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与预防的发展

时间:2022-08-18 09:51:58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与预防的发展

摘 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信号和特级警报。各种确诊病例均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突发风险的概率较高且复发可能性比性较大。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分析治疗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诊断;治疗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以及医学工作者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不断深入研究,人类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了进一步认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出现脑梗死的前兆,若不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治疗,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发展为脑梗死。基于此病的高发态势,医生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引起高度重视,以阻止其发展成为脑梗死疾病。文章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念定义、基本临床表现以及分析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一、短暂性脑缺血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对短暂性脑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存在许多分歧,但多数认为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局部脑血液循环障碍,主要原因:①微栓子栓塞,颈内动脉颅外段或椎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或心脏、主动脉弓脱落的微栓子阻塞微小动脉,引起脑缺血表现,当栓子溶解时被阻塞的微动脉或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使症状缓解消失。②动脉壁狭窄、动脉痉挛,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先天性变异及动脉硬化性狭窄时,可使脑血流缓慢导致脑供血不足,此情况更多见于有明显增生性颈椎病人,当急剧转颈造成椎动脉扭曲,或椎体增生刺激颈交感干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痉挛,可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高血压病人血管应激功能增高;当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也可引起脑血管痉挛,产生脑局部缺血、缺氧。③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时,侧支循环的血流受全身血压的影响很大,急剧的血压下降或心搏出量减少时可产生短暂性脑缺血。此外,血液成分异常,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高血脂均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脑动脉血流受阻或缓慢,引起短暂性脑缺血。

二、短暂性脑缺血常见危险因素

发生短暂性脑缺血的原因很多,诸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都是最常见的原因,而过度用脑、情绪激动、寒冷、劳累则可促其发生。

(1)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增加 ,其相对危险度为1.8~3.0,再发危险度达5.6。(2)吸烟可使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度增加2倍。并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不管是中度吸烟还是重度吸烟者,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戒烟2~4年,即可使卒中的危险度迅速下降,戒烟5年后,卒中的发生率与普通人群相似,适量饮酒可以预防缺血性卒中,而大量饮酒则会增加卒中的危险度。(3)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和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可以增加卒中的危险度。

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临床表现为:

(1)忽然出现局部性神经功能缺失或者视网膜功能出现问题。

(2)症状发作持续时间通常为5-15分钟,24小时内即可恢复,但经常反复发作。

(3)患者大多还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者高脂血症等其他疾病。

特有临床表现:

(4)颈部A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通常出现轻偏瘫或者对侧单瘫。失语, Homer综合症交叉瘫,眼A交叉瘫等均是颈部A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特有症状。有时临床表现为侧感觉障碍,意识模糊不清。

(5)椎一底A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临床表现由于受累血管的不同而导致临床表现出现差异。通常会有头晕目眩,伴有恶心呕吐以及耳鸣等症状。由于脑干的网状组织缺血导致下肢肌张力缺失,因此患者发作时会跌倒。同时会出现两眼视力功能缺陷和暂时性全面遗忘,两眼视力功能缺陷的原因是两侧大脑为枕叶视中枢供血的后动脉血管缺血;而暂时性全面遗忘则是由于供应海马、颖叶等的大脑后动脉缺血造成的。

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

(一)对诱因进行控制

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缺血性卒中的病人而言,尤其是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患者,可以对其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防止诱因引发更为严重的其他疾病,高血压是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使用药物进行个人单独治疗,使血压值恢复到120/80mmHg的正常标准。患者在高血压前期时(120一139/80-90mmHg),若伴随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者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糖尿病等,应当服用降血压药物。治疗药物通常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需按时定期测量血胆固醇,若LDL- C高于150mg/dl(5. 9mmol/l)则要改进以前的生活方式,并服用他汀类药物。必须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经常进行身体锻炼,注意口味清淡且低饱和脂肪饮食,体重肥胖增重者需采取减肥饮食方式。

(二)采用抗凝治疗及抗血小板治疗的方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若不属于心源性栓塞,不能口服抗凝药物而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例如在早期治疗时可使用氯毗格雷、阿司匹林(50-325mg/d)与阿司匹林联合缓释潘生丁等。但若将氯毗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出血危险性会大大增加,一般不推荐使用。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可使用氯毗格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若属于心源性栓塞,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来说,若年龄在65周岁以下,且无其他血管危险因素,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若年龄在65-75周岁、且无血管危险因素,排除禁忌以后,可服用阿司匹林或者口服抗凝剂(INR 2.0-3.0);若年龄大于75周岁,或者即使小于75周岁,但伴有高血压、左心室功能不全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建议患者口服抗凝剂(INR2.0-3.0)。对于心房颤动的患者来说,若不能口服抗凝剂,可服用阿司匹林。此外,心房颤动的患者若有机械性的人工瓣膜,建议进行长期抗凝,人工瓣膜类型不同INR的目标值也会有差异,但均不能低于在2.0与3.0之间。目前我国以肝素制剂为主要的注射抗凝药物制剂,其中以低分子肝素为主,该制剂有较强抗因子Xa活性,能有效促进纤溶同时加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栓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05).

上一篇:探讨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下一篇:人力资本出资的理论的内在缺陷及其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