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食品安全与基层技术机构建设

时间:2022-08-18 01:22:57

论食品安全与基层技术机构建设

摘要:基层食品检验机构点多面广,在食品质量把关、控制、食品安全预防、报告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目前基层食品检验机构的人员、设备、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切实加强基层食品检验机构的建设,提高技术机构的检验水平,有力确保食品质量的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 基层检验机构 建设

一、引言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开始,各地政府也纷纷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并在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国家乃至地方在政策资金方面对质监部门的支持也应该跟上形势的迫切需要。特别是近来多方媒体报道,国家计划将工商、质监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这样,地方的责任和任务显得更加重大。而拥有检验检测机构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是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工作的重要支撑。质量技术监督职能涉及到宏观调控、经济管理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工作涵盖面广、技术性强,富有鲜明的特色。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基层检验检测机构有着分布广的特点,据2008年的调查显示[1],我国共有2800多个县级市,按平均每个县设立一个质检机构,全国拥有2000多个技术检测机构,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推进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县级质监检验机构在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然而,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基层质监局检验机构事业的发展是相当缓慢也参差不齐,特别是贫困地区更是举步维艰。如何加快基层检验机构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是各基层质监部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基层质监技术机构的现状及展望进行阐述。

二、基层质监技术机构现状分析

(一)、技术机构资源分布不合理

目前,我国县级的食品类检验机构主要设立在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简称质监局、工商局、食药局)的二层技术机构,根据职能分工,这四个部门分别负责生产领域、流通领域、食堂和餐饮服务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领域是食品质量问题的源头,是监管的重点对象,也是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决定性环节。但由于质监事业起步相对较晚,而且质监部门目前又属于省垂直管理制度,缺乏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致使人员、设备远远满足不了食品安全检测的需求。而工商局技术机构的快速检测设备只用于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检测,食药局的检测资源几乎没用在食品的生产、流通环节,而各级政府的食品安全委员会(简称食安委)却大都设在食药局,总体上,食药局的技术机构技术实力远比质监局的雄厚。因此,技术机构的资源并没有被充分用在监管食品质量安全的生产环节。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经费也没有倾斜到承担食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部门。

(二)、“三不足”问题严重

本文所称“三不足”是指,经费不足,设备不足,人员编制不足。“三不足”问题是目前基层技术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国家每年都有关于技术机构技术改造、技术装备方面的项目申报,但是据绝大多数的基层技术机构反映,5年来县级机构每年申报的项目,从未获批过,国家拨付的配套资金大多被省、市一级占用,即使偶尔获批,也因地方配套资金得不到落实而使项目落空。因为缺乏上级经费支持,基层机构的检验设备远远达不到《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基本要求》(下简称《基本要求》)的要求[2],很多县级检验机构连最基本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匀质器、通风橱、纯水系统和生物安全柜等都没有配备,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技术设备的欠缺落后,导致食品监督抽查的检验任务必须由省级或者市级的检验机构承担,既增加了上级检验机构的工作量,又增加了县级监管部门运送样品的成本。其次,人员编制不足也是基层机构面临的突出问题。全国2000多个县级检验机构,起码有70%以上的技术机构存在编制不足的问题,由于缺乏编制和财政支持,不少技术机构实际上形同虚设。有些则是在背着经济重担经营着。比如,平南县是个有着将近150万人口的大县,食品工业也是该县的特色产业,而作为该县唯一通过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综合实力较强的食品检验机构—贵港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平南检验站,自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挂靠贵港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没有编制,没有财政支撑,完全自收自支,尽管严格按照自治区的收费标准收取检验收费,也难以承担工资和日常的巨大开支。由于缺乏编制,加上待遇差,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任技术人员多是学历、专业、水平都远跟不上检验检测需求的步伐。类似的例子还有灵丹县质检所、博白县质检所、北流市质检所等县级质检机构。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资源调查显示,起码半数以上的县级食品检验技术机构的人员达不到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占检验人员总数30%以上的要求[2,3],严重制约了基层质检机构的发展。

(三)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我国县级检验机构无论是带有事业编制的独立法人单位还是属于完全自支自收的法人单位的派出单位,管理上都采取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人事和工作管理上受行政因素的干涉太多,招聘的人员多数有关系有背景支撑,学历低,技术差,意识浅,无责任心,导致机构内部干多干少一个样,或者干多的人得到的回报不多,绩效管理制度无法有效实施[4],严重挫伤了检验人员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也阻碍了基层技术机构的发展。

1、思路与展望

深刻认识当前基层食品检验机构的现状对加快推进技术机构的发展,确保食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为解决基层食品检验机构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改变事业单位传统管理模式,采取积极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探索事业单位企业化途径,同时加大对技术机构的整合力度,优化资源结构,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共享。此外,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注重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促进技术改造、技术装备的更新,切实提升基层技术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基层质监部门的技术监督和质量监测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亚夫.中国县级农村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2008.

[2] 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基本要求(试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

[3] 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 国人部发[2006]70号.

[4] 王淑红,龙立荣.绩效管理综述.中外管理导报,2002,9:40-44.

上一篇:如何使博物馆成为“大课堂” 下一篇:台州生产资料市场与“台州制造”互动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