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断是浮于外表而领略不到灵魂。方君璧的一生虽未经历穷困潦倒,但中年丧偶,后半生独自与三个孩子流离海外,这一切对于一个民族情结颇深的女子而言,想必仍是极大地痛苦。所幸她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海外自由的环境也为她的创作提供丰厚的沃土养料,她寄情于艺术中,不断的画了许多含有中国气息的油画和融合油画技法的国画。渐渐,她的国画和油画两方面愈来愈接近,最终融为一体。艺术本虚无,中西融合孰是孰非无法定夺,然而对艺术的探索则永无止境。方君璧的艺术追求和勇于探索创新的中西融合艺术观或许更高于其艺术作品本身。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王欣(1989-),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史论,艺术品收藏与拍卖。

上一篇:平面设计中的心理效应与传统文化效应 下一篇:旗袍图案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