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时间:2022-08-18 08:42:13

浅析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小学英语教学中不断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从如何让课堂有实效性,让课堂成为师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培养良好价值观的平台,是所有老师的愿望。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完善课堂环节、即时进行课堂评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几个方面对于英语课堂的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兴趣;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小学英语教学中不断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而小学英语教师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针对上述状况, 探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迫切,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要关注“人”,即学生的“全人”发展。承认学生是有巨大潜能的和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新课程英语教学倡导“以生为本,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要求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综合素质,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围绕学生和教材文本的特点开发利用好自身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其次,要足够重视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的教师还抱着“一桶水”、“红烛”、“学一阵子,用一辈子”等观念,却不知在当今这个时代,光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况且学生的多元智能并非两个容器间的传递;而“红烛”也终将越烧越短,失去光明。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还应充分重视自身的发展,这两者也是紧密相关的。

最后,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学科整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因此,英语教材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如新版的人教版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话题有环境、人口、网络、旅游、天文等,这些内容,在其它学科如社会、政治、科学中也先后出现,教师可以在与其它学科教师讨论后,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以加强学科的整合。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英语学科作为语言性知识,具有抽象性和实践性,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增加语言实践的量,学生才能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的能力”。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达到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情境,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开发和应用课内外教育资源,用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学生需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有效地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我们要采取多元的、综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而不是拘泥于一种。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看、听、说、读、写、译以及唱、游、玩、演、做、画等,以彻底改变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及机械操练的模式,从而在活动中构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情感交流、多维互动的局面,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通过感知、实践、体验和参与,习得语言,掌握语言。

三、注重教学方法,完善课堂环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兴趣是一个人渴求认识新事物,并力求接近该事物或该种活动的心理情形”。

我们通过学习小学心理学知道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的图片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新知识。将绘画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得到艺术的熏陶,既练习了英语,又愉悦了身心,可谓是一举两得。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他们的手脚总是闲不住的。在课堂上,与其让一些无意义的小动作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不如让他们好动的四肢为教学服务。比如,在记忆单词上,我就要求学生边读、边用心记、边用手写,这样更能集中注意力,事实证明达到了更好的记忆效果。

四、发挥即时评价的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大都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这种以分数、结果来判断学生优劣的做法存在不少弊端,是很不科学的,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学习潜能、学科特长等,教师给予即时、真诚、有效的评价,以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

五、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教师常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他们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对象。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个性发展得如何,是不言而喻的。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树立起“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关注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有巨大潜能和个别差异的活生生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新课程还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这里的合作,不仅是生生间的合作,也是师生间的合作。教学任务的设计、课堂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等,都需要师生间的合作。在合作中,师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和走向成功,并分享喜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师生之间若十分有默契的话,不仅有助于教学进度的完成,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拥有这一份默契,这就要求老师们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关心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重视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融入其中,观察研究学生,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尽量满足孩子们正确的愿望,真正地走进他们心中。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快乐主人,还需我们教师共同努力、去探索出更有效的途径,让英语真正走上快乐的直通车。

上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让教育百花园芳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