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视角分析杉浦康平设计的独特性

时间:2022-08-18 06:04:07

基于音乐视角分析杉浦康平设计的独特性

摘要:众所周知,杉浦康平是现代书刊设计实验的创始人,视觉信息设计的建筑师。此外,在音乐方面也造诣颇深的杉浦,对音乐的热爱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可以说他创作出那么多与众不同的设计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音乐的这种疯狂迷恋,音乐已经融入杉浦康平的生活空间,渗透于他的生命之中。笔者基于音乐的视角来分析杉浦设计的独特性,从多样的角度去看待杉浦设计的流动音乐性。

关键词:杉浦康平;音乐;设计理念;混沌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92-2一、 杉浦康平的音乐内涵探讨

(一) 杉浦康平与音乐领域的交叉背景

杉浦先生生于1932年,早在初中时期就酷爱音乐,喜欢留恋于东京新宿的旧唱片店,收集了许多亚洲民间音乐以及现代音乐,其中就有德彪西在巴黎世博会上听到并受其影响的甘姆兰蓝曲调;也曾经带着CDWalkman去搜集各种不同的声音。对音乐的喜好早早在杉浦的心中埋下了种子,音乐的修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对于视觉传达的理解。

1956年杉浦康在日宣美展获大奖,获得日宣美奖的作品也体现了他对音乐的痴迷。20世纪50年代起,他创立以视觉传达论、曼荼罗为中心展开包含音乐论的研究,并多次策划有关亚洲文化的音乐会。到60年代在《音乐艺术》等设计中注入自我增值概念,运用数个母体同型的移动变向衍生变幻无穷的造型。他在正方形框架中寻求几何学抽象构成,创造序列音乐作曲中的数理性秩序法则。杉浦先生一直关注意大利的前卫艺术运动,研究未来派的噪声音乐的构成规则,或联想地球宇宙空间弥漫的电磁波的表现形态。

由东京都文化局出版的反映日本民俗文化的季刊杂志《银花》,自20世纪70年代初刊至今一直由杉浦先生担任设计。已有整整三十六年,他为构建近代活字主流字体的审美气质和传达表现做了大胆的试验和实践,尤其是粗宋体那种浓重的“黑色”,在竖排字体的构成中尽情施展具有丰富的音乐节奏感的魅力。

在音乐方面造诣颇深的杉浦先生,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与松平赖晓合作主办了“作曲家集团五月会”,与山口胜弘合作了“高桥悠治钢琴音乐会”等重大活动的策划,使得音乐和设计的融合达到了崭新的阶段。武满彻与杉浦康合作而成的充满色彩感的图形乐谱“钢琴日冕”及“弦乐日冕”等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他对现代音乐创造性的现场设计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音乐融入杉浦康平的生活空间,渗透于他的生命之中。此外,他的音乐唱片设计是另一个庞大的设计领域。

二、 杉浦康平设计创作的原动力

(一) 宇宙构筑设计理念――混沌中的秩序

杉浦康平早年就开始思索关于宇宙秩序的问题:这个世界究竟是“混沌的世界”还是“秩序井然的世界。”换句话说,是不定型的世界还是几何形态的多面体组合的世界。在去乌尔姆以前杉浦认为在纷杂的事物背后存在着所需的秩序和理念,这方面和开普勒和巴赫时期的和谐有一定关联――把宇宙和人类的秩序作为定型和和谐问题提出来。所以在乌尔姆以前有不少关注噪音的作品,同时也反映着杉浦如何将构成世界基本结构的秩序通过造型揭示出来的愿望。

杉浦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正值日本战后的废墟重建。日本当时社会处于一个极度纷扰的状态:美国杂七杂八的文化在那时一拥而入,工地上震耳欲聋的建筑噪音,还有游行示威的骚乱声,加上杉浦十分喜欢未来派――遭遇工业革命的喧闹而产生的艺术,所以直觉上杉浦觉得创造的根源产生于无秩序中,这种在毁坏的噪音中寻求秩序比较接近于禅宗的精神。禅的基点就是“破”,惟有打破当下所有的成见与局限,才能真正自由。打破原有秩序以后一个新的、完全自由的生命诞生了,叫做“悟”,此时就达到“当下无别”的境界,圆满自足,自由无碍。

杉浦先生的设计语法是典型东方式的,带有强烈的东方哲学色彩,核心是和谐、共存。他强调“多主语的世界”,即“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杉浦康平编著《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解释为“万事万物都有主语,森罗万象如过江之鲫,是一个喧腾世界,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彼此重叠丛生、盘根错节,连成一个网,每一个事物经过轮回转生达到与其他事物的和谐共存,即共享精神气韵。”

《易经》将自然之混沌关系描述为“太极”。太极至显于易――变易,太极图像我们描绘了阴阳之间、有无之间、显隐之间、动静之间的转化、不可言状的图景。阴阳两气之激荡为易之显现,所以混沌也可以被解读为隐喻的创造性,是对宇宙创造生命并不断发生变异的丰富性的别名。混沌“非有非无”,倘若我们局限于已经了解的感知和思维形象,将混沌局限于认知的世界和先前构建的理论和知识框架中,则“混沌死”。毁坏性的噪音中包含着创造性的根源也就是这个道理。

(二) 文字的音感

1. 文字是连接声音和图象的桥梁

文字具有相当巧妙的象形型,它的每一点、一撇、一划都蕴含着一种内力和深意,这就是杉浦先生所说的文字灵的蕴含力。一个好的设计要使图象和文字处于相互和谐,相互融合的位置。

