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2011~血液报废与其献血人群相关性分析

时间:2022-08-17 08:18:34

佛山市南海区2011~血液报废与其献血人群相关性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红细胞类、血浆类制品报废原因与献血人群的相关性,以更好地指导献血招募工作,降低血液报废率,避免血液浪费。 方法 统计2011~2012年红细胞类、血浆类制品的报废原因,其中红细胞类制品按ALT含量升高、传染性标志物阳性、其他共三类原因统计;血浆类制品按脂肪血浆、其他共两类原因统计。分析报废主要原因与献血人群的性别、职业、年龄的相关性。 结果 2011~2012年红细胞类制品报废原因中ALT含量升高占60.51%,传染性标志物阳性占21.87%,其他占17.62%;血浆类制品报废原因中脂肪血浆占97.36%,其他占2.64%。报废主要原因与献血人群的性别、职业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 结论 血液报废与献血人群的关系密不可分,女性、学生人群献血后报废率低,建议扩大对女性、学生人群的献血招募,同时在对男性、非学生献血者进行献血招募时应加强对其进行宣教、健康征询等工作,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避免血液浪费。

[关键词] 南海区;血液报废;献血人群;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b)-0170-03

自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献血量逐年增加,同时血液报废量也相对地增多。血液作为目前尚无替代品的宝贵资源,只能来源于健康的无偿献血者,血液的报废不仅增加了血站的工作量,而且造成了宝贵资源的浪费。因此,笔者对南海区2011~2012年血液报废原因与献血人群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总结分析其相关性,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办法,从而节约血液资源,确保临床血液安全与供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南海区2011~2012年无偿献血者,包括学生、工人、农民、职员、个体经商者等,年龄18~55 岁。南海区2011~2012年共有50 595人次成功献全血,献全血量共50 595袋(1人次献血1袋)。

1.2 方法

所有献血者均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1]进行献血前健康征询和献血后血液标本检测,成分制备按《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2]进行制备加工,对采集、检测、分离制备、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合格血液(含过期血液报废)进行报废处理,合格血液则进入成品库发往临床使用。统计2011~2012年产生的报废血液数量、原因,分析其与相应献血人群的关系,包括性别、职业、年龄。脂肪血浆以不能作HBsAg、抗-HIV、抗-HCV、抗-TP、ALT检测,判定不了检测结果,以及血浆由于血脂在临床上不能正常使用为不合格标准[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

2.1 2011~2012年血液报废情况的分析

2011~2012年共采集50 595袋血液,其中,红细胞类制品报废3895袋,红细胞类制品报废原因为ALT含量高、传染性标志物(包括HBsAg、抗-HCV、抗-HIV、梅毒)阳性、其他(包括过期报废、凝块及离心破损、溶血、不足量等),其中,ALT含量高、传染性标志物阳性是报废的主要原因,占82.38%(表1)。血浆类制品报废17 495袋(不包括因检验结果不合格导致的报废),其中,脂肪血浆是报废的主要原因,占97.36%(表2)。

2.2 几种主要报废原因与献血人群分布的比较

因ALT含量升高或传染性标志物阳性而导致红细胞类制品报废的献血人群中,报废的主要原因与献血人群的性别、职业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表3、4);因脂肪血浆而导致血浆类制品报废的献血人群中,报废的主要原因与献血人群的性别、职业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表5)。

3 讨论

3.1 红细胞类制品报废原因的分析

红细胞类制品报废的原因中以ALT含量升高为主,占60.51%。引起ALT异常的原因较多,由于ALT含量升高的原因除了病原体及药物的作用外,一些非病理性因素,如体重增加、剧烈运动、饮酒以及疲劳均可引起ALT含量升高,而由传染性肝炎病毒引起的ALT异常仅占极少数。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强日常献血宣传和献血前的健康征询,了解献血者是否患有脂肪肝、胆管疾病或正在服用对肝细胞有损伤的药物,是否饮酒以及过于疲劳等信息,并尽可能地开展关于ALT的献血前初筛检验,从而有效减少因ALT含量升高而导致的血液报废。

红细胞类制品报废的原因中传染性标志物(包括HBsAg、抗-HCV、抗-HIV、梅毒)阳性比例为21.87%。目前我国性病传播趋势严峻,性病感染率逐年上升与社会风气有关,造成抗-HIV、梅毒阳性报废率逐年增多。因此,在献血征询时应做好询问保密工作,动员有危险行为的人员主动退出献血[4],对降低血液报废和保障血液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调查结果提示,女性、学生人群献血后报废率低,与其相对应的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多动员女性、学生人群献血可有效降低血站的血液报废率。学生人群献血后报废率低,这与有关报道相同[5],因此,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特别是献血前相关知识的宣传,加强对男性、非学生献血者献血前的健康征询、保密性征询及开展关于ALT的献血前初筛检验对降低血站血液报废率和提高血液安全尤为重要。

3.2 血浆类制品报废原因的分析

血浆类制品报废主要见于脂肪血浆,脂肪血浆类报废的统计学分析显示其与红细胞类制品报废的人群分布特点相同,男性、非学生的献血人群报废率相对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脂肪血的增多,除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关外(通常情况下,当人体摄入高脂肪、高蛋白及油腻食物后,大量乳糜微粒进入血液可使血浆产生混浊,称为脂肪血或乳糜血[6]),也与血站日常宣传献血相关知识中较少提及献血前的饮食要求有关。因此,笔者认为血站在宣传献血知识的工作中应加强对献血前的注意事项、献血前的饮食要求等宣传,特别是在日常工作中对提醒献血者献血时所用的“温馨提示”中应加入“献血前应清淡饮食,不宜高脂高蛋白饮食”等提示内容。在进行血液采集前,应仔细询问献血者的饮食情况,特别是男性、非学生类献血者,严格掌握献血标准,从而有效减少因脂肪血而导致血浆类制品的报废;另外,对献血后出现的脂肪血也应严格执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相关规定以确定是否存在脂肪血,努力做到不错判不漏判,减少因人为错判而造成的血液浪费。

总的来说,血液报废与其献血人群关系密不可分,女性、学生人群献血后报废率低,建议扩大对女性、学生人群的献血招募,同时在对男性、非学生献血者进行献血招募时应加强对其进行宣教、健康征询等工作,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避免血液浪费,保障血液安全。

[参考文献]

[1] 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S].

[2] 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S].

[3] 袁文声,何锐洪.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J].现代医院,2010,10(12):115-116.

[4] 华玉娟.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预防[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12):800-802.

[5] 杨南,钱献,何军,等.不同职业献血人群及献血时间与ALT升高的关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276-3278.

[6] 赵伟.国内血站脂肪血报废状况[J].中外医疗,2008,17:107-108.

(收稿日期:2013-07-01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布地奈德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哮喘临床分析 下一篇:我院14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