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定位微创动力髋螺钉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护理

时间:2022-08-18 03:26:41

体外定位微创动力髋螺钉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定位微创动力髋螺钉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体外定位微创动力髋螺钉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 总结其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 术后2例发生便秘, 未出现压疮、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体外定位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术后给予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 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体外定位;动力髋螺钉技术;术后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6.16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发生于股骨颈关节囊外至粗隆下5 cm范围内的骨折 [1], 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行动能力。目前, 临床应用体外定位微创动力髋螺钉技术治疗, 具有手术创伤小、牢固固定、骨折愈合良好的优势, 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体外定位微创动力髋螺钉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 男31例, 女9例, 年龄65~82岁, 平均年龄72.5岁;26例顺粗隆间骨折, 11例逆粗隆间骨折, 3例粗隆下骨折;28例新鲜骨折, 12例陈旧性骨折。根据Evans骨折分型:3例Ⅰ型, 18例Ⅱ型, 14例Ⅲ型, 4例Ⅳ型, 1例Ⅴ型。合并症情况:19例高血压, 5例冠心病, 2例心律失常, 6例糖尿病, 8例慢性支气管炎。

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 对患肢予以制动固定, 利用皮套牵引, 重量2~5 kg[2];常规术前检查, 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骨折前基本生活自理, 具有正常心肺代偿功能;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等合并症得到控制;术前6个月无心肌梗死;术前3个月无心绞痛;无严重肺通气功能低下;无出血倾向;无血栓病史;无严重骨质疏松。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证, 实施硬膜联合麻醉, 行体外定位微创动力髋螺钉固定术治疗。术后, 给予患者综合性临床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密切监测 向麻醉师、责任医生了解麻醉方式及术中情况, 观察患者呼吸、意识、脉搏, 注意留置导尿、输液管、术后镇痛泵的通畅和固定情况, 利用动态心电监护仪每隔15~20 min观察患者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注意输液速度, 避免引起肺水肿或心力衰竭。

1. 2. 2 护理 术后6 h内, 保持去枕平卧, 患肢取外展中立位, 可在患肢下垫软枕抬高, 禁止侧卧, 以防止髋螺钉松动或部件断裂导致内固定失败或髋内翻。

1. 2. 3 疼痛护理 老年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较差, 且疼痛会对其心理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术后镇痛。本次研究应用自动镇痛泵予以镇痛, 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痛泵, 加强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疼痛反应, 详细讲解疼痛原因, 可通过交谈、闭目、深呼吸等方法转移注意力;观察体征及症状, 适当调整镇痛用药方案。

1. 2. 4 并发症护理 ①呼吸系统疾病。术后24 h给予雾化吸入、吸氧治疗, 通过雾化吸入和氧气湿化可促进患者呼吸道纤毛的运动, 有利于排出痰液;遵医嘱应用止咳、抗感染药物, 协助患者拍背, 指导深呼吸、咳嗽、咳痰的技巧。②预防压疮。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 由于老年人的皮肤弹性较差, 体质虚弱, 免疫力低下, 且多伴发其他合并疾病, 且术后限制活动影响了局部血液循环, 容易出现压疮, 对此应定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 以避免压疮。③泌尿系统感染和便秘。老年患者术后胃肠蠕动缓慢, 抵抗力较差, 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和便秘。对此, 应叮嘱患者增加饮水量, 饮水1500~2500 ml/d;多进食纤维含量高、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协助行腹部按摩, 以促进胃肠蠕动。对便秘患者, 可应用中药调理、石蜡油口服、开塞露塞肛等对症治疗。

1. 2. 5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 老年患者术后长期卧床, 血管内促凝物质增多, 容易形成血栓。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患肢颜色、温度、感觉、活动功能、末梢循环、疼痛、肿胀情况, 若患肢青紫、苍白、低温, 可考虑血液循环障碍, 遵医嘱应用循环改善药物 [3];术后早期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 以预防静脉血栓。

1. 2. 6 切口护理 观察切口敷料颜色、切口渗液、渗血、疼痛、肿胀情况, 保持敷料干燥、整洁, 若有污染或渗液时及时更换, 通常需隔天换药, 术后2周可拆线。为避免切口感染和血肿, 可留置引流管, 并连接负压;患者在翻身时, 注意引流管不脱落、不弯折, 保持引流瓶低于床面。注意观察引流液量、颜色, 保持引流管通畅, 每日更换负压引流瓶,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一般引流48~72 h可拔除引流管。

1. 2. 7 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为生命体征稳定后, 通常于术后1 d, 以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肌肉萎缩。术后1 d, 指导患者活动踝关节、足趾, 同时进行臀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持续10 s, 间隔10~15 s, 每组10个动作, 6~8组/d;2次/d对患者予以肌肉按摩, 以减轻肿胀。术后1周, 可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和屈膝锻炼, 在床上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 若关节无疼痛可做直腿抬高, 10~15 min/次, 3次/d。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4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 术后3个月随访时, 均骨性愈合, 其中37例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功能恢复, 3例屈髋活动轻度受限, 行走时髋关节轻度疼痛, 膝关节和踝关节无功能受限。术后2例发生便秘, 给予对症处理后有效改善, 均无发生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压疮等并发症。

3 小结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合并全身性疾病, 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肺炎等, 骨折疼痛、术中麻醉和操作的应激可能导致合并症加重[4], 加之老年患者对生命安危的担忧, 多存在较大心理压力, 对治疗效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 术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中, 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和病情, 采取综合完善的护理措施, 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媚菊.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7):24-25.

[2] 钟翠婵.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5):22-23.

[3] 林少莉, 刘洁杏, 陈柳娟, 等.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11):117-118.

[4] 徐伟, 王志岩, 师佩兰, 等.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7):1044.

[收稿日期:2014-12-26]

上一篇: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前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的心肌... 下一篇:打造平凡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