杉浦先生设计的季刊《银花》杂志,开启了人们心灵之感。垂直、水平、倾斜的文字,23.5度地球南北极轴心角度到呈现多种不同的倾斜度,各类文字通过活性化的组合聚集在封面上,字的虚实感,抑扬顿挫,急缓强弱与文字图片的结合流淌出来的音感自然而然的刺激到了读者的听觉。

2. 文字编排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1972年,杉浦康平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派遣的代表团第一次访问印度,调查研究印度文字。在印度,人们自古相信声音是赋予物质生机的造物主力量,这一切让杉浦康平顿悟出“文字就是声音”的文字观。在《游》第八期内文编排设计中,杉浦尝试在杂志中将文本文字的字号同说话声音的大小建立一种关联,但又不是简单的对应:文字的大小,乃至说话声音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呐喊与低语,即两种声音的对比,不是说低语声音一定弱小,有时低语比呐喊的频率还高;以及对于书脊处刻意安排汉字、日文、伊斯兰文、英语的位置,造成狭小空间内多种语言的喧哗。

季刊《银花》是反映日本人的心和手的创造,对亚洲寻根溯源,发现并且反映生活中的美意识的杂志。在杂志创刊初期,杉浦就尝试挑战现代文化语境下默读文字的习惯,将各种民间方言引入杂志的封面设计中。在日本,某些方言不读出来是无法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杉浦康平是要创造一种“会说话的编排设计”。他将浑厚、清爽的日语发音同粗壮有力、收笔干净利落的秀英体结合,这种编排让人能够感受汉字所传达出的“乐曲的声音之美”,是对音乐旋律的间接的转化。

三、 杉浦康平设计的音乐特色分析

(一) 噪声――文字――图象共生模式――和音

在杉浦康平的设计中,噪声――文字――图象共生模式主要体现在《真知》、《游》等杂志封面中。

《真知》第二期的零号刊内部为线性结构的文本,在空间上呈现大小、朝向变化呼应的对峙矩形,并赋予文字磅数与浓度的变化;矩形间隙插入大大小小的图形:星辰、锯齿、墨点、抖动的曲线,它们之间有运动的避让,发出各自的声响。内文的每一页都是不同的体例拼版,可以说是实现了随机性的最大化体现,而混沌中的秩序则是隐藏的错综复杂的图形、文字、符号的时空间关系。让各种不同声音的要素在不同层面上发生关系从而产生了经典的和音。

(二) 有音响的“自我增值模式”――律动感

“自我增值”是杉浦康平研究“从杂音趋向秩序”的生成法中极为重要的设计语法。杉浦康平把对相同符号图形进行不停反复、位移、切割、重组以生成变幻不定或不断增加的图形称为“能增值的图形”。这些让人感到不安的手法在我们看来是对于原形态的秩序本身是一种威胁和破坏,是在和音中引入“噪音”的手法。“增值的图形”通过这种持续的自我否定,在毁灭自身、打破秩序的同时变异进化出新的形态与秩序。这两种过程相互渗透、并存、无限循环。如果把最初的几何形态固有秩序看成一个规则的秩序系统,那么切割、错位、颠倒等手法就是极具偶然和随机的外力。第一次对于原形态看似简单的偶然的切割就好像不经意煽动翅膀的蝴蝶,却由此开始反馈叠加造成一场风暴。因此,“自我增值”这种非线性模式充斥着颠倒、解构、混沌特性,是一种音系统,具备强烈的律动感。

(三) 发音的“格律美”――节奏感

“格律”是一种语言中的结构骨架,是以段落规划发音的节奏,这种发音节奏是建立在以听觉识别为基础的感性文字之上。格律的设计基于发音、呼吸的节奏是一种理性的设计。各种变化多端的文字组合、妙语连珠都依附、借助于这个秩序的骨架之上。

杉浦先生创造性地将瑞士完善的网格体系运用到日本特有的竖排格式中,同时他的设计规则是一种靠倍率增减架构秩序的格子天地。他在构建近代活字主流字体的审美气质和传达表现中,粗宋体那种浓重的“黑色”在竖排字体的构成中尽情施展具有丰富音乐节奏感的魅力。

四、 总结

从音乐视角分析杉浦康平设计中的独创性,可以发现音乐元素已经融入渗透的杉浦康平的设计之中。更深一层分析,杉浦康平设计理念带来进一步的启发就好像他“复眼”的特质,运用多视点、多角度、多层次、复合性的方法去解析和探索,这正是杉浦康平设计理念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汪燕翎.杉浦康平的亚洲视觉与乌尔姆设计学院[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2]李栋 沈飞.书之脉动――杉浦康平的设计方法与哲学[J].设计与文脉[J].艺术设计研究,2012,(02).

[3]吕敬人.杉浦康平――现代艺术设计的先行者[J].装饰,2007,(04).

[4]吕敬人.在混沌与秩序中探游[J].美术观察,1996,(05).

[5]刘瑜.汉字是我的源泉[N].深圳商报,2006126.

[6]胡虹.解构杉浦康平的杂志设计语言[J].包装与工程,2008,(02).

[7]李俊涛.道家云篆隐语的卦易图像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2.

[8]韩慧君.试论符号美学语境下的艺术造型与生命形式的逻辑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01).

[9]陈楠.从“格律设计观”看“参数化设计”对视觉传达专业发展趋势的影响[J].创意与设计,2013,(01).

[10]吕敬人.书艺问道[J].美术之友,2009,(05).

[11]张卓尔.杉浦康平的东方美学情结[J].艺海,2012,(10).

[12]刘伟.书籍设计与汉字声感[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作者简介:

袁诗音,女,江苏无锡人,陕西师范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化艺术设计应用与教育研究。

上一篇:消毒供应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探讨 下一篇:室内设计中光影与色彩的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