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

时间:2022-08-18 03:28:48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幽门螺杆菌

【摘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及hp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胃镜检查并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抗体,对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hp感染进行分型诊断。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中年组和老年组hp感染率分别为73.73%和69.69%,hp感染总阳性率72.72%;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中年组和老年组hp感染率分别为76.59%和81.81%,hp感染总阳性率77.58%。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10例,hp阳性率32.25%,十二指肠溃疡86例,hp阳性率85.14%;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3例,hp阳性率27.27%,十二指肠溃疡42例,hp阳性率89.36%。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有明显相关性;其中hp抗体分型发现hpⅰ型菌株比ⅱ型菌株更有可能增加慢性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幽门螺杆菌

关于幽门螺杆菌(hp)与肝病的协同致病作用,国内外已有相关报道〔1~3〕;但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少,且观点各异〔4,5〕。本研究通过免疫印迹技术诊断hp感染,并结合胃镜检测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及hp分型的临床意义,以期指导临床诊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门诊及住院的132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及同期检查的58例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后诊断消化性溃疡。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组中,男106例,女26例,年龄33~78〔平均(53.82±9.7)〕岁,中年组(年龄<60岁)99例,老年组(年龄≥60岁)33例。58例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其中男49例,女9例,年龄40~79〔平均(59.36±5.9)〕岁,中年组(年龄<60岁)47例,老年组(年龄≥60岁)11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轻度16例,中度13例,重度29例;肝脏功能按child?pugh分级:a级10例,b级21例,c级27例。两组病例检查前1个月内均未应用过抗生素、铋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对每位患者均进行hp抗体血清分型检测:应用免疫印迹法(深圳伯劳特生物公司产品) 检查hp的细胞毒素caga(128 kd和116 kd 区带)、空泡毒素相关蛋白vaca (95 kd和91 kd区带)、尿素酶ureb(66 kd)和尿素酶urea(30 kd区带)抗体,将有caga区带及/或vaca区带显色的定为ⅰ型(毒力型)hp感染,无caga区带和vaca区带显色的定为ⅱ型(非毒力型)hp感染。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hp感染情况

132例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阳性96例(72.72%);其中99例中年组hp阳性73例(73.73%);33例老年组hp阳性23例(69.69%)。58例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阳性45例(77.58%);其中47例中年组中,hp阳性36例(76.59%),11例老年组中,hp阳性9例(81.81%)。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溃疡部位与hp感染关系

132例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胃溃疡31例,其中hp阳性10例(32.25%);十二指肠溃疡101例,其中hp阳性86例(85.14%)。58例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胃溃疡11例,其中hp阳性3例(27.27%);十二指肠溃疡47例,hp阳性42例(89.36%)。无论慢性乙型肝炎还是乙肝肝硬化,合并十二指肠溃疡者hp感染阳性率均高于合并胃溃疡患者(均p<0.05)。

2.3 hpⅰ型及ⅱ型感染与临床结果的关系

ⅰ型hp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和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9.58%和86.66%,显著高于ⅱ型。ⅰ型hp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和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hp的发现是胃肠病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其在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中的重要致病作用已得到公认〔6,7〕。随着对hp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p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3,8〕。来自国外的一组研究认为hp感染不是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9〕,由于肝源性溃疡hp感染率仅约为40%~50%,明显低于非肝病消化性溃疡的80%~90%。刘均平等〔10〕应用胃镜检查并同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中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两组hp感染率平均为46.9%。本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并且各自的中、老年组之间的hp感染率相近,无统计学意义;在两组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者hp感染率分别为85.14%和89.36%,显著高于各组的胃溃疡患者,提示hp感染是慢性肝病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的良好相关因素。两组中胃溃疡的hp阳性率均较低,因样本太小不能确定hp感染是否为慢性肝病胃溃疡的致病因素,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观察。

hp具有一系列的致病因素,依据其两种毒力较强的致病因素可以将hp分为两型,其中ⅰ型菌株能使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变形和损害,易引起溃疡和诱发癌变;ⅱ型菌株毒性小,感染后一般只是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阳性者中,分型为ⅰ型者分别为89.58%和86.66%,明显高于ⅱ型菌株的感染率,提示ⅰ型hp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本研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血清hp抗体,可对hp感染进行分型,操作简单、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但以往的研究证实,某些检测为ⅰ型的hp抗体,经过快速尿素酶试验或14c呼气试验确认并不支持患者存在有hp现症感染。这可能因为血清hp抗体水平与患者本身免疫能力有关,也可能由于既往感染hp痊愈后,抗体在体内消失缓慢,在血液中仍存在〔11〕。这可能是本研究结果明显高于其他研究的原因。总之,乙肝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仍遵循胃十二指肠黏膜攻击因素与自身防御/修复因素平衡破坏的学说,但hp感染导致黏膜损伤可能是其始动因素。

【参考文献】

1 avenaud p,marais a,monteiro l,et al.detection of helicobacter species in the liver of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primary liver carcinoma〔j〕. cancer,2000;89:1431?9.

2 fan xg,zou yy,wu ah,et al.sero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j〕. j biomed sci,1998;55(3):176?8.

3 张永贵,王江滨,季尚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p抗体检测及抗hp抗体与hbv载量和hbv基因型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2)278?81.

4 张秋寅,华建平,李俊美.慢性乙型肝病及肝源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23):21?7.

5 ponzetto a,pellicano r,leone n,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seroprevalence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neth j med,2000;56:206?10.

6 vandenplas y.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0;6:20?31.

7 sakai t,ognra y,narita j,et al.simultaneous early adenocarcinoma and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lymphoma of the stomach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gastric cancer,2003;8:191?6.

8 leone n,pellicano r,brunello f,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seroprevalence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of the liver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ancer detect prev,2003:27:494?7.

9 tsai cj.does quantitative serologic testing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predict peptic ulcer disease in cirrhosis〔j〕.gastrointest endosc,1999;50:381?6.

10 刘均平,穆 毅.慢性乙肝和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观察〔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8):770.

11 陈海英,番 敏,张 柳.免疫印迹技术在临床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9(10):995?6.

上一篇:复合锌硒片对老年肺尘埃沉着病患者脂质过氧化... 下一篇: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