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传统建筑学教育观,实施安全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时间:2022-08-18 12:26:42

改变传统建筑学教育观,实施安全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摘要]

安全教育一直是各行各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建筑学中更是尤其重要。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建筑学教育观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安全教学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就当前建筑学安全教育现状进行剖析,浅谈建筑学安全教学的改革思路及相关措施。

[关键字] 建筑学安全教学建筑安全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当前,安全教育已成为了各大学校学前教育的必抓工作,如何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加强安全意识,防范各种突发危机,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之一。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条件下,我们需要面临的状况更加多变,而作为学生来说,是否掌握了较全的安全防范措施呢?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所了解的安全知识技能来自于网络媒体、广播电视,一部分的人则是通过报纸书刊所获知的,而只有少量的人是从学校教育中学习到的。由此可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实。而作为像建筑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他们需要获取相关建筑安全知识,而且应对建筑学工作者进行定期的安全知识素质的培训与教育,这样才能带动整个建筑行业安全意识的发展。由于近年来,建筑行业重大伤亡事故的比率正在不断上升,而建筑行业的安全形势仍然处于非常严峻的状况,因此,在提高学生建筑安全意识、加强建筑行业安全知识教育、巩固建筑业相关法规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筑学安全教育现状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主要需要关注的安全问题便是建筑物的抗震、防爆、消防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知道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或爆破问题时,如何进行安全的撤离现场工作;在建筑物设计时,如何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优化建筑物设计布局,而这一切都与建筑学安全知识的教学密不可分。纵观现行建筑专业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建筑课程的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获取相关建筑安全知识的途径应主要来自于学校的教学,而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应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掌握建筑安全技能。而现行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并未将建筑安全知识教育纳入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中,据调查,只有小部分的学校将建筑安全知识教育列入建筑防灾课程中,可是往往还是一带而过,而且,教育的重心往往只局限于课堂,而少有课外实践的安排。这样一来,学生的建筑安全知识并未形成体系,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明显存在不足,在后来的建筑工作中,由于对安全意识的缺乏,势必将影响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教学课程的内容陈旧。由于建筑安全类的教材版本并不多,因此可选取用来学生学习的范围就相对狭小,另外教材的内容也并不十分系统,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满足不了建筑专业教学发展的各种需求,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工作,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对工作的不适应。而且,有关教材过于老套,有些内容甚至与现今建筑行业的要求背道而驰,这样不仅没有收到良好的安全教育效果,反而在新时代的建筑行业发展中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建筑行业实习工作安排的难度较大。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都必不可少,而作为建筑行业来说,由于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且涉及到的相关行业较多,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实习工作的安排带来了相当大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因建筑行业细节要求较多,要逐一实践必定需要投入较多的教育经费,而且容易占据极多的教学时间,最后只会起到物极必反的效果。而目前建筑学的安全教育实践中,往往只是走走过场,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考核方式过于死板。在建筑学的课程考核中,一方面是对安全知识的重视较少,因而在相关课程的考核中,安全技术要求往往涉及很少,也因此学生对安全知识的了解随之减少,学习积极性也大大降低;而另一方面,建筑学安全知识考核也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学生往往只是通过死记硬背完成考核,实际上并没有对这方面有很深刻的了解,这也是安全考核的重要缺陷所在,往往由于这一点,安全教学的工作无法得以良好的进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僵化的局面。

三、课堂安全教学改革措施

安全教育的工作首先在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这就要求抓好课堂安全知识的讲授,从各个方面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针对于传统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对症下药的去一一对应改进与解决。

调整课程教学结构,强化安全意识。学校应在原有建筑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增加相关建筑安全知识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相关专业课的教学中,老师应适当的穿插一些安全教育知识,两相融合,在抓好专业体系教学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安全意识。另外,相关教材编写部门也应根据时代要求积极整编教材,以适应新时代建筑学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在相关技术要点上适当加入安全操作规范及防治措施,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为今后的专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营造安全教学氛围,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大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相关安全知识能够深入人心。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学习也应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激励学生去了解安全知识,充分的掌握安全操作技巧,在竞争的氛围中让安全教育得以推广,久而久之,便能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安全教学的效果自然能事半功倍。

推进多媒体教学模式改革,形成新型的教育模式。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势下,学校也应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安全教学注入新的血液。通过相关图片及视频的展示,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视野,培养较好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信息化的教学更容易适应如今学生的需求,使得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学习氛围也能随之优化,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将安全知识归入课程设计要求中,并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在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中,课程设计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对此,学校应在原有的课程设计要求上做出适当改进,要求学生加入一定的安全操作规范与事故防范内容,在硬性要求下,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去了解分析建筑学相关安全知识,而在这一过程中,安全意识也能随之培养起来,在后续的实践工作中,我们便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

四、课外安全教育实践措施

有了课堂理论作为基础,我们便能适当的开展课外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让理论与实践实现有效接轨,在具体的操作中,让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了解。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其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参观安全事故现场,以实例强调建筑安全重要性。近年来,建筑安全事故屡屡发生,虽然课堂教学中常常提到,但学生往往对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因而教学无法收到实效。对此,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安排学生对事故发生现场进行参观,让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安全事故带来的危害,从而能够吸取前人的经验,以此为戒,在今后的工作中重视安全工作。而对于一些事故成因,指导教师也应全面的分析讲解,指出事故发生所忽略的要点,从很多细节方面诠释安全操作要点,并以此着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这样一来,以实例为基础,深化安全知识的教育,课外实践的效果必定大大提高。

2、模拟事故现场,开展安全演习。对于一些典型安全事故现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拟与改进,并以此开展安全教育演习。在虚拟状况真实演练中,不仅考验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也同时使其加深了安全知识的理解。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对安全事故有切身的体会,同时也能了解事故真正发生后所造成的的后果,以此作为警醒,便能培养较好的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3、建立专业的实习基地,规范安全操作技巧。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教学要求,建立专业化的实习基地,引进相关实训设施,在实践中进一步规范安全操作的技术要点。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亲自上手操作,了解安全操作规范的要点及难点,通过实际操作强化专业技术训练。

4、改进考核方式,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严密结合起来。在这一要求下,首先应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应试模式,合理安排开卷与闭卷方式,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更考验其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另外,实践考核也势在必行,将实践成绩纳入综合评定之中,让学生在安全教学中也能掌握较好的操作技巧,两两结合,考核也就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五、结论

新时代的建筑行业发展形势下,传统的教育观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技术要求,因而安全教学的改革也就成了必要。从理论到实践,从学习到考核,这都需要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进而打开安全教学的新局面,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总之,建筑学教学中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我们应给予相应的重视,并根据目前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改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为以后的建筑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言.我国学校灾难教育的现状与反思[J].科教文汇,2009,2(5)40

[2]吴穹.中国安全专业教育的现状及拓展方向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1)

6l-65

[3]王力争.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林业劳动安全,2006,19

(3)13-16

[4]陈保胜.城市与建筑防灾[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饱和尾矿砂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 下一篇:太阳能热泵采暖和热水组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