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鸿年 中国资本运作第一导师

时间:2022-08-18 07:20:36

黄鸿年 中国资本运作第一导师

最近,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著出版的《世界华人金融家》一书中,这样形容黄鸿年:“他是中国资本运作的第一导师,开创了外商大规模收购改造中国国企的先河,也是带领中国企业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先驱。他是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具示范效应的民间人物之一,黄鸿年对中国企业家的启迪作用,超过了一百本教科书。”

到山西小山村生活劳动

20世纪60年代,少年黄鸿年曾主动选择同北京的知青到山西的小山村生活劳动。他每天的任务就是整理庄稼、掏大粪、扫雪;白天辛苦劳动,晚上和八位热血青年挤在一个炕上睡觉;惟一的露天厕所设在屋外,上厕所时冷彻心骨的寒气让他至今刻骨铭心。水,要从500米深的老井往上打,先洗脸,后洗头,再洗脚,最初曾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洗澡,只能抹抹身子。乡村里没有电,只有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伴随远处传来的狗叫声。

过往的经历也让黄鸿年能更好地同中国各个层面的人沟通。他说:“交朋友通常有三项基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认知。到中国的卡拉OK,国内的领导常常点邓丽君的歌给我唱,而我高声唱出来的却是革命歌曲。”青年时代的共同回忆和经历,即刻让陌生化为熟悉,为黄鸿年在中国的人脉的建立和扩展奠定了基础:“现在回想那10年,不仅觉得没有浪费,反而是一个无形的宝贵资产。”

成立中国首家中外合资公司

1985年,黄鸿年重返神州,到青岛考察,可说是人事皆非,他感慨万千。当时他就有收购青岛啤酒的计划,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成功,但这个尝试让黄鸿年看到了巨大的机会。后来,黄鸿年同中信集团各以50%的比例成立了国联实业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控股公司,总共经历了八位国家副总理的批准后才得以执行。

“那是30年前,大家对股份制、收购、合并、上市......这些概念非常陌生。我就用马克思的语言同中国方面沟通,比如说,‘股份制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虽然是国有企业股份,但拿一些股票去上市,让老百姓也买一点,能够享受到企业赚钱后的一些好处,也是人民真正的当家作主。’”

众所周知,1980年到1990年,黄鸿年主要精力在新加坡收购联合工业的事宜上,当时通过不断的收购和出让,他将联合工业由一个注册资本1700万新元的小公司,发展成为资本

超过10亿新元的集团,资本增值了60倍 ,完成了当时新加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战。

一年收购大陆 200多企业

1990年,黄鸿年将联合工业的事宜告一段落 ,而转向香港发展,随后收购了亏损的日资上市公司――红宝石,并将其改名为“香港中国策略投资公司 ”,简称“中策”。

这个名称蕴含了黄鸿年的梦想,他希望运用海外华商的影响力,带动世界华商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中国国有企业合作,参与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中策当时的股东还包括李嘉诚的和黄集团、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日本伊藤忠等国际财团。

中策收购的第一家中国公司是山西太原橡胶厂,中策持股51%,并注入资金 ,公司的运作很快就脱胎换骨,这令黄鸿年增加了信心。随后,中策的阵线扩大到大半个中国,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在大陆收购了200多家企业,总投资超过百亿人民币,这在当时的中国也是史无前例的。

“ 我认为政策和策略是指南针,是商家在中国成败的关键。 在中国做生意要看清大方向,摸清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中央保持一致。”

当年被纳入中策旗下的国有企业,大多都能转亏为盈。1993年,中策将在国内收购的橡胶和轮胎企业,在百慕大注册并在纽约以“中国轮胎”挂牌上市,集资1亿美元,再用这些资金收购了重庆、大连、烟台等地的四个轮胎橡胶厂。中策也收购了北京、杭州等多家啤酒厂,并以“中国啤酒控股 ”在多伦多上市。

曾被指责导致国资流失

这些现在中国商场每个月都在进行、并已蔚然成风的投资方式,在10年前的中国,还一度曾被指责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黄鸿年说:“有人说,我将募集的钱放在自己的口袋了,认为我们是空手道,但这些资产都是我们用真金白银收购来的。上市后大股东所持有的股权套现了一部分,发售公众股后让自己的股权摊薄了,而套现的资金再用于其他项目的收购或新的业务扩展,这是资本市场中一个运作方式。”不过 , 在当时的中国,明白这些道理的人看来并不多。其实,这也是用外国人的钱来发展自己,是另一形式的招商引资而已。

也有人问黄鸿年,为什么他比较倾向于通过收购合并的资本运作,而不是通过具体的营运管理去逐步建立起商业王国。他的回答是,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一样,个人认为自己最舒服的方式,也就是他最适合的生活方式。

“我认为人生非常短暂,只有几个十年。一年365天,如果单单靠自己,你得用多少青春才能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企业?”

“兼并看起来是买卖公司,其实也可以理解成用金钱买时间。生命是个体验的过程 ,兼并企业的过程中,丰富了我对金融市场、各个行业的认知和了解,也浓缩了生命的过程。”

上一篇:胡杨林:金色的不老传说 下一篇:中医中药在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