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保障

时间:2022-08-18 01:58:49

公众参与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保障

宁波镇海区是我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重化工产业基地。区内拥有大、中型化工企业100多家。近年来,镇海区坚持将环保信息由“有限公开”转变为“全面公开”,探索建立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机制,既促进了政府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2007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第五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全国重化工区开展环保工作的典型。2009年区属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9.3%,高于全省平均速度,人均GDP1.6万美元;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41.4%和45.6%,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90%左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三年来,环保投诉案件每年以20%的速度下降,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

多种形式推动环保信息公开

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既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也离不开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而公开环境信息又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在环保信息公开内容上,镇海区从最初只展示工作成绩,到现在公布包括工作“软肋”在内的所有信息;在信息公开形式上,从原来只单一公布空气指标,到公布水、气和生态等各项指标。这样全面公开信息,不仅没有出现原来有人担心会引起社会动荡的情况,而且还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以‘小压力’化解了可能出现的‘大问题’。2009年,全区环境指标全面好转,其中环境量比上年下降了26%。

通过信息会“定时”。2008年7月以来,镇海区环保部门每季度举行一次信息会,邀请环保义务监督员、社区居民代表和新闻记者等参加,通过PFT演示辅助,通报环境质量监测、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和居民投诉及处理结果等情况,为群众解疑释惑。

通过公告显示屏“定点”。镇海区在城区中心地带和宁波化工区(氵解)浦片设置环境质量公告显示屏,环保部门每日空气环境质量、环保工作动态、生态重点工程、每月环境执法处罚等信息,并根据一些群众对大气特殊污染因子极为关注的状况,区环保局投资600多万元。添置了2台高灵敏度监测仪器,在全国环保系统率先公布苯乙烯、丙烯腈等5种主要特殊污染因子活动情况,从而打消群众由于环境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疑虑。近三年来。全区大气特殊污染因子达标率为99.9%。

通过巡回授课“定期”。每年由环保局领导或负责人向全区9个社区和中小学校及机关干部进行授课,向大家通报环境状况和环保工作情况。努力做到“环境信息进社区”、“环境信息进学校”、“环境信息进机关”。2009年。环保局领导已向9个社区、3个学校开展讲座,听课人数累计达3000人次。通过公开环境信息,既提高了全区群众关注环境、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也使一些问题得到及时化解,避免了小问题酿成大问题。

通过监测中心“定单”。镇海区依托国内一流的区域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充分借助监控大屏幕、图文展示板块、触摸查询一体机等环境监测监控中心的先进设施,设计全套“定单”式信息方案,让群众通过监控系统随时查看全区各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各地的环境监控数据。目前。区监测监控中心已成为“环境质量演示中心”和“公众环境教育基地”,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在校师生等前来参观。据统计,全区每年参观人数达1万人次以上。如今,监测监控中心的公众参与率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2009年12月21日,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赴镇海区环境监测监控中心考察时,对镇海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镇海区的环保工作是宁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多项制度保障公众积极参与

制度建设既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群众参与环保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镇海区通过建立完善一系列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实现了环境保护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建立群众“预案参与”环保制度。“预案参与”是确保群众参与环保工作的前提。镇海区明确界定公众、企业和环保部门的权利和义务,规定综合决策或环保主管部门在制定环境政策、法规、办法、规划和确定开发建设项目的决策形成之前,必须采取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公众代表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如镇海炼化大乙烯扩建项目建设前期,区环保部门这项工程的建设进度及其工艺、技术、环保治理等情况,认真采纳各方建议,加强工程建设环保工作,提高公众对环保工作的知情度和满意度。2009年,全区的重大建设项目环境情况通报率达100%。

建立群众“过程参与”环保制度。参与过程是群众参与环保工作的重要环节。镇海区在环境政策、法规、规划及建设项目、区域开发等决策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诚恳接受大家监督。如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专门设置公众意见栏,对群众的意见或建议作认真研究,吸取其合理部分,对不宜采纳的意见或建议,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建立群众“末端参与”环保制度。末端参与是群众参与环保工作的保障。镇海区采取听证会等形式,严肃处理环境污染案和环境经济纠纷,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如发现污染企业或污染源,群众可通过电话、传真、书信、电子邮件或走访形式,随时问责相关环保单位和责任人。环保部门在接到投诉后,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超过规定时间不予答复,将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由于群众参与监督。最近几年,全区环境案件调处回复率达到100%,办结率达到95%以上。

多种渠道创新公众参与途径

近年来,镇海区通过开辟“环保民情日记”、“监督大工程项目建设”等群众参与环境保护途经,较好地保障了公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创建“百人参与环保”系列平台。通过开展“百户家庭看生态”、“百名市民看环保”、“百名学生绿色行”、“百名妇女护生态”、“应对气候变化――千校万人同栽千万棵树”等活动,镇海区广泛发动市民参与生态环保建设。自2004年以来,全区累计参加“百名”系列活动的人数达到近万人,大大扩大了公众参与面。

开展“环境质量民情日记”活动。2008年以来,镇海区每季度开展一次“环境质量民情日记”活动,聘请社区60多名居民代表。对其所在小区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30天的连续记录和采样空气异味,让居民参与和体验环境监测工作。通过开展上述活动,不但为环保部门深入掌握环境动态、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提供了依据,而且还密切了政府部门与市民群众的沟通和联系,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素质。

开辟公众“监督大项目建设”渠道。为促进重大项目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加强对重点工程环保监督机制建设,镇海区鼓励群众以各种形式查看及测试工程建设环保状况,并由环保部门组织公众参观重点监管区域(企业),企业负责向公众介绍环保治污情况。2009年,全区已组织公众参观镇海炼化100万吨大乙烯工程、宁波港镇海港区、后海塘煤场、污水处理厂、LG甬兴等6次,既有效化解了群众的担忧和疑惑,又增强了建设单位的环保理念,使他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实行“网民网上监督环保”。区环保局作为网络环保发言人,借助“民生快递”、“雄镇论坛”等镇海新闻网络平台,对网民在网上反映的环保问题进行受理、回复、解释。目前,已受理、调解网民反映的环保投诉50多件。同时,区环保部门还开展了“环保与网民面对面”座谈和“网民跟随环保执法”活动,加强与网民的信息沟通。通过参与环保活动,促进了全区的和谐发展。一些网民在网上以博客、跟帖、留言等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如有网民这样表述:“镇海环保局对我们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真诚、豁达的回答,对工作认真执着,我们表示欢迎。”

发挥环保义务监督员作用。镇海区从社会各群体中征聘环保热心人士参与环境监督,组成20多名环保义务监督员的队伍,明查暗访地监督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区每季度举行一次环保义务监督员座谈会,讲评工作情况,听取社情民意,并传达环保部门近期工作,增强群众参与热情,加强环保督促检查。几年来,全区环保义务监督员的责任意识和行业知识不断强化,已成为环保部门发现问题的“眼线”、传达信息的“媒体”、做好监管的“参谋”和沟通政群的“纽带”。

上一篇:仙居积极探索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 下一篇:国务院“新36条”几大亮点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