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时间:2022-08-18 06:59:24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见人所未见,在事物探索中去发现规律。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实际,提出了在初中物理中加强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发挥创造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创造能力 创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物理对现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物理与自然、科学、人类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人人享受物理的成果和恩惠。但是,现在应试教育的束缚已让物理创造性受到了最极大的制约。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认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从以下着手:

1加强创造教育,培养创造精神

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创造教育的文章,如“创造教育的基本观点”、“创造思维的特点”、“创造技法”等;开设创造教育的专题讲座,如“你想创造发明吗?“谈谈创造思维”、“争当创造型学生,时刻准备为‘四化’作贡献”、“发展创造力、立志创造未来”。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创造力,掌握创造思维的特点和时代要求,具有创造意志、信念、情感等心理品质,从而树立勇于改革的创造精神。

2手脑并用锻炼创造才能

人的思维不能凭空产生,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开动脑筋找窍门,才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锻炼创造才干。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物理实验。通过基本操作的训练、实验考试、重难点实验的研究等活动,增强动手和创新动机,有利于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核心,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2)开展小制作活动。启发学生自找课题,在教师辅导下设计物理实验、改进和创制物理仪器。锻炼提高创造技能。

(3)参观和观看电视、电影。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展览;观看科技电视、电影。开阔视野,用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激发革命理想,扩展知识,获得新信息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4)讲科学小故事、写小论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外读物,大讲科学发明创造的小故事,启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周围事物,用创造思维方法去发现学习、生活、生产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将研究的心得、成果写成小论文,在会上交流、评比,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课外服务活动。组织学生研究欲知而未知的课题,并将研制成果为自己和同学服务,促进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树立为人民的思想。

3开拓思路,启迪创造思维

抓住典型问题的启迪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思维方法,把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反复结合,使创造思维水平逐渐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直到有所发现和创造。如“废电池不废”的专题活动中,当教师突然提出“怎样充分利用废干电池?”学生很难回答。为了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补充讲解了干电池的构造和产生电流的原理;组织参观生产干电池的全过程;诱导学生用已学知识、技能设计实验,动手研究,把废电池的各个组成部分利用起来,做到变废为宝、废电池不废。同学们一经引导 ,积极性高涨,人人动手,个个有法。但每个同学的方法不多,利用不广。再发动大家整理资料,阐明原理,进行大会交流。在互相启发下,越来越多。这时,以提出“哪种方法最好?”,“哪个同学的办法最理想?”,同学们争相发表意见,问题就集中了。经过反复扩散与集中,开拓了思路,训练了思维,激发了创造欲。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所谓逻辑思维是指依据已有的知识和事实,遵循一定法则,按照严密的步骤进行抽象、概括、判断、推理,从已知到未知,把握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在创造活动中,学生依靠直觉思维,提出大胆猜想、假设,这些假设能否成立,还必须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周密的论证。离开逻辑思维,这些猜想和假设将是毫无意义的。

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资料表明,高智力不一定能保证一个人有创造性活动,但低智力肯定有损于创造活动。因此,智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智力又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核心的。因此,我们在强调发展创造思维时,决没有理由贬低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永远是人的思维最基本的形式。

此外,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发现问题过程中,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能性也就越大。在提出假设阶段,知识经验丰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和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力是与他们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基本思维方式的训练都是密切相关的。

5因人引导,开发独创能力

人们往往认为成绩好的才有创造性,而成绩差的与创造无缘。因此,中差生常自悲,不敢大胆设想,抵制了创造的萌芽。我以陶行知先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主张,对学生进行教育,并针对学生的爱好、特长等个性具体帮助,扬长避短,因人引导。如启发动手能力强的改进实验、创新仪器;帮助写作水平较好的查资料、找题目、定点观察某一事物的变化,写小论文或小建议;对学习好、思维敏捷的学生布置难题,要求作一题多解。或找最佳答案、或作物理知识的专题论述,或超前学习准备参加物理竞赛等。总之,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水平,鼓励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在各个层次上发展个性,开展独创能力。

创造力人人皆有,但对相当多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沉睡的资源。只有采取科学方法有目的的实施创造教育,才能开发人的创造力资源,只有发挥了每一个的创造力,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下的检务公开机制初探 下一篇:简论大学生心理社会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