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时间:2022-08-17 07:55:43

浅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摘 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对学习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既然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大,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激发 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43

目前我国的化学教学的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没了学习兴趣,学生就像是霜打的茄子,面对化学就头疼,紧张等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并且学生没有了内在的学习动力,学习不能持久,尤其是对那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没了学习兴趣,学生不愿意上化学课,即使人在课堂上,心却不知道跑到了哪里,最终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面对学生的畏难,和对学习的无兴趣,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燃学生学习激情和欲望,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多方考察,发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陈旧古板,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人人都喜欢新鲜的事物,尤其是对于那些自己不太了解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学生更是如此,如果教师一学期下来,每次上课采用的都是一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本从老师那儿得不到新鲜感,学生的好奇心无法被激发出来,时间久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第二,错误的学习态度和认知,认为学习化学无用。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化学没有用,书本上的原理、概念等这些东西离自己的生活太远,即使在课堂上学到了一些知识,也无法做到把它们学以致用,更无法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于是,就逐渐感到学习化学不实用,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第三,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与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一旦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体,那么,他们就能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第四,理论没有与实践相联系。化学的学习少不了的就是做实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告诉学生这个实验怎么做,却不注重让学生自己去验证这个实验,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实验结论,也只是记得这个结论,却没有机会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也就无法从做实验中得到学习乐趣。

了解到以上的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教师要改变枯燥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往往决定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自然是深受学生的喜爱,相反,总是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厌烦,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国的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追求的总是学生的分数,只要学生能够考高分,教师怎样教都无所谓,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够重视,甚至照本宣科。新课改后教材和内容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果再采取单调的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为了给学生新鲜刺激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来一场教学方法的革命。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很多高校配备的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来上课。

首先,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这样一来,课堂上教师就不用再板书了,把有限的时间多多放在讲解化学原理、概念上,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白教师所教的内容。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做实验的步骤,或是他人做实验的视频等。这种直观式的教学方法,相信一定比听老师讲却看不见操作要好很多,学生会对实验有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当多媒体在播放做实验视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和实验结论等。这种直观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新奇感,还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第二,利用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改变对化学的认知和学习态度。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学习化学无实际用处,责任就在于教师没有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实际上,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可谓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化学知识有关。如,我们使用的塑料袋等,我们吃的食品里都有添加剂,像防腐剂、干燥剂等,这些都与化学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把化学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告诉学生,相信学生一定会对学习化学充满了兴趣,因为学会了这些不仅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还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前三分钟,通过导入语的形式,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这样在开讲前就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出来,相信他们在课堂上一定会认真听讲。当学生了解到二者之间的某种联系的时候,就不会再发出这种学习化学无用论了,相信他们会很乐意学习化学,一改从前的那种学习态度。

第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对学习自然是极好的。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所以,关键还是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面。以往的课堂总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只要教好了,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学生的学怎样,对于教师所教的内容掌握多少,教师可以说是不知道的,学生在课堂上也就是听听记记,完全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错误的角色定论对于教和学都是不利的,现在要做的就是,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结论。就像做化学实验,教师完全可以把实验的结论告诉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做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对不对,这样一来学生既不需要死记硬背这个结论,还能通过实验来验证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记得牢,还理解的深刻。通过做实验还能得到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会有愉悦的心情,进而就会喜欢学习。

第四,理联系实际。前面讲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密切的,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说明,也可以做很多简单的家庭小实验。教师一般在课堂向学生普及的是化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能够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下的小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实际验证,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又能使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自己动手得出的实验结论,不管正确与否,相信学生一定会欣喜若狂。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使初中学生充满了学习乐趣,也就愿意去学习,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重要。

上一篇:探讨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下一篇: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