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时间:2022-08-17 08:30:22

关于留守儿童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 要: 留守儿童是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其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结合关于影响留守儿童幸福感的问卷调查,着重从环境因素、人格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增强留守儿童幸福感的措施。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幸福感 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留守儿童是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由于城乡经济的差距,在我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流动人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为生活和工作不在一个城市,有的则是因为生计所迫到另外的地方,而孩子不能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寻找工作,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截止到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21亿人[1],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老家,这样就形成了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数量庞大,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怎样,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幸福感影响因素,全面了解现在的留守儿童的问题。首先看幸福感的含义,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对自己生活质量根据内化的生活标准进行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

由于幸福感是人们的自我感受,因此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留守儿童的幸福感,就是留守儿童根据自我体验,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形成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心理感受。

为了弄清留守儿童在我校的具体数量,我专门进行了调查,我校共有8个教学班,242名学生,调查发现,72名学生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34名的学生的父母一方出去打工,因此本文所指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或其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儿童。从我校的调查中就可以发现,留守儿童占我校学生的比例很大,从全国范围来看,留守儿童的数量是巨大的。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截止到2009年,我国的留守儿童已经达到5800万人[2]。

二、留守儿童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人格、健康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由于留守儿童的主要生活范围在学校和家庭,故本文从环境因素、人格和社会因素分析留守儿童的幸福感。本文以我在学校做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统计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探求影响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留守儿童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家庭和学校,因此在分析环境因素时,重点考察父母和老师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首先看父母对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影响,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一年就见父母几次,有的甚至一年见不了一面,这就使孩子有孤独和自卑感,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的生活,当自己遇到心理问题时,不愿意向别人诉说,也不能问父母,长期这样,就会在孩子的幼小心灵留下创伤,严重的会形成仇视社会的心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父母和留守儿童的幸福感的关系,我在庆云县一农村小学进行了专门的问卷调查,旨在调查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在外打工的时间与留守儿童的幸福的相关度,这次调查共选择了42个留守儿童,回收有效问卷37份,问卷调查结束后,利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得出两者的关系是正相关。具体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相关性分析

**.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除了父母以外,老师对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影响也很大,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不在家,老师对其的影响相当大。在部分老师眼里留守儿童就是问题儿童,他们平时不认真学习,经常惹是生非,有心理疾病。既然老师有这种观点,他就不会对留守儿童倾注全部精力,相应的这些受冷落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比正常孩子低。总体来说,在我国农村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能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留守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二)人格

留守儿童的人格对其幸福感也有很重要的影响,简单来说,性格外向的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感到自卑,他们能够很快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在家里,他会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向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述说,并且得到他们的帮助,通过这一过程,他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自己的能力也得到锻炼。在学校里,他们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很乐观地面对生活,而并不因为有部分老师对他们有偏见而感到自卑,他们有信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则与此相反,他们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不和家里人和老师同学打交道,经常埋怨社会,丧失了进取心,从而感到自己不幸福。

(三)社会因素

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人,他们除了受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外,社会也往往对他们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感受,社会因素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孩子影响更大。现代社会各种思想互相激荡,良莠不齐,比如,社会上存在的富二代、官二代,就会对普通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他们认为金钱第一,权利至上,有权有钱就能摆平一切。这样就使他们认为幸福就是有钱有权,从而扭曲了正确的幸福观,背离了社会的主流价值。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复杂的社会关系对留守儿童的幸福观有极大的影响,也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在我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32%的孩子认为,有钱有权就是幸福的。

三、增强留守儿童幸福感

留守儿童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数量庞大,我们不能忽视留守儿童问题,因为他们长大后也会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年少时的经历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各界要关爱留守儿童,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健康成长。若社会各界不关心留守儿童,他们感受到的就是社会的冷漠,等长大后,就可能对国家的发展漠不关心,甚至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本文结合对影响留守儿童幸福感因素的分析,提出应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当地的经济,让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本地解决就业问题。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贫困地区的人们为了生计,迫不得已把孩子留在家里,离开家乡到发达地区打工。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就要求国家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政策倾斜,积极引导当地的人结合实际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现在,中西部地区要紧紧抓住东部地区进行结构调整的机遇,引进适合自己的企业,让人们在家门口就业,这样,大人就有机会照顾自己的孩子,从而也不会产生这么大规模的留守儿童。

其次,取消城乡两元的社会体制。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短时间内不能消除地区间的经济差异,现在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取消城乡两元的社会体制,让流动人口同当地的常住人口一样,享有相同的各种社会福利。现在农村之所以有这么多留守儿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留守儿童不能在父母的工作地点参加高考,只能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而孩子若在父母工作的地点上小学初中,等上高中回家上学,因为教材版本不同,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很多不适应。基于此,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的高考,不得不让孩子在老家上学,以便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令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教育部已经决定在2012年年内制定异地高考的方案,山东省已经宣布,自2014年起,学生参加高考不再受户籍的限制,可以在父母工作的地点参加高考。[3]这样的消息令人振奋,父母不用再担心孩子的学习问题,除了高考改革外,社会医疗、养老保险等也要积极推进,当父母和孩子不再分离时,留守儿童的数量相应会大量减少。

最后,老师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是留守儿童,就歧视他们。在部分老师眼里,留守儿童就是坏孩子、差学生、问题儿童,对其另眼相看。对每个学生负责,这是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遵守的原则。老师对留守儿童多一些关心,他们就能多得到一些温暖,从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N].人民日报,2011-10-10.

[2]李菲.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J/OL].新华网,2009-5-26.

[3]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J/OL].中国教育在线,2012-2-29.

上一篇:论学校教育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下一篇: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