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时间:2022-08-18 03:36:34

数字化时代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电脑网络、手机等数字信息覆盖了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时空距离瞬间缩短。数字化革命呼唤出新的艺术设计亦是其发展产物之一。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201-01

数字化时代艺术与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形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计算机动画、数字化艺术、数字娱乐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中外计算机科学家和艺术家以空前的热情进行着更高起点的计算机艺术创造,业界人士也高度关注着数字化时代艺术与设计的创造成果,因此出现了诸如数字动画、数字美术、数字电影等新的表现形式,以及网络化设计、协同设计、虚拟设计等新的设计方式,数字科技、艺术、设计的高度融合,催生了数字化艺术设计这一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

探索跨学科、跨专业整合培养“数字化时代艺术与设计”创新型人才的策略,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整体综合实力,提高这一行业的发展水平,缩短与国外高校的差距,培养跨世纪的高科技创新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现状

从数字化时代艺术与设计相关学科方面来看,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许多著名的高校都成立了从事数字化时代艺术与设计研究教育的基地,许多跨国公司更是投资于数字化时代艺术与设计有关的项目。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著名高校均设立了相关的学院或者系,开展相关的科研和人才培养,美国的好莱坞更是这一模式的体现。在国内,许多院校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均成立了相关专业或者院系,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了数字艺术设计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数字媒体系、北京电影学院的动画学院等,培养数字媒体设计、网络媒体设计、动画设计等方面的人才。

二、人才培养策略

我们根据“数字化艺术与设计”学科特点制定了如下的学科构成体系以及研究内容。

1.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宽培养渠道

“数字化时代艺术与设计”学科成立以来,本学科已经与香港理工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实现两校合作培养,浙江大学授予学位的机制。目前,本学科正在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有三名,毕业了一名。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中科院计算所、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浙江大学体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实验室等建立了合作机制,利用多学科优势培养跨学科高级人才。

另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CAD与数字艺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图像图形学会计算机动画与数字娱乐专业委员秘书处均设在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并于2004年10月主办召开了“首届智能CAD与数字娱乐学术会议”,在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智能CAD等领域开展了相关的探讨。这两个专委会的设立,将会为本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2004年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主办的“第五届国际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与概念设计”学术会议设立了数字化时代艺术与设计专题,对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并在大会上决定以后每届会议上均设立这一相关专题。

2.跨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理念

对于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又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而言,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语言、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等,而对于艺术和设计却缺乏应有的深入了解。因此,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了解一定的艺术和设计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数字化时代艺术与设计”研究内容(如图所示)中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开展数字化时代艺术与设计技术、工具、手段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对于从事艺术和设计研究的学生而言,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内容”,如音乐、舞蹈、设计理论和设计手段等,但是他们缺乏对计算机技术和设计技术的掌握和深入了解。因此,需要他们结合计算机技术知识,实现“内容”研究的技术化,达到培养目标。

然而,怎样将上述二者他们有效地进行整合,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意识和文化氛围,需要在管理、教学、研究中进行有效、深入的探索,找到一条既满足学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又能达到学校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几年的探索,目前这个学科点已经毕业了几位博士生和研究生,为这一交叉学科的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

3.跨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机制

变革旧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招生、专业课程设置、考核制度、学位授予等方面。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缺乏创新活力,创新性人才培养滞后是制度失衡所致,表现为制度供给不足与制度安排有余并存。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创新人才培养不力的问题,必须从制度建设着手。

(1)专业课程设置

要鼓励学生利用学校的整体资源,选修与研究相关的课程,拓宽知识面和加深研究深度。课程设置是培养跨学科人才的重要体现。跨学科培养人才要求课程设置既要宽口径,又要具有深度。不仅适用多学科人才来选课,拓宽知识面,开展交叉研究,同时又要注重一定的理论深度,满足学生的研究能力。

(2)招生设置

在招生政策上,我们鼓励相关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文学艺术、工业设计、心理学、数学、管理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学生报考。同时,在入学考试试卷的设计上,我们针对不同的培养方式,设置了不同的试卷,以吸纳有利于发展本学科特色的人才。跨学科培养创新性研究人才,必须打破以往的招生政策,鼓励交叉、多学科人才来报考。

学生根据自己的培养计划来选修有关课程;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培养计划跨专业、跨学院选修相关课程。本学科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前沿、数字化时代艺术与设计技术及应用等学位专业课,计算机图形学与CAD方法、虚拟环境及应用、虚拟人技术及应用、数字文化与媒体网络、非语言艺术、感性设计与工程、网络化艺术与设计、模糊计算及应用、计算机动画、非真实感图形学等选修课。3.考核制度

跨学科培养人才不同于单一的考核方式,它必须是多向的。它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本学科点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或者举行学术讲座,举办相关研究的学术报告,提高学术水平,增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

在数字化时代艺术与设计领域,我们正在积极探索跨学校、跨实验室、跨学科实行导师组的形式。同一博士生实行以一名导师为主,同时配上一名或者两名相关领域,或者交叉领域的副导师,实现多通道培养研究生。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考核是学科培养的一大重点问题。

三、结语

随着数字化时代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此同时,中国在这方面的高级人才却十分奇缺。中国正在努力打造新兴的行业――动漫、游戏制作。如北京、上海、长沙、武汉、成都、杭州等都在着力打造动画游戏基地,杭州市还也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为了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数字化时代艺术与设计学科对于培养高层次的综合性人才更显得尤为重要。

*该文为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优化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ZY15071)。

参考文献:

[1] 张英、董俊国:交叉学科是培养优秀研究生的摇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2

[2] 罗仕、陈杭渝: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的途径探讨[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2

[3] 孙守、潘云鹤:数字化时代艺术与设计研究进展[J].中国机械工程,2004,15

作者简介:

陈丹(1982―)女,辽宁沈阳,沈阳工业大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数字化时代艺术设计。- 3 -

上一篇:浅谈山地居住区规划中规划设计 下一篇: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电能表校验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