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博物馆成为“大课堂”

时间:2022-06-29 02:32:26

如何使博物馆成为“大课堂”

摘要:当第三十六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的时候,我国已有1800多座国有博物馆和200多座私人博物馆实行了免费开放。自2008年国家开始推行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到博物馆参观的人数比免费开放之前有了成倍的增长,国家为此投入的专项资金已超过80亿元。博物馆提供的免费公共文化服务正在惠及亿万大众。

关键词:

文化在今天国家民族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为此,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这是我们所有博物馆工作者为之努力的方向。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如何更好的使博物馆成为教育基地,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一、打造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树立形象。

一座博物馆要想吸引更多的观众,并且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努力塑造出自己的品牌。品牌建设给博物馆带来的不仅仅是无形资产,更展现和突出了其形象和潜能,向广大观众传递自己的个性特色与文化品位,提高广大观众对其的认可度,从而使博物馆这个教育基地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1、 深挖文物资源,加强文物征集

历史不再重复,文物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藏品立馆”是国家博物馆办馆方针中重要的一项。因此,我们更需加强文物的征集和研究工作,丰富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的征集是博物馆获得文物的重要手段,博物馆可根据本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征集,既要体现藏品的完整性,又要保证其稀缺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馆藏文

物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2、 根据实际需要,推出特色品牌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大众的思想品位、文化素质、关注热点、文化需求等方面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我们要根据大众及社会的需求推出一些有特色的精品,通过努力形成特色品牌。

3、丰富展览内容,塑造优质陈列

博物馆要创出品牌,必须要制作举办一流的展览,展览是博物馆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博物馆生产的精神产品,文化市场的竞争呼唤着博物馆不断推出陈列展览精品。设计上,要针对不同需求,在展览内容上突出主题,在形式上独具一格,在手段上灵活多变,如果毫无新意与特色,容易使观众感到厌倦。工作中,在高度重视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馆藏文物展出频率和展示效果,通过巡展、互展等多种形式,发挥群体优势,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求。总之,就是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使展览表现持久的魅力,让精品展览深入观众感染观众。

二、以人为本,针对不同需求做好工作

博物馆的观众是一个广泛的概念,遍及社会各个层面,它是由不同的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人员构成,观众的需求也是各种各样的。博物馆要想吸引观众的兴趣,就需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了解观众情况,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组织活动和展览,这样可使博物馆更有生存和发展空间,更有生产力。

1、抓好为青少年的服务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教育之于未成年人,犹如水分之于鲜花。在理想的状态下,一个博物馆应该有完善的

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起完备的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长效机制,能够结合学校的教学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博物馆教育服务。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展示人类文明、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直观、生动的特性,是青少年获取课外知识的理想场所,这是教科书无法比的,所以博物馆是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如何更好的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

一是通过搞活动、办展览为教育服务。除了搞好基本陈列,为教育服务外,还可结合教学内容举办一些专题展览为教学服务。有些课本的内容,如历史、自然等都可在博物馆展览出来.。二是可抓住寒暑假、夏令营等时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推出展览精品,让国内外有组织的青年团体慕名而来。三是要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才能提高教育的实效。例如内蒙古博物院的“欢乐大课堂知识竞赛” 在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可谓家喻户晓。2011年,内蒙古博物院的参观人数达到150万人,其中青少年观众超过50万,占到了1/3。而“欢乐大课堂知识竞赛”于2005年开办,至今已有400余期活动,参与学生10万余人。为内蒙古地区青少年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增加与观众的互动

参与是人的本能,在工作中加强群众的参与性、互动性,有时会有极佳的效果。通过互动,让展品活起来,使观众心灵感受与动手体验统一起来,缩短与博物馆的心理距离,在亲自参与中体现学习和发现的快乐。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专门的房间内让观众对不易碎的文物进行亲手接触。优秀的陈列不仅在于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于它是否能给观众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

三、超越自己,为观众提供更优质服务

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博物馆而言,服务质量的高低对市场形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也可以说是发挥博物馆为观众服务的功能,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观众为本的服务理念。

1、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博物馆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如设置投诉热线和咨询电话等,并派专人加以落实;对一线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定期考核、自查自究,使员工真正做到外塑形象、内强素质。

2、创新服务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只让观众满意是不够的,要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水平。我们不仅要加强传统的宣教职能,更要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为观众创造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条件,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延伸博物馆的传播和服务功能,通过数字博物馆提升教育传播和知识普及的能力和水平,为人们提供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3、通过志愿者服务使服务社会化

博物馆招聘志愿者,不仅可以增强人力资源,而且可以扩大博物馆影响力,在大众与博物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更好的促进博物馆服务的社会化。

博物馆是一个有效的文化传播平台。好好构建这个平台,以博物馆为依托,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服务活动,发起一波又一波有声有色的活动浪潮,将人们吸引到博物馆来,使博物馆成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人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钥匙。从而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陶冶人们情操,提高民族文明素质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浅谈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其生态恢复 下一篇:论食品安全与基层技术机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