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集中屠宰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18 06:10:24

基层集中屠宰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总结基层集中屠宰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监督管理、法律宣传、查物验证及检疫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保障畜产品安全,推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集中屠宰;检疫;监督执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331-02

实行集中屠宰检疫,认真搞好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工作,有利于加强屠宰管理,控制疫情传播,制止病害肉、注水肉上市,防止环境污染,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增强控制动物疾病和检疫监督管理综合能力,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实施动物卫生监督科学化,全面提升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动物卫生监督秩序的有效手段。但是当前基层屠宰检疫存在检疫手段落后、基础设施投入滞后、检疫手段仅停留在感官检查和剖解检查等诸多问题[1-2]。

1存在的问题

(1)学习、宣传不到位。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云南省动物防疫管理条例》《肉食品卫生检验规程》及其他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同时,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经营户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肉食品安全认识不足。检疫执法工作还未被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接受。

(2)检疫工作不规范,手段落后。检疫工作没有按照《屠宰检疫规程》、“四部规程”开展屠宰检疫工作。屠宰场设施缺乏,没有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

(3)检疫员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技术手段滞后,执法工作不规范。

(4)流通监管不到位,场地检疫尚未正常开展。由于畜禽饲养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部分区域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缺少有力的监控手段。

(5)监督机制不健全,人员不足,经费紧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屠宰检疫工作缺乏日常监督机制,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6)屠宰场加工设备落后,管理不规范,受资金、条件影响,设施简陋,达不到规范要求,消毒、无害化处理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2对策

(1)加强各部门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密切协作,严格执法,规范操作,共同承担维护屠宰检疫工作的责任。

(2)加大对《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投入一定资金,定期利用电视 、报刊等媒体扩大宣传;在农村集贸市场,各村委会设立专门的宣传栏,定期或不定期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肉食品卫生检验规程》《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力争做到家喻户晓,提高肉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及履行防疫、检疫业务的自觉性,使广大消费者树立肉食品安全意识。使检疫执法工作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了解、理解和支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3)严格查物验证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凡进入屠宰场待宰的牲畜,都必须凭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入场,跨县入场者必须持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方可入场。

(4)严格规范屠宰检疫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加大力度,强化硬件设施,规范建立检疫室,在检疫室公示规章制度、检疫人员及举报电话,接受监督。②规范检疫行为。明确检疫岗位责任,按照“四部规程”规范操作。③规范消毒。每天对屠宰场、公共场所、运输工具进行严格消毒[3]。④安排规范的票证标识回收。值班人员对入场畜禽检疫票证,严格查验后回收。⑤规范签证。对屠宰检验合格的胴体加盖检疫验讫印章,由检疫人员按照证章填写,规范签发动物产品合格证明。⑥规范无害化处理。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严格按照《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及《无害化处理规程》等对病死及死因不明的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4]。⑦规范记录。建立屠宰检疫、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记录册,规范登记。

(5)加大市场巡查监督力度。树立“服务执法”理念,狠抓执法队伍建设,做到“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建立举报、投诉和咨询服务体系,严把肉食品入市关;抓好专项治理,营造监督、检查执法氛围,推进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6)依法打击私屠烂宰行为。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提高和保障肉食品质量安全,确保有疾病的动物及产品不能进入或流出屠宰场,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在加工环节不被污染。检疫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为经营户提供优质服务,做到让经营者满意,让消费者放心。协同工商部门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私屠烂宰不法行为,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

(7)加强检疫人员的培训。检疫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检疫工作开展的好坏,反映出动物检疫工作体系的完善与否。加强对检疫人员的培训,建立一支相对稳定、责任明确、纪律严明、执法规范的检疫队伍,提高技能,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持证上岗,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使“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落到实处,保证《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执行完全到位。因此,主管部门每年必须对检疫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检疫知识和政策培训,提高检疫人员的政治素质、执法水平及业务水平。

(8)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协作,整顿规范定点屠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屠宰场的监督和管理。②兽药、饲料等监督部门要加强对生产、销售、抗菌素、“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监督管理。③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屠宰加工厂和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④卫生监督部门要对屠宰场的卫生消毒情况定期抽查[5]。只有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齐抓共管,才能杜绝不合格肉食品上市。

总之,针对目前屠宰检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相关部门应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社会性工作格局。加强屠宰管理、整顿、规范食品市场,确定专项治理和执法打击重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目标和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控制和消灭畜禽疾病,保障畜产品安全,真正让消费者吃上 “放心肉”,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地方经济发展。

3参考文献

[1] 康育民,乌兰托亚.呼伦贝尔市牲畜定点屠宰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2):62-63.

[2] 赵少波.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大同市牛羊定点屠宰工作[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95

[3] 张学礼,张玉荣,张国玲,等.家禽定点屠宰场各环节的消毒[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58.

[4]李洪林.倡导“冷鲜肉”消费 推进屠宰检疫规范化管理[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6):68.

[5] 王庆光.浅谈肉类市场检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B12):79-81.

上一篇:灌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下一篇:桂阳县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措施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